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80期, 2009年四月號, p. 120-127)
下午一兩點, 德國的中小學通常就放學了, 但是對學生而言, 課業壓力並沒有結束, 因為下午、 晚上、週末還有家庭作業! 德國雙月刊雜誌「學校焦點」(Focus Schule) 2008 年11、12月份的封面話題「做功課不生氣」(Hausaufgaben ohne Ärger) 主要內容就是針對這個令許多家長和學生天天引發家庭爭紛的家庭作業問題進行探討, 教師和教育學者專家紛紛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建言並透露有效的對策。
壹、前提: 家庭作業是「多此一舉」還是「深具意義」?
「家庭作業多此一舉」是2008年初德勒斯登技術大學 (TU Dresden) 在一項研究調查之後提出的喧然一時的總語。 主持這項研究的技術大學教育系教授Prof. Dr. Hans Gängler指出, 回家作業是從150年來就存在在德國基本教育學校中, 鮮少人提出抗議, 然而事實是, 家庭作業比較像是一種教育儀式, 而不一定是具有教育的保證措施, 而且已經有很多學術調查結果都指向家庭作業不會影響學生在校成績。Gängler教授認為「好學生並不會因為做家庭作業成績更好, 壞學生即使下午做功課還是缺乏必要的引導, 因為白天在學校不明白的地方並不會因為重複抄寫問題或是答案而得到解答」。此外, 「由老師派功課」也是值得考量的問題, 一般都好像覺得學生可以因此得到正面的學習效果, 然而Gängler教授在一所「全天學校」 (Ganztagsschule[1])的教師問卷中發現有趣數據: 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教師認為他們「並不能評估做家庭作業是否對學生有任何的學習效果」, 甚至很多老師自己承認「我的學生當中大約四分之三根本不繳功課」。簡言之, Gängler教授的結論是: 功課和成績之間沒有相關性, 下午做功課只是折磨小孩,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品質的高低」不是取決於「功課多寡」, 而是「學生有沒有具教育品質的輔導和託管」。 他建議學生在「全天學校」中而且在訓練有素的教育人員的陪伴下操作和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目, 或是參與和學習相關的活動才具有教育意義。Gängler教授估計德國每年應該要為課後學童的託管付出大約五十億歐元的教育支出, 他認為如此就可以讓家庭作業成為歷史[2]!
這個德勒斯登技術大學所做的研究成果報告一出爐, 成千上萬的德國學童可樂了, 「太棒了, 我們早就覺得就是這樣!」然而, 如果大家誤以為就此德國境內教育家群起附和, 然後家庭作業這個常年跟隨德國學生的鬼魅就從此消失了, 那就太天真了, 換言之, 德國學童的美夢並沒有隨之實現, 因為更多知名教育專家持反對意見, 他們認為家庭作業「深具意義!」例如Tübingen 大學經驗主義學派教育研究教授Ulrich Trautwein 就指出, 在多項調查中都顯示「很多學生覺得天天照規矩做功課讓他們從中得到益處」(Jacobs, 2008: 12)。另外, 大部分的家長都贊成家庭作業, 認為這是「必要的惡」, 有誰天真以為英文單字和數學二項工程式都可以快樂的記在腦子裡? 問題是, 家庭作業一定得痛苦折磨學生才能完成嗎? 事實數據是, 在一項聯邦家庭部(Bundesfamilienministerium) 和ZDF電視台委託的調查顯示, 只有7 % 的德國學童 認為他們「懷著愉悅的心情」做功課 (Jacobs, 2008: 13), 那其它的93% 呢? 以下是雙月刊雜誌「學校焦點」訪問專家的建議!
貳、如何有意義地協助我的孩子?
Tübingen 大學教育研究學者Britta Kohler, 她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提供一些另類思考的方向: 要讓孩童生命充滿喜悅和學習效能除了功課以外還有更重要的要素比方說「安全感」, 「信任感」、「自取經驗」、「被重視」、「被珍惜」、「被愛」的感覺; 要讓準備好自己去學習而且學習能夠吸收, 更要注意到他們有沒有充足的睡眠、足夠的運動以及充分自由遊戲玩耍的時間, 這些基本條件還沒有達到前還談不到增強他們的專注力的目標, 加強專注力的方法還要留心學習的環境, 安靜、光亮的學習的場所等等。理想的做功課時間理論上最是下午三點到六點, 兩點開始也很好, 因為這個時間幼小弟妹可能在睡午覺或是還在幼稚園上課, 鄰居小孩也還沒有過來按門鈴, 然後要注意的是家長需要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另外, 小孩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 依照年齡每隔20 到30分鐘就休息片刻, 不要疲勞轟炸, 父母親的態度很重要, 如果有心要持續長期給予協助, 時間上就要採取最少, 以免虎頭蛇尾。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孩子會要求父母一直協助, 其實只是為了享受父母在身邊的安全感快樂而已, 不一定真的需要幫助, 這時父母就要在讓孩子獨立做功課後多給予關懷和慈愛, 並表達信任, 有時候不妨問問孩子對於做功課的心態, 在他們答覆問題的時候可能自己就找到解答的方向。一般孩子都希望被注意, 所以當他們做完功課後家長可以建議給予檢查, 孩子大多會心懷感激, 另外協助小孩找到學習困難處也很重要, 父母親要盡量給予間接的協助, 具體例子比如建議「讓我們一起查查看如何解答」比直接告訴小孩子答案來得恰當, 同時也保有他們的自尊心和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孩子忘了之前學習的解題技巧, 父母親可以用書本上的範例進行提醒和輔導, 常常習題的問法太複雜, 一再重複解釋倒不如換個方式字詞解釋孩子就容易下手做答 (Kohler, 2008: 14)。
把功課分段落也是好方法, 鼓勵小孩一點一點進步, 家長可以先開始做第一步, 然後讓孩子跟上來, 完成後要求孩子先自我檢查是否有錯, 並及時結束功課, 不要拖拖拉拉, 重點還是要讓孩子儘量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 而且每次協助作業目標要定好, 不用好高騖遠, 每天修補一些學習小漏洞就可以, 積少成多, 就會呈現大成效 (Kohler, 2008: 16)。
參、家長應該訂正孩子的家庭作業嗎?
對於這個問題, 小學老師 Martina Holzinger 的答案是「應該, 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覺得, 錯誤必須及時訂正, 不然的話, 錯的內容就會被儲存起來。」比方說有個小孩一整個下午都在練習分數計算, 如果一連串的系統性錯誤已經混入而沒有立刻被糾正, 等到老師發現再訂正就九太遲了, 因為等到這個時候才設法改正觀念, 學生不只已經白費了許多時間和精神, 更糟的是, 他至少還得花同樣多的時間去忘記錯誤的演算方法, 然後再學正確的, 具體來說, 如果一張作業上面有20個練習題, 我就會建議家長在孩子自己演練到一半的時候就留意是否孩子演算過程方法沒有偏頗。小孩作業上不小心犯的錯誤家長當然可以提醒, 但是視情況有時候可以這樣問孩子「我已經發現你的作業有四個錯誤, 你想要自己先找找看是哪些嗎?」
然而, 老師也應該要求學生只需要盡其所能做作業, 藉此可以了解學生真正的理解狀況, 家長是可以訂正孩子的功課, 但是為了不混淆老師的判斷, 一旦家長訂正部份多了, 不妨在作業本上貼上張小字條註明「Lion 這次的作業寫得很辛苦, 錯誤很多!我幫助他訂正了」, 如此老師才有機會正確反應狀況。
我知道很多老師同事不希望家長在家裡幫孩子訂正作業上的錯誤, 這時雙方面溝通就很重要, 要知道在今日學校自主的潮流下每個學校, 甚至每位老師都被允許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譬如不同學校的教學作風也讓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犯錯空間, 但是風格也要配合態度, 意思就是, 如果學校比較傾向讓學生自由書寫的風格, 那教師就必須能接受學生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文章風格的做法, 這樣的情況家長在家也就相對要配合不多干涉, 或是家長必須要跟老師溝通, 是否應該或是如何在作業指導是時指出孩子錯誤才對 (Holzinger, 2008: 16)。
肆、做功課解決小孩學習困難的障礙?
對於學習有障礙的孩子, 特殊教育學家Angelika Fuchs指出, 家長應該注意到以下四個基本心理學原則:
1. 留心和耐性。
衣服可以等一下洗, 電話可以先拿起來, 小弟弟暫時自己在玩, 這個時機千萬不要錯過! 趕快和你的孩子坐下來一起做功課, 真正想要協助孩子做家庭作業的家長必須努力爭取時間, 同時調整自己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態度, 輕鬆和善為上, 「學習需要耐性」這句話也說給大人聽的! 如果孩子一時之間不能正確做解, 大人可不要催逼, 尤其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Aufmerksamkeitsdefizit-/Hyperaktivitätsstörung 簡稱ADHS) 的小孩非常難集中注意力, 所以要時常中斷學習 讓他們休息片刻, 所謂重質不重量, 在他們注意力集中的少許片刻中想辦法達到最高的學習成果, 所以開始的時候小孩可能只持續幾分鐘時間真的認真學習, 如果家長順著學習集中力的時段做調整, 專注力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 持之以恆, 就容易進步。
2. 認可。
對於學習有障礙的孩子不管有多少讚美都是不夠的! 如何誇獎孩子也有技巧, 比如直接說出具體的, 值得讚美的行為, 譬如「Boah, 你今天有沒有自己發現, 你已經很長時間安靜坐在書桌前學習了, 你真是太棒了!」尤其對於學習遲緩的孩子, 任何一丁點的進步都應該給予大大的讚美: 「Jonas, 剛剛你十分鐘內就學了三個單字, 真是太了不起了! 現在我們就只需要再一點反覆練習, 三個字就會永遠留在你的腦子裡了!」
3. 培養安全感取代要求快速度。
孩子學習必須要實在, 什麼意思呢? 白話一點說就是學習不要貪快, 因為快學也快忘, 反覆學習才會真的記住, 舉一個例子,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背九九乘法表時, 我們問「3乘以7多少?」然後讓孩子先想, 等到孩子可能不太確定答「21」, 才說「對了!」緊接下來再問一次「3乘以7多少?」這次孩子確定了「21!」「對了! 那你今天午餐吃什麼呢?」 「義大利麵」, 然後立刻接著再問一次「好, 那3乘以7多少?」 如果孩子很快給正確答案才可以進行下一道題目。
4. 接受「犯錯誤是應該」的觀念。
小孩應該被准許犯錯, 否則學習就只是不愉快的經驗而已, 灌輸他們不要怕犯錯, 甚至要接受犯錯誤才是真正學習的概念。不知道做家長的是否自己察覺, 我們在孩子不理解而犯錯的時候懲罰他們, 這樣做是不公平的, 而且懲罰不一定要打要罵, 大人臉一拉長, 聲調不自覺變嚴厲對孩子就是懲罰了, 就只因為他們不了解一些學習的內容就讓他們產生懼怕的心理, 這樣子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孩子覺得自己讓媽媽失望了, 進而產生害怕犯錯的心理, 這對學習完全沒有助益! 不懲罰孩子犯的錯並不表示我們要忽略他們犯的錯, 相反的, 孩子需要知道他們作業是否做對了, 做家長的在翻閱他們的家庭作業時就應該對事不對人, 指出孩子對學習內容誤解犯的錯, 不忘記安慰他們, 你已經發現儘管年紀小他們就時時在進步, 如此製造愉悅的氣氛讓孩子自己期盼可以學得更多、更好, 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學習的教育孩子的藝術 (Fuchs, 2008: 17)!
伍、如何因應小孩拖延做功課的現象?
心理學家 Uta Streit 表示, 很多孩子功課都要拖到最後一分鐘才肯做, 而且不少家庭都在為是否必須做、何時做、如何做家庭作業天天爭執不休, 原則上家長只要確定功課並不是因為太難不會做, 而是單純沒興趣做時就應該可以下清楚的指令「我希望你現在開始做功課!」 有些孩子不要父母一再催促, 所以信號下達後父母最好立刻離開孩子的房間, 讓他們安靜開始, 如果孩子不合作呢? 那當天就不可以打電動! 聽起來嚴厲而且老套, 但是總比每天浪費時間拜託, 講條件責罵, 對罵然後妥協來得有效率。一旦孩子配合, 家長就必須立刻營造正面的氣氛, 因為沒有輕鬆的情緒任何學習都不會持久 (Streit, 2008: 18)。
陸、應該鼓勵上網做功課嗎?
德國Internet-ABC e.v. 網站站長Mechthild Appelhoff 對這個問題的意見是: 當今的時代學生上網搜尋資料並且及時取得珍貴的訊息以協助家庭作業的進行已經成為學校學習中不可能摒棄的一環。 所以說除了字典、百科全書、參考書外, 網上多媒體圖書館已經成為學生探索事物最喜歡的方法了! 家長在這方面, 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 可以提供的就是幫忙找到合適的網站網頁, 找答案的時候要注意關鍵字是否給齊全了? 資料是否符合年齡和程度? 太困難或是太簡單的內容都會影響學習意願。一旦找到需要的資料後父母可以協助子女, 分門別類分科存檔, 以利日後再查詢或是補充。
此外,充滿暴力色情和排外偏頗思想的問題網站一定要過濾和避免, 網站上也充滿了金錢的陷阱, 免費的網站不一定從頭到尾都免費, 需要協助孩子留意細讀所列條件做正確選擇; 付費的網站更要注意收費的方式和多寡, 免得以不小心就收到幾百歐元的帳單, 這樣的訓練也是上網做功課額外學習的了解社會的機會 (Appelhoff, 2008: 18, 19)。
柒、功課要寫得如何整齊才對?
對於這個問題德國Bielefeld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Elke Wild 表示, 人類生來有不同的美學感受, 所以對於功課如何寫才漂亮, 老師、家長、學生各有不同的見解。 比方說有些老師就硬性規定學生如何寫、用何種格式做家庭作業, 而有些老師就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家長在家協助的角色是「避免不必要的批評」, 孩子會因為正值某個年齡層手的機械操作尚未發展成熟所以無法工整寫作業, 這時候大人就應該體諒而不要嚴厲要求達到預先設下的標準, 其實, 這樣要求也完全不必要, 因為基本的條理順序或許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緒, 讓作業進行比較順利, 但是也無須過分苛求。
家長應該在力求整潔以外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較是不公平的! 有些父母會把孩子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業全部擦掉要求重寫或是甚至撕掉作業本, 這樣的做法不只是侵略性行為同時也是對孩子工作的藐視, 破壞自尊心, 千萬不可為之! 有心的家長會觀察為何小孩不想做家庭作業, 是太難、太簡單還是太無聊? 最理想的情況是讓孩子自覺功課寫工整對自己有益處, 這點家長可以從中協助, 譬如利用檢查功課的機會表示「我實在很想知道你如何解這個題目, 可惜我看不懂你的字!」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的讚美效果總是優於在表現不太好的部分做譴責。 批評不可能永遠避免, 但是強調的還是「要對事不對人」。 有時候趁孩子換新本子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好機會, 趁這個家長和孩子一起立個計畫、 訂個合約, 譬如一星期之內如果字母o和a都沒有寫錯的話, 就得到某個小獎品或是好吃的餐點, 或是一起去看場電影等, 都是不錯的獎勵方式 (Wild, 2008: 20)。
捌、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做功課嗎?
針對這個問題, Tübingen 大學教育研究教授Ulrich Trautwein (以下簡稱T) 和學校焦點雜誌 (Focus-Schule, 以下簡稱F) 的訪問的提問內容和作答如下:
F: Trautwein教授, 您覺得家長承擔孩子回家作業的協助義務是正確的嗎?
T: 父母不應該成為一個必要的角色, 回家作業畢竟是孩子的工作, 如果孩子對自己做功課的結果覺得滿意, 家長就不應該介入。
F:如果孩子寫了一篇很差的作文, 難道家長不應該協助修改嗎?
T:家長可能不太好扮演一個主導的角色, 試想如果父母一直傳遞一個訊息「我做的比你好多了!」, 小孩失去學習興趣的危險性就大了。
F: 如果老師因為作文寫得差就責罵他不也讓孩子喪失繼續學習的動機嗎?
T: 我們都知道, 做家庭作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重複學習和進行練習, 但是別忘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養成獨立工作的習慣, 父母親可能就會自己本身的經驗和成果灌輸到孩子身上就造成多餘的干涉, 這樣對孩子本身的發展不一定是正面的。我認為如果孩子自己獨立做功課結果成績得到了「3分」還比媽媽寫的得到「1分」[3]好多了! 要是父母還要違背孩子的意願堅持協助他做功課, 那爭執就無可避免了。 無論如何, 孩子對於父母提供協助的反應都是和教育本領 (pädagogisches Geschick)息息相關。
F: 所以我們應該告誡父母不應該涉入任何家庭作業的協助囉?
T: 不是的! 誰會眼睜睜看自己的孩子面對功課的疑難而不聞不問呢?重點是協助要得法! 我常常把這個情況比喻為醫生開處方簽, 安眠藥在特殊情況下開給病人是非常受用的, 但是讓病人對藥產生依賴性就對身體有危害了。 基本上父母親應該克制自己, 有保留地提供協助, 千萬不要強迫接受, 如果一位父親幫助他的小學孩子上網找某個題目的資料, 他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在旁和孩子有問有答, 操作滑鼠的手必須要是孩子的, 父母不要把對自己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 無須凡事完美無暇, 對孩子要有信心, 相信他們遲早會發展到自己興趣所在中心, 對於小孩子不喜歡的科目裡的一個不讓孩子喜歡做的作業父母也要學習接受一個低標準的成果。
F:給父母一個最後良心的建議吧!
T: 保持輕鬆的態度! 自己平時就有閱讀習慣的父母和平日就對週遭時事新聞有興趣和孩子共同探討的父母已經是對孩子的大幫助了(Trautwein, 2008: 22, 23)!
玖、結論
家庭作業的問題困擾無數的德國家庭! 教育專家的意見不管是「多此一舉」還是「深具意義」主要的都還是在闡明「重質不重量」的觀念。 不經過大腦思考的重複照抄即使練習再多也沒有意義, 相反的, 孩子如果能夠集中注意力, 專心一致的學習, 不需要長時間做功課, 學習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 協助學生做家庭作業的家長的心態和配合也扮演重要角色, 營造家中祥和的氣氛, 讓孩子安心靜坐在書桌前, 利用科技昌明網頁無遠弗屆的系統化蒐集知識, 擔任子女諮詢對象, 養成子女獨立面對問題, 找尋答案的能力, 關心但是不過分干涉, 甚至平日就養成閱讀習慣和子女討論時下任何新聞話題都是間接協助孩童思考的正面環境, 如此, 不只子女能夠有效率實質學習, 家庭作業就能從「多此一舉」搖身變成為「深具意義」!
注釋
[1]「Ganztagsschule」 本文譯為全天學校, 有別於德國一般體制內中小學中午或午後就放學的制度, 全天學校內的學童下午可以在學校留到下午四, 五點, 這類型學校綜合分析後大約具有五個優點:1. 學生特殊才能和興趣可以得到較充分時間發展; 2. 學校提供上課學習內容較深且較廣的練習, 尤其對社會弱勢家庭的子女顯著有利; 3. 藝能科目課堂得到延伸, 上午的智能科有較充分時間進行; 4. 學生得到多一點的社交學習的機會; 發展正面的學生生活; 5. 學生得到被充分的觀察的機會, 有利於個別的指導。從開始到現在, 德國全天學校的設立被普遍認為進度緩慢(Böhm, 200015:197)。
[2] 針對研究成果完整內容請參閱Gängler教授給記者的新聞稿, 題目「Hausaufgaben sind überflüssig!」 網址http://www.juraforum.de/jura/news/news/p/1/id/218904/f/196/), 查詢日期為2009年2月27日。
[3]德國中小學學校科目評分標準以1 到6 分區分成六個等第, 拿到「1」sehr gut 代表「非常好」, 「2」gut 代表「好」, 「3」befriedigend「滿意」, 「4」ausreichend 「足夠的」,「5」mangelhaft 「有缺點的」, 最差是「6」分 ungenügend 表示「不足的」。5分或是 6 分都算是不及格。
--------------------------------------------------------------------------------
參考文獻
Appelhoff, M. (2008): Taugt das Internet als Hausaufgaben-helfer?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8, 19.
Böhm, W. (200015 ): Wörterbuch der Pädagogik. Stuttgart
Fuchs, A. (2008): Was ist bei Kindern mit Lernproblemen zu tu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7.
Gussen, H.. (2008): Was kann man älteren Schülern rat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4.
Holzinger, M. (2008): Sollen Eltern Fehler korrigier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6.
Jacobs, C. (2008): Hausaufgaben sind (k)ei Klacks.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2, 13.
Kallerhoff, K. (2008): Wie lange dürfen Hausaufgaben dauer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2.
Kohler, B. (2008): Wie kann ich mein Kind sinnvoll unterst[ty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4-16.
Streit, U. (2008): Wie lässt sich der tägliche Zoff vermeid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8.
Trautwein, U. (2008): Sollen Eltern überhaupt helf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2-23.
Wild, E. (2008): Wie ordentlich müssen Hausaufgaben sei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