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台灣讀書會2011年一月會議紀錄
會議記錄: PH
聚會地點: Laura家
聚會時間: 2011年02月13日(星期日), 13:30-16:00
與會者: E.V., 008, HL,Laura, 小綠mama, S.Y., Toyota-san, Marius, P.H.,
議程:
繼續閱讀...
14 8月, 2011
20 11月, 2010
漢堡台灣讀書會2010年十一月會議記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2010年十一月會議紀錄
會議記錄: Ting
聚會地點: PH家
聚會時間: 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 13:30-16:00
與會會員: 會員PH, Ting, NONO 媽咪,HL,Laura, 008, Edgar, Marius, Luis
與會會友: Toni,曾先生,Kay, 周先生, 韓國朋友吳先生
繼續閱讀...
會議記錄: Ting
聚會地點: PH家
聚會時間: 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 13:30-16:00
與會會員: 會員PH, Ting, NONO 媽咪,HL,Laura, 008, Edgar, Marius, Luis
與會會友: Toni,曾先生,Kay, 周先生, 韓國朋友吳先生
繼續閱讀...
22 10月, 2010
2010年十月會議紀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2010年十月會議紀錄
會議記錄: Ting
聚會地點: HL家
聚會時間: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13:30-16:30
與會會員: 會員Ting, Nono mami, Laura, JH, 008, HL, PH, Marius,HM, Anita,
會友Edgar, 姚崇略,Toyoto Sun (www.taiwannet.de), 小綠
議程:
14:00-15:10 日本飲食習慣淺談日本文化 Anita
相關影片如下:
日本筷子使用方式
繼續閱讀...
會議記錄: Ting
聚會地點: HL家
聚會時間: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13:30-16:30
與會會員: 會員Ting, Nono mami, Laura, JH, 008, HL, PH, Marius,HM, Anita,
會友Edgar, 姚崇略,Toyoto Sun (www.taiwannet.de), 小綠
議程:
14:00-15:10 日本飲食習慣淺談日本文化 Anita
相關影片如下:
日本筷子使用方式
繼續閱讀...
09 5月, 2010
讀書會2010年3月會議記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2010年 3 月會議紀錄
會議記錄: Ting
聚會地點: Ting家
聚會時間: 2010年03月21日(星期日), 13:30-16:00
與會會員: 會員PH,YL,Ting,JH,008,HL 等6人
議程:
• 14:00-14:30台灣大事: PH
• 14:30-15:00台灣大事: YL
• 15:00-15:50 歐洲德國大事: YL
• 15:50短文選讀:Ting
• 14:30 專題演講(40min) JH
• 書籍交換(30min)
• 其他:
繼續閱讀...
會議記錄: Ting
聚會地點: Ting家
聚會時間: 2010年03月21日(星期日), 13:30-16:00
與會會員: 會員PH,YL,Ting,JH,008,HL 等6人
議程:
• 14:00-14:30台灣大事: PH
• 14:30-15:00台灣大事: YL
• 15:00-15:50 歐洲德國大事: YL
• 15:50短文選讀:Ting
• 14:30 專題演講(40min) JH
• 書籍交換(30min)
• 其他:
繼續閱讀...
28 3月, 2010
漢堡台灣讀書會2010年2月會議記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2010年2月會議記錄
一、時間︰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二、地點︰Luis家
三、與會者︰Luis、Ting、008、HM以及視訊參與者CP
四、流程
(一) 調整視訊機器設備達順利啟用
繼續閱讀...
一、時間︰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二、地點︰Luis家
三、與會者︰Luis、Ting、008、HM以及視訊參與者CP
四、流程
(一) 調整視訊機器設備達順利啟用
繼續閱讀...
2010年讀書會聚會預定表
聚會時間:原則上每個月第二個星期天13:30-15:30,負責人可於一個月前提議更改
2010年讀書會聚會預定表
日期 Ort. 專題 德文 歐洲&德國 台灣新聞
10/01 H.L. J.H. J.H. Laura Nono媽咪
14/02 Luis Luis H.M. Ting
21/03 Ting J.H. Ting Y.L. Y.L.
11/04 H.L. Ting Laura P.H.
繼續閱讀...
2010年讀書會聚會預定表
日期 Ort. 專題 德文 歐洲&德國 台灣新聞
10/01 H.L. J.H. J.H. Laura Nono媽咪
14/02 Luis Luis H.M. Ting
21/03 Ting J.H. Ting Y.L. Y.L.
11/04 H.L. Ting Laura P.H.
繼續閱讀...
08 3月, 2010
16 1月, 2010
漢堡台灣讀書會2010年一月會議紀錄
會議記錄: Laura
聚會地點: bei Huei Liu, Farmsen
聚會時間: 2010年01月10日(星期日), 13:30-16:30
與會會員友: 會員HM, NONO 媽咪, Laura, Ting, 008, Luis, J.H. H.L.等8人
會友: 小朋友小綠1人
流程如下:
• 13:50-14:30 書籍介紹、讀書心得分享:主講人:J.H. 介紹書籍為〃買我!〃-從大腦科學看花錢購物的真相與假象。你知道商人如何利用人類大腦的運作來讓我們無怨無悔掏出口袋裡的錢嗎?? 經過J.H.精彩的介紹,或許也提醒我們做個真正聰明的消費者。本書列入讀書會出借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bei Huei Liu, Farmsen
聚會時間: 2010年01月10日(星期日), 13:30-16:30
與會會員友: 會員HM, NONO 媽咪, Laura, Ting, 008, Luis, J.H. H.L.等8人
會友: 小朋友小綠1人
流程如下:
• 13:50-14:30 書籍介紹、讀書心得分享:主講人:J.H. 介紹書籍為〃買我!〃-從大腦科學看花錢購物的真相與假象。你知道商人如何利用人類大腦的運作來讓我們無怨無悔掏出口袋裡的錢嗎?? 經過J.H.精彩的介紹,或許也提醒我們做個真正聰明的消費者。本書列入讀書會出借
繼續閱讀...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十一月會議紀錄
會議記錄: CP
聚會地點: Nono媽咪, Grosshansdorf,
聚會時間: 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 13:30-20:00
與會會員友: 會員HM, NONO 媽咪, Laura, Christine, Ting, 006, Alma, Anita, CP等9人
會友: P.H., Kai, 大小朋友Sebastian, Michael, Marlon, 加上後來餐會前後出現友人一共16人
流程如下:
• 13:50-14:10 Redewendung: CP
• 14:10-15:30 歐洲德國大事: Anita
• 台灣大事: 無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Nono媽咪, Grosshansdorf,
聚會時間: 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 13:30-20:00
與會會員友: 會員HM, NONO 媽咪, Laura, Christine, Ting, 006, Alma, Anita, CP等9人
會友: P.H., Kai, 大小朋友Sebastian, Michael, Marlon, 加上後來餐會前後出現友人一共16人
流程如下:
• 13:50-14:10 Redewendung: CP
• 14:10-15:30 歐洲德國大事: Anita
• 台灣大事: 無
繼續閱讀...
08 1月, 2010
2010年讀書會聚會預定表
聚會時間:原則上每個月第二個星期天13:30-15:30,負責人可於一個月前提議更改
日期 地點 演講& 德文短文 歐洲& 台灣大事
閱讀分享 Redewendung 德國大事
1月 10日 H.L. J.H. J.H. Laura Nono媽咪
2月 14日 Ting
3月 14日 Ting Y.L. Y.L.
4月 11日 Ting Laura P.H.
5月 9日 P.H.
6月 13日 H.M. H.M. Laura Ting
7月 11日 Laura C.Yao Ting
8月 8日 Ting J.H
9月 12日 C.Yao J.H.
10月 10日 H.M.
11月 14日 Ting
12月 12日 008
請各位踴躍認領囉
繼續閱讀...
日期 地點 演講& 德文短文 歐洲& 台灣大事
閱讀分享 Redewendung 德國大事
1月 10日 H.L. J.H. J.H. Laura Nono媽咪
2月 14日 Ting
3月 14日 Ting Y.L. Y.L.
4月 11日 Ting Laura P.H.
5月 9日 P.H.
6月 13日 H.M. H.M. Laura Ting
7月 11日 Laura C.Yao Ting
8月 8日 Ting J.H
9月 12日 C.Yao J.H.
10月 10日 H.M.
11月 14日 Ting
12月 12日 008
請各位踴躍認領囉
繼續閱讀...
06 1月, 2010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十二月會議紀錄
會議記錄: Ting
聚會地點: Laura家, Ahrensburg
聚會時間: 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13:30-16:00,會後逛Ahrensburg耶誕市場
與會會員: 會員CP, JH, LP, Ting, NONO 媽咪, Anita, 008, Laura, Christine等10人
與會會友: P.H.
議程:
• 13:57 歐洲德國大事 Nono媽咪
• 14:30 專題演講 Räuchermännchen: Laura
• 台灣大事: 無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Laura家, Ahrensburg
聚會時間: 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13:30-16:00,會後逛Ahrensburg耶誕市場
與會會員: 會員CP, JH, LP, Ting, NONO 媽咪, Anita, 008, Laura, Christine等10人
與會會友: P.H.
議程:
• 13:57 歐洲德國大事 Nono媽咪
• 14:30 專題演講 Räuchermännchen: Laura
• 台灣大事: 無
繼續閱讀...
23 11月, 2009
15. Nov.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en
15. 11.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報告者: CP
1. apropos (法文), 說到...
Apropos Fußfall, hast du vom Robert Enkes Freitod gehört?
說到足球, 你們知道Robert Enkes自殺的事嗎?
2. Sich vom Acker machen. 離開田畝(原義): 消失, 回家上路, 打道回府
Es ist schon spät, lass uns vom Acker machen.
繼續閱讀...
1. apropos (法文), 說到...
Apropos Fußfall, hast du vom Robert Enkes Freitod gehört?
說到足球, 你們知道Robert Enkes自殺的事嗎?
2. Sich vom Acker machen. 離開田畝(原義): 消失, 回家上路, 打道回府
Es ist schon spät, lass uns vom Acker machen.
繼續閱讀...
17 10月, 2009
11. Okt.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11. Okt.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HL
• 1 In guten und schlechten Zeiten zu jemandem halten.
• 2 Jemanden eine Lektion erteilen.
• 3 Völlig geschafft, entkräftet sein.
• 4 Das Wesentliche, Wichtigste, bleibend Gültige.
繼續閱讀...
• 1 In guten und schlechten Zeiten zu jemandem halten.
• 2 Jemanden eine Lektion erteilen.
• 3 Völlig geschafft, entkräftet sein.
• 4 Das Wesentliche, Wichtigste, bleibend Gültige.
繼續閱讀...
漢堡台灣讀書會 2009年十月 會議記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十月會議紀錄
聚會地點: Schanzen Bäckerei, U1 Station Lohmühlenstrasse 對面
聚會時間: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13:30-19:00
與會會員友: 會員HL, 006, Luis, JH, Ting, NONO 媽咪, CP; 會友: Anita, Marius, Mathias, P.H.共11人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Schanzen Bäckerei, U1 Station Lohmühlenstrasse 對面
聚會時間: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13:30-19:00
與會會員友: 會員HL, 006, Luis, JH, Ting, NONO 媽咪, CP; 會友: Anita, Marius, Mathias, P.H.共11人
繼續閱讀...
16 9月, 2009
13. Sep.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2009. 09. 13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Nono媽咪
※ Was ich nicht weiß, mach mich nicht heiß.
※ Nicht auf zwei Hochzeiten tanzen können.
分身乏術
※ Eine Hand wäscht die andere
官商勾結? 或者用在說互相利用? 互相包庇?
※ Lieber Ende mit Schrecken als Schrecken ohne Ende
繼續閱讀...
※ Was ich nicht weiß, mach mich nicht heiß.
※ Nicht auf zwei Hochzeiten tanzen können.
分身乏術
※ Eine Hand wäscht die andere
官商勾結? 或者用在說互相利用? 互相包庇?
※ Lieber Ende mit Schrecken als Schrecken ohne Ende
繼續閱讀...
14 9月,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九月會議紀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九月會議紀錄
聚會地點: CP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9月13日(星期日), 1430-1630
與會會員友: 會員Alma, Ting, HL, NONO媽咪, HM, 006, LP, CP +
會友Anita Chen, 劉開國, 張偉雄, 趙步榮, Mathias 共13人
流程如下:
1435-1455 Redewendung: Nono媽咪
1455-1530 德國歐洲大事: CP
1530-1600 台灣大事: Alma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CP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9月13日(星期日), 1430-1630
與會會員友: 會員Alma, Ting, HL, NONO媽咪, HM, 006, LP, CP +
會友Anita Chen, 劉開國, 張偉雄, 趙步榮, Mathias 共13人
流程如下:
1435-1455 Redewendung: Nono媽咪
1455-1530 德國歐洲大事: CP
1530-1600 台灣大事: Alma
繼續閱讀...
07 9月, 2009
竹友會40週年慶-台灣週系列活動
--資訊摘自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漢堡辦事處 (hc)
漢堡台灣之友協會-竹友會(Taiwan-Freundeskreis Bambusrunde e.V.)
訂於2009年9月9日至19日舉辦「竹友會40週年慶-台灣週系列活動」,敬請僑胞朋友們屆時踴躍支持,並邀請德國友人一起參加相關活動。
竹友會1969年成立於漢堡,由一群對台灣友好之德國人士所組成,係漢堡歷史最悠久的雙邊關係民間組織,參加會員來自政界、新聞界、文藝界、學術界等約200名,旨在建立並加強我與德國民間友好關係,40年來經常舉辦與台灣有關之各項活動,增進台德關係,提升台灣形象。
繼續閱讀...
漢堡台灣之友協會-竹友會(Taiwan-Freundeskreis Bambusrunde e.V.)
訂於2009年9月9日至19日舉辦「竹友會40週年慶-台灣週系列活動」,敬請僑胞朋友們屆時踴躍支持,並邀請德國友人一起參加相關活動。
竹友會1969年成立於漢堡,由一群對台灣友好之德國人士所組成,係漢堡歷史最悠久的雙邊關係民間組織,參加會員來自政界、新聞界、文藝界、學術界等約200名,旨在建立並加強我與德國民間友好關係,40年來經常舉辦與台灣有關之各項活動,增進台德關係,提升台灣形象。
繼續閱讀...
31 8月, 2009
談德國大學生校園內的競爭
談德國大學生校園內的競爭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84期, 2009年八月號
德國校園時代 (die Zeit Campus) 雜誌2009年四、五月雙月刊封面題目標題「多少競爭算是健康? 」 (Wie viel Konkurrenz ist gesund?) 探討現今德國大學生面對未來在大學校園內就開始相互競爭的問題。 德國大學在學生只間的競爭既是個公開的秘密, 也是個當事人禁忌的話題, 是嘛, 當今大學生凡事耍帥、耍酷, 誰願意承認自己怕被別人比下去甚至暗槓在心裏?
繼續閱讀...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84期, 2009年八月號
德國校園時代 (die Zeit Campus) 雜誌2009年四、五月雙月刊封面題目標題「多少競爭算是健康? 」 (Wie viel Konkurrenz ist gesund?) 探討現今德國大學生面對未來在大學校園內就開始相互競爭的問題。 德國大學在學生只間的競爭既是個公開的秘密, 也是個當事人禁忌的話題, 是嘛, 當今大學生凡事耍帥、耍酷, 誰願意承認自己怕被別人比下去甚至暗槓在心裏?
繼續閱讀...
25 8月, 2009
德國大學畢業程度的社會人價值多少?
德國大學畢業程度的社會人價值多少?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81期, 2009年五月號, p. 133-140)
和宗教, 政治題目一樣, 德國人的薪水所得是個超敏感題目, 通常不只朋友之間不會互相詢問, 更不會在公開場合公然談論。然而隨著近來德國越來越發出警訊的經濟危機, 銀行企業紛紛倒閉, 引發失業率提高, 讓德國人意識到個人的荷包緊縮。德國「校園時代雜誌」(Die Zeit Campus) 2009年一, 二月雙月刊就切入這個社會禁忌話題, 雜誌封面標題「我價值多少?」(Was bin ich wert?)
繼續閱讀...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81期, 2009年五月號, p. 133-140)
和宗教, 政治題目一樣, 德國人的薪水所得是個超敏感題目, 通常不只朋友之間不會互相詢問, 更不會在公開場合公然談論。然而隨著近來德國越來越發出警訊的經濟危機, 銀行企業紛紛倒閉, 引發失業率提高, 讓德國人意識到個人的荷包緊縮。德國「校園時代雜誌」(Die Zeit Campus) 2009年一, 二月雙月刊就切入這個社會禁忌話題, 雜誌封面標題「我價值多少?」(Was bin ich wert?)
繼續閱讀...
23 8月, 2009
書籍交換紀錄
書名 出借人 借閱日期 借閱人 借閱日期 借閱人
父親的道歉信 P.H. 2009/4/5 CP 2009/8/9 Laura
生命振動 LC 2009/1/17 Alma 2009/1/17 Alma
生命振動 LC 2009/4/5 Honda 2009/4/5 Honda
世界是平的 Laura 2009/7/12 HL 2009/7/12 HL
天使與魔鬼 Laura 2009/1/17 C Yao 2009/8/9 HL
Emma HC 2009/5/17 C.Yao 2009/5/17 C.Yao
優秀是從管教出來的 JH 2008/12/8 CT 2008/12/8 CT
我在雨中等你 nono媽咪 2009/7/12 HL 2009/7/12 HL
來不集 006 2009/1/17 HM 2009/1/17 HM
學德國人過生活 006 2009/4/5 Allen 2009/4/5 Allen
繼續閱讀...
父親的道歉信 P.H. 2009/4/5 CP 2009/8/9 Laura
生命振動 LC 2009/1/17 Alma 2009/1/17 Alma
生命振動 LC 2009/4/5 Honda 2009/4/5 Honda
世界是平的 Laura 2009/7/12 HL 2009/7/12 HL
天使與魔鬼 Laura 2009/1/17 C Yao 2009/8/9 HL
Emma HC 2009/5/17 C.Yao 2009/5/17 C.Yao
優秀是從管教出來的 JH 2008/12/8 CT 2008/12/8 CT
我在雨中等你 nono媽咪 2009/7/12 HL 2009/7/12 HL
來不集 006 2009/1/17 HM 2009/1/17 HM
學德國人過生活 006 2009/4/5 Allen 2009/4/5 Allen
繼續閱讀...
20 8月, 2009
11 8月, 2009
2009年8月9日讀書會台灣大事報告
世界運動會(簡稱世運或世運會)World Games是一個國際性的體育競賽盛會,於1981年首次在美國加州聖克拉拉Santa Clara舉辦,之後每四年舉行一次,競賽項目以非奧運會項目為主,由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IWGA)舉辦,於每次奧運一年後舉行。與奧運會分夏季和冬季不同,世界運動會沒有冬季項目。
2005年曾在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舉辦.
2009年7月16日~26日高雄主辦世界運動會.籌備五年以上、耗資逾台幣百億元的高雄世界運動會,16日在左營「龍騰」體育館盛大開幕。這是台灣首度主辦世界性綜合運動賽會,馬英九總統應邀以中英文宣告:「二○○九年第八屆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始!」
繼續閱讀...
2005年曾在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舉辦.
2009年7月16日~26日高雄主辦世界運動會.籌備五年以上、耗資逾台幣百億元的高雄世界運動會,16日在左營「龍騰」體育館盛大開幕。這是台灣首度主辦世界性綜合運動賽會,馬英九總統應邀以中英文宣告:「二○○九年第八屆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始!」
繼續閱讀...
10 8月,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八月會議紀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八月會議紀錄
聚會地點: laura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8月9日(星期日), 1300-1930
與會會員友: Laura, Alma, HM, Nono 媽咪, Ting, HL, HM, JH, CY, Lisa, CP加上家人朋友共18人。
流程如下:
台灣大事:Nono媽咪 。
Redewendung CY:請參考Redewendung 2009年7月10日內容。
德國歐洲大事: Laura未報告
專題:HM, 題目Vertrauensfrage。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laura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8月9日(星期日), 1300-1930
與會會員友: Laura, Alma, HM, Nono 媽咪, Ting, HL, HM, JH, CY, Lisa, CP加上家人朋友共18人。
流程如下:
台灣大事:Nono媽咪 。
Redewendung CY:請參考Redewendung 2009年7月10日內容。
德國歐洲大事: Laura未報告
專題:HM, 題目Vertrauensfrage。
繼續閱讀...
08 8月,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七月會議紀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七月會議紀錄
聚會地點: HL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7月10日(星期日), 1500-1700
與會會員友: HL, HM, JH, Luis , Laura 5人, 加上會友Herr Chang 1 人共6人。
流程如下:
Redewendung (HL):請參考Redewendung 2009年7月10日內容。
德國歐洲大事 Laura未報告
台灣大事 :Nono媽咪 未報告。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HL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7月10日(星期日), 1500-1700
與會會員友: HL, HM, JH, Luis , Laura 5人, 加上會友Herr Chang 1 人共6人。
流程如下:
Redewendung (HL):請參考Redewendung 2009年7月10日內容。
德國歐洲大事 Laura未報告
台灣大事 :Nono媽咪 未報告。
繼續閱讀...
29 5月,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五月會議紀錄
2009年五月漢堡台灣讀書會會議紀錄
聚會地點: Luis Chang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1300-1500
與會會員友:Luis, HL, CP, Honda, JH, Ting, Nono媽咪,CY, Laura 9人, 加上心會友HW 1 人共10人。
流程如下:
Redewendung (J.H.):請參考Redewendung 2009年5月17日內容。
德國歐洲大事 (HL): Ostermarsch(復活節和平遊行),起源及演變請參閱HL提供的內容。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Luis Chang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1300-1500
與會會員友:Luis, HL, CP, Honda, JH, Ting, Nono媽咪,CY, Laura 9人, 加上心會友HW 1 人共10人。
流程如下:
Redewendung (J.H.):請參考Redewendung 2009年5月17日內容。
德國歐洲大事 (HL): Ostermarsch(復活節和平遊行),起源及演變請參閱HL提供的內容。
繼續閱讀...
27 4月, 2009
德國漢堡的學校改革造成人心不安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2008年12月七日在漢堡中華婦女會演講 “漢堡中、小學學制改革” 內容)
2008 年四月12/13日德國著名的漢堡晚報 (Hamburger Abendblatt) 第13版刊出一篇對於漢堡市教育政策的報導, 作者是Miriam Opresnik Diana Zinkler 兩位女士。斗大標題 「學校改革-大不安」, 副題「教育計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抗『黑綠聯盟』」, 文章起頭的大字「將來只有學校可以決定哪個孩子可以上古典中學, 哪個小孩不可以很多人也因此感到憤怒」。 漢堡市屬於德國中央政府直轄的城市, 行政地位形同一聯邦政府, 政治生態一向受到全國重視, 這次的政黨聯盟和提出的有關政策眾所矚目。
背景
要了解文章來龍去脈, 首先必須簡單介紹德國在2008年二月舉行「公民選舉」(Bürgerschaftswahlen) 。當時代表第一大黨CDU - 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基督教民主聯盟黨, 「黑色」為政黨代表色。代表CDU 力圖連任的市長候選人Ole von Beust 先生在教育方面提出的最主要競選訴求是「漢堡學校結構改革計畫」, 所謂「學校雙體制」(zweigliedriges Schulsystem) -- 古典中學 (Gymnasium) 及城區中學 (Stadtteilschule) 並行- 也就是說保留大家最愛的Gymnasium, 廢掉不喜歡去唸的Realschule和Hauptschule, 或者說將Realschule 和Hauptschule兩者合併, 稱為「城區學校」 (Stadtteilschule)。 漢堡小學生家長在四年級畢業後可以決定送他們子女到古典中學或是城區學校其中之一就讀。
目前還實行的德國的中小學銜接制度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下。 德國基本上小學讀四年(柏林與布蘭登堡市例外, 實施六年制),稱為「基礎學校 」(Grundschule)。上五年級時就會面臨分流的問題: 除了綜合學校(Gesamtschule){綜合學校, 見本文後段「何時分流」內容 與特殊學校(Sonderschule), 基礎學校畢業班上的老師會根據每個學生在校表現, 其實絕大因素是「成績」, 建議家長讓自弟進入現行的「第二級初階中學」(Sekundarbereich I) 三類中學之一就讀 --古典中學(Gymnasium)讀9年、 實科中學(Realschule)讀6年、或是國民中學 (又稱職業預校, Hauptschule)讀5~6年, 我們在此姑且稱之為「三中學制」。簡介如下:
希望畢業後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大多數就讀Gymnasium,讀九年, 十三年級畢業後取得「大學入學資格證書」即高中畢業考(Abitur)成績。這是一條最容易獲得Abitur通過文憑的路,並且可以直接進入所有高等教育學校類型,不論是職業教育體系、技術學院或是普通大學。
Realschule因應較高等的職業教育需求而生,而且實科中學也一直是德國教育體系中的典範,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其學生的來源背景主要是社會的中產階級,其成功因素是奠基在兩方面: 一方面Realschule的教學內容重視德國轉形成第三級產業的社會背景;另一方面由此畢業的學生可獲得中級文憑,並具有許多選擇發展的可能: 可以選擇較高等的職業發展;也可以繼續升學,例如進入職業導向的文理中學,因而往高等教育體制邁進, 也就是說即使上Realschule , 將來也可以考「應用科學大學」或是「高等專業學校」等德文稱為 Fachhochschulen的大學院校, 同等於大學畢業生。
Hauptschule源於起初國民學校進階級(Volksschuloberstufe), 從1964年更改為Hauptschule。 其發展是以職業教育為主,並強調實務性與方法操作的面向。因為就讀學生絕大部分都有著較弱勢的社會背景,或是德語並非其母語等嚴重的問題, 產生許多批評, 為因應這樣的情況,教育委員會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決議,開放Realschule 與Hauptschule之間的轉學制度,以強化職業預校學生的學習能力 (德國教育 2007)。
德國教育講求平等, 人不分優劣,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不准用所上學校來分學生好壞, 哪一種中學好, 哪一種差? 不可一語蓋之。但是社會上一個心照不宣的看法是: 從Gymnasium畢業的學生大部份將來上大學, 在社會上領導地位; Realschule畢業生進入政府機關或私人機構上班或是擔任的低階管理階層; Hauptschule 畢業生從事營造, 技藝方面或是「黑手」一類的工作。這樣籠統的分法或許是成見, 或許個人觀感有出入, 總說, 在德國境內我們台灣人圈子裡, 子女讀Gymnasium 臉上有光, Realschule還可以接受, 上Hauptschule 就不太好看了!
那Von Beust 先生提出的古典中學 (Gymnasium) 及城區中學 (Stadtteilschule) 的「學校雙體制」和原來「三中學制」有什麼差別呢? 最大的好處是, 學生在兩種學校就讀將來都可以取得「大學入學資格證書」(Abitur)。也就是說, 不用怕如果不上古典中學將來就上不了大學, 在「城區學校」畢業同樣也有機會上大學, 更好的是, 上「城區學校」, 就算畢業時達不到上大學的成績, 也可以拿到Realschule畢業證書, 這項計畫預定於2009年開始實施 (Dinges-Dierig 2005)。
說到這裡還要解釋一下漢堡這個城市教育悲哀的一面,在德國所有聯邦政府 (Bundesland) 為每一個學生付出的教育預算漢堡市居全德首位, 然而PISA [1] {PISA, 見本文後段「比薩驚嚇」內容}研究結果, 漢堡的學校學生成績卻一點也不出色。 據統計, 2007在漢堡Hauptschule就讀的中學生當中75 % 被歸為「危機學生」, 也就是可能畢不了業的學生, 2005/2006學年度漢堡市總共有12.3 % 中輟中學生 (Zeit 2007), 2007年10. 3% (Opresnik/Zinkler 2008)。 這個可悲的現象專家歸咎於漢堡市獨特的居民生態--根據統計, 漢堡市內年齡低於18歲的青少年當中有20.8 % 靠社會救濟金過活, 兩個一年級學生中就有一個父母親有移民背景 (Stadtteilschule 2008)。有移民背景的學生不是比較笨, 而是語言的障礙, 文化銜接問題往往造成學習落差, 影響成績。不管如何, CDU 的這項改革方案就是順應民意, 讓人人有機會上大學, 安心到古典中學以外的學校就讀, 希望藉此讓輟學率降到零 (Opresnik/ Zinkler 2008)。
聽起來很不錯啊, 為何選後會遭到杯葛呢? 問題就出在公民選舉結果CDU雖然還保有第一大黨頭銜, 但是這回的得票率42.6%, 沒有超過半數, 必須和其他政黨聯合執政。CDU做出空前的選擇, 和成立背景幾乎可以說背道而馳的綠黨GAL「漢堡市綠色替代選擇名單」(Gruen-Alternative Liste Hamburg)合作。這是德國歷史以來首次在聯邦政府層級的「黑綠聯盟」(Schwarz-Grün Koalitionäre)。CDU和GAL兩個政黨在許多基本政治立場採取對立態度, 如何在既有的牴觸的政策進行協商, 選後就執疑不斷。
果真, 選後到現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聯盟的CDU和綠黨提出的聯合教育政策, 也就是晚報標題中的「黑綠聯盟」計畫出爐了, 原先的CDU 的教育政策修正為 「小學先修班一年 + 6年小學 + 7年城區中學, 或是小學先修班一年 + 6年小學 + 6年古典中學」(Dreyer 2008)。 和原先選前提出的政策最大差別有二:
第一, 在小學從現行的四年的基礎學校(Grundschule) 延長為六年的小學校(Primarschule), 此制將於2010/2011學年度開始實施。第二, 更重要的是, 修正後的教育策略中決議, 今後六年基礎學校後只有「學校」有權利決定學生上哪種中學 (Opresnik/ Zinkler 2008)。 換言之, 原先家長不再享有最後決定權, 上何種中學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學校」或者說「老師」手裡。
那怎麼說「學校」全權決定讓家長生氣呢? 難道家長還可以違背老師的建議選擇自己想上的中學類別嗎? 答案是正確的! 雖然基礎學校畢業前, 級任老師會對個別學生做出升哪一類中學的建議, 然而只做參考, 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家長手中。和台灣一樣, 德國家長也是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本來嘛, 誰不希望自己孩子中學畢業後進入大學, 將來出社會進入領導階層? 所以只要小孩不是太差, 只要學校肯收, 大家還是拼命往古典中學擠。 以漢堡市為例, 半數的五年級生選擇進入古典中學, 導致越來越多的實科中學以及國民中學面臨關校危機。現在家長喪失了選校的權力, 當然反對聲浪四起。
各界質疑
細節雖然還沒定案, 但是已經有很多家長和老師抗議「黑綠聯盟」的學校改革計畫。「父母權力遭禁」,「CDU出賣了自己選民, 自我決定權遭損」, 「學校政策大災難」批評字眼不斷。 在漢堡市Wandsbek 區內的Charlotte-Paulsen古典中學擔任22年校長的Hans Kaufmann先生表示「隨著這項改革CDU已經將她多年來發起的『重新建構自主學校和擴充全天學校』的改革丟進了字紙簍」。「小學讀六年將流失學習品質」言下之意, 早一點分流, 在「三中學制」下「程度整齊」的學習族群中才看得到學習成效, 而小學階段只有在學習力較強和較弱學生分別學習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成就。漢堡晚報讀者Iris Voß 表示「長久以來學校學習著眼點都放在學習弱的學生身上」。就是說, 好學生覺得無聊, 改革後2010/2011年還要比現在再多忍耐兩年 (Opresnik/ Zinkler 2008) 。
「漢堡商會」 (Handelskammer Hamburg) 主席Karl-Joachim Dreyer先生表示, 「六年制小學在柏林市已經行之有年, PISA 結果顯示柏林市學生成績並沒有因此比漢堡市好, 『社會背景』仍然是學生在校成績決定性的因素, OECD (OECD, 見本文後段「比薩驚嚇」內容) 也不建議六年制小學, 但是漢堡市還是決定從2010年開始施行!」。 過渡時期採三種銜接課程方案也遭質疑, 「遭逢新制的學生將成為實驗室的白老鼠, 很難想像過渡時期要多久? 過幾年可能當中有一個模式會被採用, 實驗時期的後果將由學生承擔。」 他建議, 基礎學校和城區學校之間的銜接問題要先釐清, 決議中所指的「學校」決定, 學校是指誰要搞清楚? 是小學校長? 新制中學的校長? 還是一起決定? 他建議中學督察機制從現行的每四年一次改成兩年一次, 做好根本成果的比較以保證學校的運作, 也才能刺激質的改進。而且他主張督導結果的發表透明化。 此外, 教師的再教育投資計畫一定要列為重大目標, 企業對學校提供更多實習的機會, 好讓教師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完善規劃。 漢堡市的經濟將在2012年因為人口老化問題急需青年人才, 所以中學生的中輟比例 (2007年10. 3%) 儘量降到零 (Dreyer 2008)。
其他家長則擔心, 這次的學校改革將造成兩極社會的階層體系。 Mareile Kirsch問說, 「難道我們真的要分富人上私人學校, 窮人上公立學校嗎? 」 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因為家長要是有錢就不會逼自己的孩子去上這種偏左, 偏綠黨色彩的CDU 統一學校了!」「漢堡德國教師聯盟」(Deutscher Lehrerverband in Hamburg) 給反對的家長當靠山, 他們也強烈表達拒絕小學延長為六年的計畫 (Opresnik/ Zinkler 2008)。
對於今後只有學校可以決定學生上何種中學, 很多家長更是提出質疑。 晚報讀者 Martin Fischer 表示「CDU是怎麼啦, 反倒要陌生人來決定我們自己孩子有沒有學習潛力了? 」另外一位讀者Bernd Malöwsky表示「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現在家長甚至不能自己決定送孩子去哪個學校就讀, 不是都已經覺得家長不夠負責了嗎? 」Roland Bunke 更是生氣指出「我們的孩子將會再次像個玩具球, 在利益團體和權力衝突中被扔來扔去」。家長共同的訴求是學校改革重點是「班級小一點, 老師多一點」。 Erik Sell, 兩個孩子的父親表示 「教學觀念必須是正確的」, 他並且認為「學校需要特殊教育學專家和心理學專家」(Opresnik/ Zinkler 2008)。
台灣教育界對此省思方向
何時分流?
台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所以小學畢業不用面臨分流的的問題, 到國中畢業再分高中, 職業高中或五專, 應該不算太早。
德國小學生畢業, 五年級就要選擇中學, 過早分流一直是德國學制為人詬病的環節。一些人認為, 小學四年級畢業就要決定分流, 十歲的孩子哪裡搞清楚自己將來讀不讀大學? 再多讀兩年六年級決定比較好。 但是也有人認為小孩讀小學都在玩, 每天八點開始上課, 中午不到, 11點多12點就放學了, 趕快升到中學小孩子才能真正開始唸書, 現在小學如果改成讀六年只是多浪費兩年時間。 不同的論調, 莫衷一是, 而德國教育當局很早就做出的補救辦法, 譬如除了傳統「三中學制」三種中學之間的互換跑道方案, 還從1973 年導入「綜合中學」-Gesamtschule, 就是學生在四年級畢業後可選擇不進入前述任何一種中學, 而進入Gesamtschule。 Gesamtschule將古典中學,、實科中學,以及國民中學 (或稱為職業預校) 當中的界線打破, 最大的特色是讀到十年級以前暫不分流, 十年級以後部分學生選擇進入古典中學高階, 一部分則換到銜接的職業教育高中。 綜合中學主要分為兩類: 「整合性綜合中學」(integrierten Gesamtschulen),在這裡學生完全整合,沒有成績分組;另外一類則是也就是「協和性綜合中學」(kooperativen Gesamtschulen), 在這類學校哩,學生在部分科目中,必須依據成績分組上課 (德國教育 2007; Gesamtschule 2008)。
Gesamtschule在目前德國許多聯邦實施和「三中學制」並行, 是以「機會平等」為其創辦基礎,希望所有成績較差的學生,並不會只因某些科目的成績不理想而喪失更佳的學習機會,他們可以依據個人的偏好與興趣考量來發展,不會如社會淘汰的機制一樣,因為弱勢而失去更好的發展 (德國教育 2007)。這類學校設立的出發點在打破社會階級的差別。 台灣從2000年頒布實施國高中一貫的「完全中學」, 儘管年限不盡一致, 也頗具相同意味。
中學轉換跑道機制
也就是說, 如果分流之後「隨時更換跑道」方案得宜, 早分流也不一定構成問題。簡單說, 在德國小學生畢業後上「三中學制」中任何一中學 都有不會立刻和受高等教育機會絕緣。而且, 在Gymnasium 的學生也不一定將來全上大學。學生隨著自己的, 成績表現和性向發展做調整, 隨時換到其他類型學校就讀的機會, 甚至即使中學不轉校, 到社會工作工作後還可以輕鬆再循第二教育管道 (der zweite Bildungsweg), 譬如選擇讀夜校等補上中學會考成績, 進入大學就讀, 這是正面部分。 負面方面譬如「社會背景」從以往就是主宰學生在校表現的最大因素, 不見改善! 德國境內以學生人數比而言,在鄉村中,職業預校學生的比例遠高於城市;像在Bayern邦與Baden-Württemberg邦的學生就佔了30% (德國教育 2007), 這和台灣現在社會上察覺到越來越嚴重的「城鄉差距」, 或是「社會貧富差距」造成教育有階級之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富人上好學校, 窮人上壊學校」, 有類似的發展趨勢, 所以, 德國如何在過去和過來幾年提出解決的教育改革方案, 值得台灣注意觀察。
學校選擇由自己決定
我們試想, 假使德國到目前為止還實施的「由老師建議學生上哪個中學, 而最後決定權操在家長手中」 就是「不用精確的成績數字做統一依據, 而是在校考試成績只做參考, 學生和父母自己可以最後決定升何種中學」的概念導入台灣的國中生畢業就學方案, 社會勢必造成混亂, 因為升大學最有望, 而且最直接的Gymnasium 鐵定爆滿, Realschule 和Hauptschule立刻關門。
台灣人心理多少懐者藉著子女的教育成就 (更)提高社會地位的心態, 非萬不得已, 很少家長自動會放棄鼓勵追求越高教育的機會, 如果可以自己決定, 當然大家都去上Gymnasium, 這點和德國社會有所差別。加上學校老師誰要做壞人? 誰敢去對權貴父母或者說關係良好的家長建議他們的孩子將來不上大學? 我們了解後當然不會認為台灣可以彷傚德國這個尊重家長意願的入學制度。
其實, 德國還有台灣人聽起來更「離譜」的考試制度, 譬如德國的「Abitur 」中學會考是由自己學校的老師出題, 自己的科任老師為口試評分, 學校成績列入總成績計算, 做為每年統一申請德國各大學科系的依據。中學會考除了例外情況一生只能考一次, 成績可用多年。 聽起來匪夷所思, 都不是當今台灣社會分數錙銖必較的心態能接受的。然而, 德國人在社會上講到當初的學校選擇, 普遍都認為是自己的決擇, 無關考試運氣, 也少聽說老師不公平, 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比較客觀啊! 哪有比自己老師更有資格的人可以判斷學生應該上什麼學校? 」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 學生答得出什麼程度的考題教自己班上的老師最清楚, 其他老師從哪裡下手出題呢? 台灣人馬上會問「由教學生自己的課任老師當口試老師, 口試時不是會做弊嗎? 如果老師偏愛某個學生呢?」, 「可能啊, 但是有職業道德的老師為何要因為一個學生的分數賠上自己的名聲呢? 更何況評分的也不只是一位老師!」; 「就算真的某一科老師不公平, 也不會所有老師都錯判啊!」 對於老師專業判斷及人格的尊重 讓德國現行學制從1871年施行至今 (德國教育 2007), 雖每有修正, 少像台灣很多人都有「幾分之差飲恨沒上那個學校」的聽聞, 當中的道理, 值得台灣人細嚼。
這裡要說的是, 德國教育體系中很多所謂的公平的措施可能在台灣人看來不可思議。 德國教育體系給人民許多不同上大學的管道, 如果最後不上, 大概都是自己不想上的。要補充的是, 即使上了大學, 很多人也沒有畢業, 原因呢「因為沒興趣了」, 家長也大多尊重, 成年的孩子自己負責, 父母不用費心管了。常和德國友人提到學校經驗, 說到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不適合讀書時的神情, 一點都不像台灣人沒讀大學的有自卑羞愧之色, 甚至一群人當中讀最高的反而常成為自嘲或的被揶揄對象。 一群朋友, 從事各行各業, 只要自食其力, 都充滿自信, 關係平等。 想想, 是不是我們台灣人有太多的傳統包袱, 不敢去面對自己或是孩子可能不是讀書的料的事實, 還是社會對於不是讀書的料的孩子太早否定其他天賦價值, 讓他們在台灣社會抬不起頭來?
學生對於學校如果不能自己選擇, 就表示人生不能自己掌握, 台灣教育改革一開始就設定「廣設高中大學」, 就是順應民意, 要滿足更多人進入大學就讀的心願, 就是看到升學主義下大學窄門引發的弊病癥結, 對症下藥, 立意良好, 教育界有些人實在不該和「大學生因此素質低落」劃上等號。 讓想讀書的人都有機會上大學哪裡不對了, 上大學之後「不准混畢業」才是重點, 所謂「入大學門檻放寬, 畢業從嚴」才是有效提升大學生素質的重點, 不要本末倒置。
比薩驚嚇
德國教育制度是否值得台灣仿傚? 見仁見智。 不見近年來,德國教育界在連年國際性的比薩排名(PISA)的驚嚇中」人民自信心降到谷底。 「比薩驚嚇」翻譯自德文「PISA-Schock」,PISA為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的簡稱, 為國際性的學校成績研究, 由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舉行測試, 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一次, 針對會員國境內15歲學生日常知識和職業常識做評比並做比較。為了客觀, 抽樣調查過程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絕不是網頁上一些台灣學生誤解的成績好的才去報名參加!), 每一個國家從15歲的青少年各取樣4500到10000位參加測試。 2001年OECD發表測試結果, 在所有32個參加的國家中, 德國學生閱讀能力被評為21名, 數學20名, 自然科學20名, 甚至閱讀能力低落的百分比排名德國居然排位居27名! 遠遠落在最前面的芬蘭, 日本, 南韓, 加拿大之後, 只些微贏過波蘭, 希臘等國 (Der Spiegel No. 50, 2001: 61-63)。 成績之差, 讓德國上下舉國譁然, 並造成德國教育界和社會媒體龐大的迴響。2003 德國排名稍前進, 媒體評「可以喘口氣, 但是還沒有脫離警訊」(Erleichterung, aber keine Entwarnung) (PISA 2003)。2006 的測試結果德國儘管其它項目仍差強人意, 自然科學學習成果終於擠入前10名, 媒體稱「德國走在正確的路上」(Deutschland ist auf dem richtigen Weg) (PISA 2006)。
台灣學生的學習成果呢? 前兩次我們沒有參加不得而知。 2006 年參加PISA的結果呢? 台灣媒體報導「國際傳來捷報,台灣學生在PISA表現優異,甚至打敗芬蘭、香港等國,這些教改之後,接受九年一貫教育的學生,表現另人刮目相看。當社會一片撻伐教改失敗,孩子失去信心、升學壓力沒有減輕、學生能力倒退之時,我們的孩子,在國際表現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國學生在2006年首次接受測驗,表現不俗,我國學生在『數學成就』平均成績在國際排名第一,勝過第二名的芬蘭、第三名的香港及韓國、第十名的日本及瑞典的第二十一名;『自然科學』平均成績國際排名第四,亞洲地區僅輸給第二名的香港,日本及韓國的表現,還落後我國。『閱讀』表現雖然不如數學與科學成就,落於第十六名,但也等於為我國把脈,成為教育未來加強重點。」(教育部電子報 2008) 總而言之, 台灣整體的教育發展也正走在進步的路上, 不容妄自菲薄。
當然, 各種分析只看平均值是危險的, 比如「均富社會」和「M型社會」裡人民的財富平均值可能相當, 但是卻呈現截然不同的貧富差距現象。也就是說, 看PISA 評比, 參賽者之間的差異性也必須列入討論。 不是說台灣這次參加PISA的學生差異性過大, 而是不能因為一次平均不錯的成績迷失了改革的方向。看德國, 儘管每一次大體上有進步, 他們並不滿意, 各個政黨在各項政治競選中也針對難堪的PISA成果「國家糗事」提出自家的教育改革白皮書。 這次「綠黑聯盟」的端出學校改革的菜單就是一例。從政策一提出來, 各方就意見不斷, 這表示德國社會上有非常多的人關切這個議題。 對台灣人而言, 也再次見識到德國人凡事批判, 凡事存疑的態度。相信這個實事求事, 講求效率的國家, 一定會在短時間找到教育改革方向並一再修正。不能否認的是, 即使PISA 測試結果15歲中學生的學習成果被評定為「後段中間」(im unteren Mittelfeld ) 到目前為止, 不管在法律, 哲學, 醫藥, 工程, 音樂, 運動, 德國人在世界上各行各業都有翹楚人才, 經濟上還是歐盟第一強國! 可以解釋為團體平均表現和個別突出差異不同的結果嗎? PISA評比的存在, 給參與國家對自己國家的中學生學習成果有客觀的比較機會, 不容忽視, 台灣應該繼續參加PISA, 讓國際評比繼續成為台灣中學生的學習成果的指標之一。
教改不可走回頭路
教育是百年大計, 教改更是艱困的課題, 主持教育改革永遠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如果有權利的人都抱著多做多錯, 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態度, 台灣教育如何向前行? 考是非題學生可以猜題, 考問答題老師評分標準不一, 都說不公平! 一試定終身不好, 分兩次考也可能其中一次會生病誤事, 用平時學校成績當作依據又太累了, 順了婆心, 逆了公意, 不可能皆大歡喜。在德國也是一樣, 就像針對這次的學校改革, 前面提過的「漢堡商會」主席Dreyer先生指出「只有一件事很清楚, 在接下來的四年學校改革政績將會被咒罵, 因為歷史上顯示, 『學校』這個沉重且感性的議題, 不會為執政黨贏得選票, 相反的, 只會流失選票」。在台灣, 之前的國民黨沒有大刀闊斧實行教育改革可以解釋為失去執政權的重大原因之一, 這次民進黨也部份因為教改造成混亂流失選票, 慘遭下台。 「教育改革」這個燙手山芋丟來丟去, 主事者動則得咎, 社會上一談到改革方案總是怨聲載道。 那麼台灣難道就不要教改了, 或是乾脆回到以前的聯考制度? 持這種態度的人士是不是完全忘了1994年全面教改以前的理性討論了? 難道要因噎廢食? 難道可以說在民主多元的社會裡不同的聲音太多了所以乾脆走回獨裁體制比較省事? 要知道, 教育不管如何改革, 喪失既得利益的那一族群 (還有一群永遠搞不清狀況被牽著鼻子走的) 一定會提出抗爭, 這就是民主社會兩(多)黨政治制衡的基本力量, 但是抗議歸抗議, 最後還是要走上義理之爭, 重要的是每個族群都一定要有表達意見的管道, 而且聲音被聽到, 意見被採納, 民主的政黨政治就可以達到傳聲和照顧選民的目的。 教育改革必須不斷往前行, 教育政策需一再修正, 這才體現更多透徹的意見, 更投入的關心和更深入的參與, 這是台灣民主向前行的具體表徵, 怎容懷舊? 慶幸的是, 台灣歷任教育部長都重申過「教改不走回頭路」的看法, 這是讓致力於改善台灣教育的熱心參與人士, 不管體制內或體制外, 最大的心理支柱!
結論
德國漢堡學校改革的新聞喧騰一時, 什麼「黑綠聯盟」,「學校雙體制」, 「三中學制」, 「比薩排名」等等, 終會過去,重要的是從一則新聞看出一個跟我們台灣沒有直接關係的小選舉中的政見細節引發的理性和感性的討論, 我們看到不管是來自家長, 教育工作者, 還是社會上的商會主席, 任何人都有權利表達意見, 任何人的意見都是寶貴的。台灣的教育同樣也需要更多的參與, 教育改革政策修定需要更多的聲音!
--------------------------------------------------------------------------------
參考文獻
Der Spiegel No. 50, 2001:
德國明鏡週刊, 2001年50 期, 12月10日出刊
Dinges-Dierig 2005
Dinges-Dierig 2005/Hamburger CDU 2005: Von der Bildungswende zur Schulstrukturreform: Zwei Wege für Hamburg- die Stadtteilschule als historische Chance, 取自網頁資料, http://www.cdu-hamburg.de/27006/Uploaded/Eckpunkt-Ideen_Schulstrukturreform_15.01.2007.pdf
Dreyer 2008
「漢堡商會」 (Handelskammer Hamburg) 主席Karl-Joachim Dreyer先生投稿文章, 標題「學校改革計畫欠周詳, 學生將為此付出代價」(Schulreformpläne unausgegoren. Schüler werden die Zeche zahlen) 2008 年四月12/13日第13版
Gesamtschule 2008
取自網頁資料, 網址http://de.wikipedia.org/wiki/Gesamtschule,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8 年三月三十日
Opresnik/ Zinkler 2008
「學校改革-大不安」(Schulreform-die große Verunsicherung) 作者Miriamh Opresnik 和Diana Zinkler。出處: 德國的漢堡晚報 (Hamburger Abendblatt), 2008 年四月12/13日第13版
PISA 2003
Erste Ergebnisse: Erleichterung, aber keine Entwarnung. 取自網頁資料, 網址http://www.zum.de/Faecher/evR2/BAYreal/as/se/pis/pisa2-01.htm
PISA 2006
Deutschland ist auf dem richtigen Weg. 取自網頁資料, 網址http.:// www.bundesregierung.de/Content/DE/Magazine/MagazinSozialesFamilieBildung/059/t2-pisa-2006.html
Stadtteilschule 2008
「Stadtteilschule」, 中文翻譯為「城區學校」, 取自網頁資料, 網址http://de.wikipedia.org/wiki/Stadtteilschule,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8 年三月一日
Zeit 2007
終結國民中學 (Ende der Hauptschule), 網路下載資料, ZEIT online, 刊登日期2007年4月18日, 網址 http://www.zeit.de/online/2007/16/hamburg-stadtteilschule
德國教育 2007
取自網頁資料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5%9C%8B%E6%95%99%E8%82%B2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7年9月26 日
教育部電子報 2008
PISA成績放異彩 台灣學生受肯定. 取自教育部電子報網頁資料, 網址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period_num=294 , 294期 2008-02-14
繼續閱讀...
(2008年12月七日在漢堡中華婦女會演講 “漢堡中、小學學制改革” 內容)
2008 年四月12/13日德國著名的漢堡晚報 (Hamburger Abendblatt) 第13版刊出一篇對於漢堡市教育政策的報導, 作者是Miriam Opresnik Diana Zinkler 兩位女士。斗大標題 「學校改革-大不安」, 副題「教育計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抗『黑綠聯盟』」, 文章起頭的大字「將來只有學校可以決定哪個孩子可以上古典中學, 哪個小孩不可以很多人也因此感到憤怒」。 漢堡市屬於德國中央政府直轄的城市, 行政地位形同一聯邦政府, 政治生態一向受到全國重視, 這次的政黨聯盟和提出的有關政策眾所矚目。
背景
要了解文章來龍去脈, 首先必須簡單介紹德國在2008年二月舉行「公民選舉」(Bürgerschaftswahlen) 。當時代表第一大黨CDU - 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基督教民主聯盟黨, 「黑色」為政黨代表色。代表CDU 力圖連任的市長候選人Ole von Beust 先生在教育方面提出的最主要競選訴求是「漢堡學校結構改革計畫」, 所謂「學校雙體制」(zweigliedriges Schulsystem) -- 古典中學 (Gymnasium) 及城區中學 (Stadtteilschule) 並行- 也就是說保留大家最愛的Gymnasium, 廢掉不喜歡去唸的Realschule和Hauptschule, 或者說將Realschule 和Hauptschule兩者合併, 稱為「城區學校」 (Stadtteilschule)。 漢堡小學生家長在四年級畢業後可以決定送他們子女到古典中學或是城區學校其中之一就讀。
目前還實行的德國的中小學銜接制度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下。 德國基本上小學讀四年(柏林與布蘭登堡市例外, 實施六年制),稱為「基礎學校 」(Grundschule)。上五年級時就會面臨分流的問題: 除了綜合學校(Gesamtschule){綜合學校, 見本文後段「何時分流」內容 與特殊學校(Sonderschule), 基礎學校畢業班上的老師會根據每個學生在校表現, 其實絕大因素是「成績」, 建議家長讓自弟進入現行的「第二級初階中學」(Sekundarbereich I) 三類中學之一就讀 --古典中學(Gymnasium)讀9年、 實科中學(Realschule)讀6年、或是國民中學 (又稱職業預校, Hauptschule)讀5~6年, 我們在此姑且稱之為「三中學制」。簡介如下:
希望畢業後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大多數就讀Gymnasium,讀九年, 十三年級畢業後取得「大學入學資格證書」即高中畢業考(Abitur)成績。這是一條最容易獲得Abitur通過文憑的路,並且可以直接進入所有高等教育學校類型,不論是職業教育體系、技術學院或是普通大學。
Realschule因應較高等的職業教育需求而生,而且實科中學也一直是德國教育體系中的典範,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其學生的來源背景主要是社會的中產階級,其成功因素是奠基在兩方面: 一方面Realschule的教學內容重視德國轉形成第三級產業的社會背景;另一方面由此畢業的學生可獲得中級文憑,並具有許多選擇發展的可能: 可以選擇較高等的職業發展;也可以繼續升學,例如進入職業導向的文理中學,因而往高等教育體制邁進, 也就是說即使上Realschule , 將來也可以考「應用科學大學」或是「高等專業學校」等德文稱為 Fachhochschulen的大學院校, 同等於大學畢業生。
Hauptschule源於起初國民學校進階級(Volksschuloberstufe), 從1964年更改為Hauptschule。 其發展是以職業教育為主,並強調實務性與方法操作的面向。因為就讀學生絕大部分都有著較弱勢的社會背景,或是德語並非其母語等嚴重的問題, 產生許多批評, 為因應這樣的情況,教育委員會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決議,開放Realschule 與Hauptschule之間的轉學制度,以強化職業預校學生的學習能力 (德國教育 2007)。
德國教育講求平等, 人不分優劣,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不准用所上學校來分學生好壞, 哪一種中學好, 哪一種差? 不可一語蓋之。但是社會上一個心照不宣的看法是: 從Gymnasium畢業的學生大部份將來上大學, 在社會上領導地位; Realschule畢業生進入政府機關或私人機構上班或是擔任的低階管理階層; Hauptschule 畢業生從事營造, 技藝方面或是「黑手」一類的工作。這樣籠統的分法或許是成見, 或許個人觀感有出入, 總說, 在德國境內我們台灣人圈子裡, 子女讀Gymnasium 臉上有光, Realschule還可以接受, 上Hauptschule 就不太好看了!
那Von Beust 先生提出的古典中學 (Gymnasium) 及城區中學 (Stadtteilschule) 的「學校雙體制」和原來「三中學制」有什麼差別呢? 最大的好處是, 學生在兩種學校就讀將來都可以取得「大學入學資格證書」(Abitur)。也就是說, 不用怕如果不上古典中學將來就上不了大學, 在「城區學校」畢業同樣也有機會上大學, 更好的是, 上「城區學校」, 就算畢業時達不到上大學的成績, 也可以拿到Realschule畢業證書, 這項計畫預定於2009年開始實施 (Dinges-Dierig 2005)。
說到這裡還要解釋一下漢堡這個城市教育悲哀的一面,在德國所有聯邦政府 (Bundesland) 為每一個學生付出的教育預算漢堡市居全德首位, 然而PISA [1] {PISA, 見本文後段「比薩驚嚇」內容}研究結果, 漢堡的學校學生成績卻一點也不出色。 據統計, 2007在漢堡Hauptschule就讀的中學生當中75 % 被歸為「危機學生」, 也就是可能畢不了業的學生, 2005/2006學年度漢堡市總共有12.3 % 中輟中學生 (Zeit 2007), 2007年10. 3% (Opresnik/Zinkler 2008)。 這個可悲的現象專家歸咎於漢堡市獨特的居民生態--根據統計, 漢堡市內年齡低於18歲的青少年當中有20.8 % 靠社會救濟金過活, 兩個一年級學生中就有一個父母親有移民背景 (Stadtteilschule 2008)。有移民背景的學生不是比較笨, 而是語言的障礙, 文化銜接問題往往造成學習落差, 影響成績。不管如何, CDU 的這項改革方案就是順應民意, 讓人人有機會上大學, 安心到古典中學以外的學校就讀, 希望藉此讓輟學率降到零 (Opresnik/ Zinkler 2008)。
聽起來很不錯啊, 為何選後會遭到杯葛呢? 問題就出在公民選舉結果CDU雖然還保有第一大黨頭銜, 但是這回的得票率42.6%, 沒有超過半數, 必須和其他政黨聯合執政。CDU做出空前的選擇, 和成立背景幾乎可以說背道而馳的綠黨GAL「漢堡市綠色替代選擇名單」(Gruen-Alternative Liste Hamburg)合作。這是德國歷史以來首次在聯邦政府層級的「黑綠聯盟」(Schwarz-Grün Koalitionäre)。CDU和GAL兩個政黨在許多基本政治立場採取對立態度, 如何在既有的牴觸的政策進行協商, 選後就執疑不斷。
果真, 選後到現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聯盟的CDU和綠黨提出的聯合教育政策, 也就是晚報標題中的「黑綠聯盟」計畫出爐了, 原先的CDU 的教育政策修正為 「小學先修班一年 + 6年小學 + 7年城區中學, 或是小學先修班一年 + 6年小學 + 6年古典中學」(Dreyer 2008)。 和原先選前提出的政策最大差別有二:
第一, 在小學從現行的四年的基礎學校(Grundschule) 延長為六年的小學校(Primarschule), 此制將於2010/2011學年度開始實施。第二, 更重要的是, 修正後的教育策略中決議, 今後六年基礎學校後只有「學校」有權利決定學生上哪種中學 (Opresnik/ Zinkler 2008)。 換言之, 原先家長不再享有最後決定權, 上何種中學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學校」或者說「老師」手裡。
那怎麼說「學校」全權決定讓家長生氣呢? 難道家長還可以違背老師的建議選擇自己想上的中學類別嗎? 答案是正確的! 雖然基礎學校畢業前, 級任老師會對個別學生做出升哪一類中學的建議, 然而只做參考, 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家長手中。和台灣一樣, 德國家長也是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本來嘛, 誰不希望自己孩子中學畢業後進入大學, 將來出社會進入領導階層? 所以只要小孩不是太差, 只要學校肯收, 大家還是拼命往古典中學擠。 以漢堡市為例, 半數的五年級生選擇進入古典中學, 導致越來越多的實科中學以及國民中學面臨關校危機。現在家長喪失了選校的權力, 當然反對聲浪四起。
各界質疑
細節雖然還沒定案, 但是已經有很多家長和老師抗議「黑綠聯盟」的學校改革計畫。「父母權力遭禁」,「CDU出賣了自己選民, 自我決定權遭損」, 「學校政策大災難」批評字眼不斷。 在漢堡市Wandsbek 區內的Charlotte-Paulsen古典中學擔任22年校長的Hans Kaufmann先生表示「隨著這項改革CDU已經將她多年來發起的『重新建構自主學校和擴充全天學校』的改革丟進了字紙簍」。「小學讀六年將流失學習品質」言下之意, 早一點分流, 在「三中學制」下「程度整齊」的學習族群中才看得到學習成效, 而小學階段只有在學習力較強和較弱學生分別學習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成就。漢堡晚報讀者Iris Voß 表示「長久以來學校學習著眼點都放在學習弱的學生身上」。就是說, 好學生覺得無聊, 改革後2010/2011年還要比現在再多忍耐兩年 (Opresnik/ Zinkler 2008) 。
「漢堡商會」 (Handelskammer Hamburg) 主席Karl-Joachim Dreyer先生表示, 「六年制小學在柏林市已經行之有年, PISA 結果顯示柏林市學生成績並沒有因此比漢堡市好, 『社會背景』仍然是學生在校成績決定性的因素, OECD (OECD, 見本文後段「比薩驚嚇」內容) 也不建議六年制小學, 但是漢堡市還是決定從2010年開始施行!」。 過渡時期採三種銜接課程方案也遭質疑, 「遭逢新制的學生將成為實驗室的白老鼠, 很難想像過渡時期要多久? 過幾年可能當中有一個模式會被採用, 實驗時期的後果將由學生承擔。」 他建議, 基礎學校和城區學校之間的銜接問題要先釐清, 決議中所指的「學校」決定, 學校是指誰要搞清楚? 是小學校長? 新制中學的校長? 還是一起決定? 他建議中學督察機制從現行的每四年一次改成兩年一次, 做好根本成果的比較以保證學校的運作, 也才能刺激質的改進。而且他主張督導結果的發表透明化。 此外, 教師的再教育投資計畫一定要列為重大目標, 企業對學校提供更多實習的機會, 好讓教師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完善規劃。 漢堡市的經濟將在2012年因為人口老化問題急需青年人才, 所以中學生的中輟比例 (2007年10. 3%) 儘量降到零 (Dreyer 2008)。
其他家長則擔心, 這次的學校改革將造成兩極社會的階層體系。 Mareile Kirsch問說, 「難道我們真的要分富人上私人學校, 窮人上公立學校嗎? 」 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因為家長要是有錢就不會逼自己的孩子去上這種偏左, 偏綠黨色彩的CDU 統一學校了!」「漢堡德國教師聯盟」(Deutscher Lehrerverband in Hamburg) 給反對的家長當靠山, 他們也強烈表達拒絕小學延長為六年的計畫 (Opresnik/ Zinkler 2008)。
對於今後只有學校可以決定學生上何種中學, 很多家長更是提出質疑。 晚報讀者 Martin Fischer 表示「CDU是怎麼啦, 反倒要陌生人來決定我們自己孩子有沒有學習潛力了? 」另外一位讀者Bernd Malöwsky表示「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現在家長甚至不能自己決定送孩子去哪個學校就讀, 不是都已經覺得家長不夠負責了嗎? 」Roland Bunke 更是生氣指出「我們的孩子將會再次像個玩具球, 在利益團體和權力衝突中被扔來扔去」。家長共同的訴求是學校改革重點是「班級小一點, 老師多一點」。 Erik Sell, 兩個孩子的父親表示 「教學觀念必須是正確的」, 他並且認為「學校需要特殊教育學專家和心理學專家」(Opresnik/ Zinkler 2008)。
台灣教育界對此省思方向
何時分流?
台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所以小學畢業不用面臨分流的的問題, 到國中畢業再分高中, 職業高中或五專, 應該不算太早。
德國小學生畢業, 五年級就要選擇中學, 過早分流一直是德國學制為人詬病的環節。一些人認為, 小學四年級畢業就要決定分流, 十歲的孩子哪裡搞清楚自己將來讀不讀大學? 再多讀兩年六年級決定比較好。 但是也有人認為小孩讀小學都在玩, 每天八點開始上課, 中午不到, 11點多12點就放學了, 趕快升到中學小孩子才能真正開始唸書, 現在小學如果改成讀六年只是多浪費兩年時間。 不同的論調, 莫衷一是, 而德國教育當局很早就做出的補救辦法, 譬如除了傳統「三中學制」三種中學之間的互換跑道方案, 還從1973 年導入「綜合中學」-Gesamtschule, 就是學生在四年級畢業後可選擇不進入前述任何一種中學, 而進入Gesamtschule。 Gesamtschule將古典中學,、實科中學,以及國民中學 (或稱為職業預校) 當中的界線打破, 最大的特色是讀到十年級以前暫不分流, 十年級以後部分學生選擇進入古典中學高階, 一部分則換到銜接的職業教育高中。 綜合中學主要分為兩類: 「整合性綜合中學」(integrierten Gesamtschulen),在這裡學生完全整合,沒有成績分組;另外一類則是也就是「協和性綜合中學」(kooperativen Gesamtschulen), 在這類學校哩,學生在部分科目中,必須依據成績分組上課 (德國教育 2007; Gesamtschule 2008)。
Gesamtschule在目前德國許多聯邦實施和「三中學制」並行, 是以「機會平等」為其創辦基礎,希望所有成績較差的學生,並不會只因某些科目的成績不理想而喪失更佳的學習機會,他們可以依據個人的偏好與興趣考量來發展,不會如社會淘汰的機制一樣,因為弱勢而失去更好的發展 (德國教育 2007)。這類學校設立的出發點在打破社會階級的差別。 台灣從2000年頒布實施國高中一貫的「完全中學」, 儘管年限不盡一致, 也頗具相同意味。
中學轉換跑道機制
也就是說, 如果分流之後「隨時更換跑道」方案得宜, 早分流也不一定構成問題。簡單說, 在德國小學生畢業後上「三中學制」中任何一中學 都有不會立刻和受高等教育機會絕緣。而且, 在Gymnasium 的學生也不一定將來全上大學。學生隨著自己的, 成績表現和性向發展做調整, 隨時換到其他類型學校就讀的機會, 甚至即使中學不轉校, 到社會工作工作後還可以輕鬆再循第二教育管道 (der zweite Bildungsweg), 譬如選擇讀夜校等補上中學會考成績, 進入大學就讀, 這是正面部分。 負面方面譬如「社會背景」從以往就是主宰學生在校表現的最大因素, 不見改善! 德國境內以學生人數比而言,在鄉村中,職業預校學生的比例遠高於城市;像在Bayern邦與Baden-Württemberg邦的學生就佔了30% (德國教育 2007), 這和台灣現在社會上察覺到越來越嚴重的「城鄉差距」, 或是「社會貧富差距」造成教育有階級之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富人上好學校, 窮人上壊學校」, 有類似的發展趨勢, 所以, 德國如何在過去和過來幾年提出解決的教育改革方案, 值得台灣注意觀察。
學校選擇由自己決定
我們試想, 假使德國到目前為止還實施的「由老師建議學生上哪個中學, 而最後決定權操在家長手中」 就是「不用精確的成績數字做統一依據, 而是在校考試成績只做參考, 學生和父母自己可以最後決定升何種中學」的概念導入台灣的國中生畢業就學方案, 社會勢必造成混亂, 因為升大學最有望, 而且最直接的Gymnasium 鐵定爆滿, Realschule 和Hauptschule立刻關門。
台灣人心理多少懐者藉著子女的教育成就 (更)提高社會地位的心態, 非萬不得已, 很少家長自動會放棄鼓勵追求越高教育的機會, 如果可以自己決定, 當然大家都去上Gymnasium, 這點和德國社會有所差別。加上學校老師誰要做壞人? 誰敢去對權貴父母或者說關係良好的家長建議他們的孩子將來不上大學? 我們了解後當然不會認為台灣可以彷傚德國這個尊重家長意願的入學制度。
其實, 德國還有台灣人聽起來更「離譜」的考試制度, 譬如德國的「Abitur 」中學會考是由自己學校的老師出題, 自己的科任老師為口試評分, 學校成績列入總成績計算, 做為每年統一申請德國各大學科系的依據。中學會考除了例外情況一生只能考一次, 成績可用多年。 聽起來匪夷所思, 都不是當今台灣社會分數錙銖必較的心態能接受的。然而, 德國人在社會上講到當初的學校選擇, 普遍都認為是自己的決擇, 無關考試運氣, 也少聽說老師不公平, 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比較客觀啊! 哪有比自己老師更有資格的人可以判斷學生應該上什麼學校? 」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 學生答得出什麼程度的考題教自己班上的老師最清楚, 其他老師從哪裡下手出題呢? 台灣人馬上會問「由教學生自己的課任老師當口試老師, 口試時不是會做弊嗎? 如果老師偏愛某個學生呢?」, 「可能啊, 但是有職業道德的老師為何要因為一個學生的分數賠上自己的名聲呢? 更何況評分的也不只是一位老師!」; 「就算真的某一科老師不公平, 也不會所有老師都錯判啊!」 對於老師專業判斷及人格的尊重 讓德國現行學制從1871年施行至今 (德國教育 2007), 雖每有修正, 少像台灣很多人都有「幾分之差飲恨沒上那個學校」的聽聞, 當中的道理, 值得台灣人細嚼。
這裡要說的是, 德國教育體系中很多所謂的公平的措施可能在台灣人看來不可思議。 德國教育體系給人民許多不同上大學的管道, 如果最後不上, 大概都是自己不想上的。要補充的是, 即使上了大學, 很多人也沒有畢業, 原因呢「因為沒興趣了」, 家長也大多尊重, 成年的孩子自己負責, 父母不用費心管了。常和德國友人提到學校經驗, 說到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不適合讀書時的神情, 一點都不像台灣人沒讀大學的有自卑羞愧之色, 甚至一群人當中讀最高的反而常成為自嘲或的被揶揄對象。 一群朋友, 從事各行各業, 只要自食其力, 都充滿自信, 關係平等。 想想, 是不是我們台灣人有太多的傳統包袱, 不敢去面對自己或是孩子可能不是讀書的料的事實, 還是社會對於不是讀書的料的孩子太早否定其他天賦價值, 讓他們在台灣社會抬不起頭來?
學生對於學校如果不能自己選擇, 就表示人生不能自己掌握, 台灣教育改革一開始就設定「廣設高中大學」, 就是順應民意, 要滿足更多人進入大學就讀的心願, 就是看到升學主義下大學窄門引發的弊病癥結, 對症下藥, 立意良好, 教育界有些人實在不該和「大學生因此素質低落」劃上等號。 讓想讀書的人都有機會上大學哪裡不對了, 上大學之後「不准混畢業」才是重點, 所謂「入大學門檻放寬, 畢業從嚴」才是有效提升大學生素質的重點, 不要本末倒置。
比薩驚嚇
德國教育制度是否值得台灣仿傚? 見仁見智。 不見近年來,德國教育界在連年國際性的比薩排名(PISA)的驚嚇中」人民自信心降到谷底。 「比薩驚嚇」翻譯自德文「PISA-Schock」,PISA為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的簡稱, 為國際性的學校成績研究, 由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舉行測試, 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一次, 針對會員國境內15歲學生日常知識和職業常識做評比並做比較。為了客觀, 抽樣調查過程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絕不是網頁上一些台灣學生誤解的成績好的才去報名參加!), 每一個國家從15歲的青少年各取樣4500到10000位參加測試。 2001年OECD發表測試結果, 在所有32個參加的國家中, 德國學生閱讀能力被評為21名, 數學20名, 自然科學20名, 甚至閱讀能力低落的百分比排名德國居然排位居27名! 遠遠落在最前面的芬蘭, 日本, 南韓, 加拿大之後, 只些微贏過波蘭, 希臘等國 (Der Spiegel No. 50, 2001: 61-63)。 成績之差, 讓德國上下舉國譁然, 並造成德國教育界和社會媒體龐大的迴響。2003 德國排名稍前進, 媒體評「可以喘口氣, 但是還沒有脫離警訊」(Erleichterung, aber keine Entwarnung) (PISA 2003)。2006 的測試結果德國儘管其它項目仍差強人意, 自然科學學習成果終於擠入前10名, 媒體稱「德國走在正確的路上」(Deutschland ist auf dem richtigen Weg) (PISA 2006)。
台灣學生的學習成果呢? 前兩次我們沒有參加不得而知。 2006 年參加PISA的結果呢? 台灣媒體報導「國際傳來捷報,台灣學生在PISA表現優異,甚至打敗芬蘭、香港等國,這些教改之後,接受九年一貫教育的學生,表現另人刮目相看。當社會一片撻伐教改失敗,孩子失去信心、升學壓力沒有減輕、學生能力倒退之時,我們的孩子,在國際表現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國學生在2006年首次接受測驗,表現不俗,我國學生在『數學成就』平均成績在國際排名第一,勝過第二名的芬蘭、第三名的香港及韓國、第十名的日本及瑞典的第二十一名;『自然科學』平均成績國際排名第四,亞洲地區僅輸給第二名的香港,日本及韓國的表現,還落後我國。『閱讀』表現雖然不如數學與科學成就,落於第十六名,但也等於為我國把脈,成為教育未來加強重點。」(教育部電子報 2008) 總而言之, 台灣整體的教育發展也正走在進步的路上, 不容妄自菲薄。
當然, 各種分析只看平均值是危險的, 比如「均富社會」和「M型社會」裡人民的財富平均值可能相當, 但是卻呈現截然不同的貧富差距現象。也就是說, 看PISA 評比, 參賽者之間的差異性也必須列入討論。 不是說台灣這次參加PISA的學生差異性過大, 而是不能因為一次平均不錯的成績迷失了改革的方向。看德國, 儘管每一次大體上有進步, 他們並不滿意, 各個政黨在各項政治競選中也針對難堪的PISA成果「國家糗事」提出自家的教育改革白皮書。 這次「綠黑聯盟」的端出學校改革的菜單就是一例。從政策一提出來, 各方就意見不斷, 這表示德國社會上有非常多的人關切這個議題。 對台灣人而言, 也再次見識到德國人凡事批判, 凡事存疑的態度。相信這個實事求事, 講求效率的國家, 一定會在短時間找到教育改革方向並一再修正。不能否認的是, 即使PISA 測試結果15歲中學生的學習成果被評定為「後段中間」(im unteren Mittelfeld ) 到目前為止, 不管在法律, 哲學, 醫藥, 工程, 音樂, 運動, 德國人在世界上各行各業都有翹楚人才, 經濟上還是歐盟第一強國! 可以解釋為團體平均表現和個別突出差異不同的結果嗎? PISA評比的存在, 給參與國家對自己國家的中學生學習成果有客觀的比較機會, 不容忽視, 台灣應該繼續參加PISA, 讓國際評比繼續成為台灣中學生的學習成果的指標之一。
教改不可走回頭路
教育是百年大計, 教改更是艱困的課題, 主持教育改革永遠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如果有權利的人都抱著多做多錯, 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態度, 台灣教育如何向前行? 考是非題學生可以猜題, 考問答題老師評分標準不一, 都說不公平! 一試定終身不好, 分兩次考也可能其中一次會生病誤事, 用平時學校成績當作依據又太累了, 順了婆心, 逆了公意, 不可能皆大歡喜。在德國也是一樣, 就像針對這次的學校改革, 前面提過的「漢堡商會」主席Dreyer先生指出「只有一件事很清楚, 在接下來的四年學校改革政績將會被咒罵, 因為歷史上顯示, 『學校』這個沉重且感性的議題, 不會為執政黨贏得選票, 相反的, 只會流失選票」。在台灣, 之前的國民黨沒有大刀闊斧實行教育改革可以解釋為失去執政權的重大原因之一, 這次民進黨也部份因為教改造成混亂流失選票, 慘遭下台。 「教育改革」這個燙手山芋丟來丟去, 主事者動則得咎, 社會上一談到改革方案總是怨聲載道。 那麼台灣難道就不要教改了, 或是乾脆回到以前的聯考制度? 持這種態度的人士是不是完全忘了1994年全面教改以前的理性討論了? 難道要因噎廢食? 難道可以說在民主多元的社會裡不同的聲音太多了所以乾脆走回獨裁體制比較省事? 要知道, 教育不管如何改革, 喪失既得利益的那一族群 (還有一群永遠搞不清狀況被牽著鼻子走的) 一定會提出抗爭, 這就是民主社會兩(多)黨政治制衡的基本力量, 但是抗議歸抗議, 最後還是要走上義理之爭, 重要的是每個族群都一定要有表達意見的管道, 而且聲音被聽到, 意見被採納, 民主的政黨政治就可以達到傳聲和照顧選民的目的。 教育改革必須不斷往前行, 教育政策需一再修正, 這才體現更多透徹的意見, 更投入的關心和更深入的參與, 這是台灣民主向前行的具體表徵, 怎容懷舊? 慶幸的是, 台灣歷任教育部長都重申過「教改不走回頭路」的看法, 這是讓致力於改善台灣教育的熱心參與人士, 不管體制內或體制外, 最大的心理支柱!
結論
德國漢堡學校改革的新聞喧騰一時, 什麼「黑綠聯盟」,「學校雙體制」, 「三中學制」, 「比薩排名」等等, 終會過去,重要的是從一則新聞看出一個跟我們台灣沒有直接關係的小選舉中的政見細節引發的理性和感性的討論, 我們看到不管是來自家長, 教育工作者, 還是社會上的商會主席, 任何人都有權利表達意見, 任何人的意見都是寶貴的。台灣的教育同樣也需要更多的參與, 教育改革政策修定需要更多的聲音!
--------------------------------------------------------------------------------
參考文獻
Der Spiegel No. 50, 2001:
德國明鏡週刊, 2001年50 期, 12月10日出刊
Dinges-Dierig 2005
Dinges-Dierig 2005/Hamburger CDU 2005: Von der Bildungswende zur Schulstrukturreform: Zwei Wege für Hamburg- die Stadtteilschule als historische Chance, 取自網頁資料, http://www.cdu-hamburg.de/27006/Uploaded/Eckpunkt-Ideen_Schulstrukturreform_15.01.2007.pdf
Dreyer 2008
「漢堡商會」 (Handelskammer Hamburg) 主席Karl-Joachim Dreyer先生投稿文章, 標題「學校改革計畫欠周詳, 學生將為此付出代價」(Schulreformpläne unausgegoren. Schüler werden die Zeche zahlen) 2008 年四月12/13日第13版
Gesamtschule 2008
取自網頁資料, 網址http://de.wikipedia.org/wiki/Gesamtschule,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8 年三月三十日
Opresnik/ Zinkler 2008
「學校改革-大不安」(Schulreform-die große Verunsicherung) 作者Miriamh Opresnik 和Diana Zinkler。出處: 德國的漢堡晚報 (Hamburger Abendblatt), 2008 年四月12/13日第13版
PISA 2003
Erste Ergebnisse: Erleichterung, aber keine Entwarnung. 取自網頁資料, 網址http://www.zum.de/Faecher/evR2/BAYreal/as/se/pis/pisa2-01.htm
PISA 2006
Deutschland ist auf dem richtigen Weg. 取自網頁資料, 網址http.:// www.bundesregierung.de/Content/DE/Magazine/MagazinSozialesFamilieBildung/059/t2-pisa-2006.html
Stadtteilschule 2008
「Stadtteilschule」, 中文翻譯為「城區學校」, 取自網頁資料, 網址http://de.wikipedia.org/wiki/Stadtteilschule,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8 年三月一日
Zeit 2007
終結國民中學 (Ende der Hauptschule), 網路下載資料, ZEIT online, 刊登日期2007年4月18日, 網址 http://www.zeit.de/online/2007/16/hamburg-stadtteilschule
德國教育 2007
取自網頁資料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5%9C%8B%E6%95%99%E8%82%B2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7年9月26 日
教育部電子報 2008
PISA成績放異彩 台灣學生受肯定. 取自教育部電子報網頁資料, 網址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period_num=294 , 294期 2008-02-14
繼續閱讀...
談談德國中小學的家庭作業問題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80期, 2009年四月號, p. 120-127)
下午一兩點, 德國的中小學通常就放學了, 但是對學生而言, 課業壓力並沒有結束, 因為下午、 晚上、週末還有家庭作業! 德國雙月刊雜誌「學校焦點」(Focus Schule) 2008 年11、12月份的封面話題「做功課不生氣」(Hausaufgaben ohne Ärger) 主要內容就是針對這個令許多家長和學生天天引發家庭爭紛的家庭作業問題進行探討, 教師和教育學者專家紛紛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建言並透露有效的對策。
壹、前提: 家庭作業是「多此一舉」還是「深具意義」?
「家庭作業多此一舉」是2008年初德勒斯登技術大學 (TU Dresden) 在一項研究調查之後提出的喧然一時的總語。 主持這項研究的技術大學教育系教授Prof. Dr. Hans Gängler指出, 回家作業是從150年來就存在在德國基本教育學校中, 鮮少人提出抗議, 然而事實是, 家庭作業比較像是一種教育儀式, 而不一定是具有教育的保證措施, 而且已經有很多學術調查結果都指向家庭作業不會影響學生在校成績。Gängler教授認為「好學生並不會因為做家庭作業成績更好, 壞學生即使下午做功課還是缺乏必要的引導, 因為白天在學校不明白的地方並不會因為重複抄寫問題或是答案而得到解答」。此外, 「由老師派功課」也是值得考量的問題, 一般都好像覺得學生可以因此得到正面的學習效果, 然而Gängler教授在一所「全天學校」 (Ganztagsschule[1])的教師問卷中發現有趣數據: 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教師認為他們「並不能評估做家庭作業是否對學生有任何的學習效果」, 甚至很多老師自己承認「我的學生當中大約四分之三根本不繳功課」。簡言之, Gängler教授的結論是: 功課和成績之間沒有相關性, 下午做功課只是折磨小孩,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品質的高低」不是取決於「功課多寡」, 而是「學生有沒有具教育品質的輔導和託管」。 他建議學生在「全天學校」中而且在訓練有素的教育人員的陪伴下操作和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目, 或是參與和學習相關的活動才具有教育意義。Gängler教授估計德國每年應該要為課後學童的託管付出大約五十億歐元的教育支出, 他認為如此就可以讓家庭作業成為歷史[2]!
這個德勒斯登技術大學所做的研究成果報告一出爐, 成千上萬的德國學童可樂了, 「太棒了, 我們早就覺得就是這樣!」然而, 如果大家誤以為就此德國境內教育家群起附和, 然後家庭作業這個常年跟隨德國學生的鬼魅就從此消失了, 那就太天真了, 換言之, 德國學童的美夢並沒有隨之實現, 因為更多知名教育專家持反對意見, 他們認為家庭作業「深具意義!」例如Tübingen 大學經驗主義學派教育研究教授Ulrich Trautwein 就指出, 在多項調查中都顯示「很多學生覺得天天照規矩做功課讓他們從中得到益處」(Jacobs, 2008: 12)。另外, 大部分的家長都贊成家庭作業, 認為這是「必要的惡」, 有誰天真以為英文單字和數學二項工程式都可以快樂的記在腦子裡? 問題是, 家庭作業一定得痛苦折磨學生才能完成嗎? 事實數據是, 在一項聯邦家庭部(Bundesfamilienministerium) 和ZDF電視台委託的調查顯示, 只有7 % 的德國學童 認為他們「懷著愉悅的心情」做功課 (Jacobs, 2008: 13), 那其它的93% 呢? 以下是雙月刊雜誌「學校焦點」訪問專家的建議!
貳、如何有意義地協助我的孩子?
Tübingen 大學教育研究學者Britta Kohler, 她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提供一些另類思考的方向: 要讓孩童生命充滿喜悅和學習效能除了功課以外還有更重要的要素比方說「安全感」, 「信任感」、「自取經驗」、「被重視」、「被珍惜」、「被愛」的感覺; 要讓準備好自己去學習而且學習能夠吸收, 更要注意到他們有沒有充足的睡眠、足夠的運動以及充分自由遊戲玩耍的時間, 這些基本條件還沒有達到前還談不到增強他們的專注力的目標, 加強專注力的方法還要留心學習的環境, 安靜、光亮的學習的場所等等。理想的做功課時間理論上最是下午三點到六點, 兩點開始也很好, 因為這個時間幼小弟妹可能在睡午覺或是還在幼稚園上課, 鄰居小孩也還沒有過來按門鈴, 然後要注意的是家長需要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另外, 小孩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 依照年齡每隔20 到30分鐘就休息片刻, 不要疲勞轟炸, 父母親的態度很重要, 如果有心要持續長期給予協助, 時間上就要採取最少, 以免虎頭蛇尾。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孩子會要求父母一直協助, 其實只是為了享受父母在身邊的安全感快樂而已, 不一定真的需要幫助, 這時父母就要在讓孩子獨立做功課後多給予關懷和慈愛, 並表達信任, 有時候不妨問問孩子對於做功課的心態, 在他們答覆問題的時候可能自己就找到解答的方向。一般孩子都希望被注意, 所以當他們做完功課後家長可以建議給予檢查, 孩子大多會心懷感激, 另外協助小孩找到學習困難處也很重要, 父母親要盡量給予間接的協助, 具體例子比如建議「讓我們一起查查看如何解答」比直接告訴小孩子答案來得恰當, 同時也保有他們的自尊心和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孩子忘了之前學習的解題技巧, 父母親可以用書本上的範例進行提醒和輔導, 常常習題的問法太複雜, 一再重複解釋倒不如換個方式字詞解釋孩子就容易下手做答 (Kohler, 2008: 14)。
把功課分段落也是好方法, 鼓勵小孩一點一點進步, 家長可以先開始做第一步, 然後讓孩子跟上來, 完成後要求孩子先自我檢查是否有錯, 並及時結束功課, 不要拖拖拉拉, 重點還是要讓孩子儘量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 而且每次協助作業目標要定好, 不用好高騖遠, 每天修補一些學習小漏洞就可以, 積少成多, 就會呈現大成效 (Kohler, 2008: 16)。
參、家長應該訂正孩子的家庭作業嗎?
對於這個問題, 小學老師 Martina Holzinger 的答案是「應該, 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覺得, 錯誤必須及時訂正, 不然的話, 錯的內容就會被儲存起來。」比方說有個小孩一整個下午都在練習分數計算, 如果一連串的系統性錯誤已經混入而沒有立刻被糾正, 等到老師發現再訂正就九太遲了, 因為等到這個時候才設法改正觀念, 學生不只已經白費了許多時間和精神, 更糟的是, 他至少還得花同樣多的時間去忘記錯誤的演算方法, 然後再學正確的, 具體來說, 如果一張作業上面有20個練習題, 我就會建議家長在孩子自己演練到一半的時候就留意是否孩子演算過程方法沒有偏頗。小孩作業上不小心犯的錯誤家長當然可以提醒, 但是視情況有時候可以這樣問孩子「我已經發現你的作業有四個錯誤, 你想要自己先找找看是哪些嗎?」
然而, 老師也應該要求學生只需要盡其所能做作業, 藉此可以了解學生真正的理解狀況, 家長是可以訂正孩子的功課, 但是為了不混淆老師的判斷, 一旦家長訂正部份多了, 不妨在作業本上貼上張小字條註明「Lion 這次的作業寫得很辛苦, 錯誤很多!我幫助他訂正了」, 如此老師才有機會正確反應狀況。
我知道很多老師同事不希望家長在家裡幫孩子訂正作業上的錯誤, 這時雙方面溝通就很重要, 要知道在今日學校自主的潮流下每個學校, 甚至每位老師都被允許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譬如不同學校的教學作風也讓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犯錯空間, 但是風格也要配合態度, 意思就是, 如果學校比較傾向讓學生自由書寫的風格, 那教師就必須能接受學生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文章風格的做法, 這樣的情況家長在家也就相對要配合不多干涉, 或是家長必須要跟老師溝通, 是否應該或是如何在作業指導是時指出孩子錯誤才對 (Holzinger, 2008: 16)。
肆、做功課解決小孩學習困難的障礙?
對於學習有障礙的孩子, 特殊教育學家Angelika Fuchs指出, 家長應該注意到以下四個基本心理學原則:
1. 留心和耐性。
衣服可以等一下洗, 電話可以先拿起來, 小弟弟暫時自己在玩, 這個時機千萬不要錯過! 趕快和你的孩子坐下來一起做功課, 真正想要協助孩子做家庭作業的家長必須努力爭取時間, 同時調整自己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態度, 輕鬆和善為上, 「學習需要耐性」這句話也說給大人聽的! 如果孩子一時之間不能正確做解, 大人可不要催逼, 尤其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Aufmerksamkeitsdefizit-/Hyperaktivitätsstörung 簡稱ADHS) 的小孩非常難集中注意力, 所以要時常中斷學習 讓他們休息片刻, 所謂重質不重量, 在他們注意力集中的少許片刻中想辦法達到最高的學習成果, 所以開始的時候小孩可能只持續幾分鐘時間真的認真學習, 如果家長順著學習集中力的時段做調整, 專注力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 持之以恆, 就容易進步。
2. 認可。
對於學習有障礙的孩子不管有多少讚美都是不夠的! 如何誇獎孩子也有技巧, 比如直接說出具體的, 值得讚美的行為, 譬如「Boah, 你今天有沒有自己發現, 你已經很長時間安靜坐在書桌前學習了, 你真是太棒了!」尤其對於學習遲緩的孩子, 任何一丁點的進步都應該給予大大的讚美: 「Jonas, 剛剛你十分鐘內就學了三個單字, 真是太了不起了! 現在我們就只需要再一點反覆練習, 三個字就會永遠留在你的腦子裡了!」
3. 培養安全感取代要求快速度。
孩子學習必須要實在, 什麼意思呢? 白話一點說就是學習不要貪快, 因為快學也快忘, 反覆學習才會真的記住, 舉一個例子,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背九九乘法表時, 我們問「3乘以7多少?」然後讓孩子先想, 等到孩子可能不太確定答「21」, 才說「對了!」緊接下來再問一次「3乘以7多少?」這次孩子確定了「21!」「對了! 那你今天午餐吃什麼呢?」 「義大利麵」, 然後立刻接著再問一次「好, 那3乘以7多少?」 如果孩子很快給正確答案才可以進行下一道題目。
4. 接受「犯錯誤是應該」的觀念。
小孩應該被准許犯錯, 否則學習就只是不愉快的經驗而已, 灌輸他們不要怕犯錯, 甚至要接受犯錯誤才是真正學習的概念。不知道做家長的是否自己察覺, 我們在孩子不理解而犯錯的時候懲罰他們, 這樣做是不公平的, 而且懲罰不一定要打要罵, 大人臉一拉長, 聲調不自覺變嚴厲對孩子就是懲罰了, 就只因為他們不了解一些學習的內容就讓他們產生懼怕的心理, 這樣子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孩子覺得自己讓媽媽失望了, 進而產生害怕犯錯的心理, 這對學習完全沒有助益! 不懲罰孩子犯的錯並不表示我們要忽略他們犯的錯, 相反的, 孩子需要知道他們作業是否做對了, 做家長的在翻閱他們的家庭作業時就應該對事不對人, 指出孩子對學習內容誤解犯的錯, 不忘記安慰他們, 你已經發現儘管年紀小他們就時時在進步, 如此製造愉悅的氣氛讓孩子自己期盼可以學得更多、更好, 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學習的教育孩子的藝術 (Fuchs, 2008: 17)!
伍、如何因應小孩拖延做功課的現象?
心理學家 Uta Streit 表示, 很多孩子功課都要拖到最後一分鐘才肯做, 而且不少家庭都在為是否必須做、何時做、如何做家庭作業天天爭執不休, 原則上家長只要確定功課並不是因為太難不會做, 而是單純沒興趣做時就應該可以下清楚的指令「我希望你現在開始做功課!」 有些孩子不要父母一再催促, 所以信號下達後父母最好立刻離開孩子的房間, 讓他們安靜開始, 如果孩子不合作呢? 那當天就不可以打電動! 聽起來嚴厲而且老套, 但是總比每天浪費時間拜託, 講條件責罵, 對罵然後妥協來得有效率。一旦孩子配合, 家長就必須立刻營造正面的氣氛, 因為沒有輕鬆的情緒任何學習都不會持久 (Streit, 2008: 18)。
陸、應該鼓勵上網做功課嗎?
德國Internet-ABC e.v. 網站站長Mechthild Appelhoff 對這個問題的意見是: 當今的時代學生上網搜尋資料並且及時取得珍貴的訊息以協助家庭作業的進行已經成為學校學習中不可能摒棄的一環。 所以說除了字典、百科全書、參考書外, 網上多媒體圖書館已經成為學生探索事物最喜歡的方法了! 家長在這方面, 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 可以提供的就是幫忙找到合適的網站網頁, 找答案的時候要注意關鍵字是否給齊全了? 資料是否符合年齡和程度? 太困難或是太簡單的內容都會影響學習意願。一旦找到需要的資料後父母可以協助子女, 分門別類分科存檔, 以利日後再查詢或是補充。
此外,充滿暴力色情和排外偏頗思想的問題網站一定要過濾和避免, 網站上也充滿了金錢的陷阱, 免費的網站不一定從頭到尾都免費, 需要協助孩子留意細讀所列條件做正確選擇; 付費的網站更要注意收費的方式和多寡, 免得以不小心就收到幾百歐元的帳單, 這樣的訓練也是上網做功課額外學習的了解社會的機會 (Appelhoff, 2008: 18, 19)。
柒、功課要寫得如何整齊才對?
對於這個問題德國Bielefeld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Elke Wild 表示, 人類生來有不同的美學感受, 所以對於功課如何寫才漂亮, 老師、家長、學生各有不同的見解。 比方說有些老師就硬性規定學生如何寫、用何種格式做家庭作業, 而有些老師就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家長在家協助的角色是「避免不必要的批評」, 孩子會因為正值某個年齡層手的機械操作尚未發展成熟所以無法工整寫作業, 這時候大人就應該體諒而不要嚴厲要求達到預先設下的標準, 其實, 這樣要求也完全不必要, 因為基本的條理順序或許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緒, 讓作業進行比較順利, 但是也無須過分苛求。
家長應該在力求整潔以外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較是不公平的! 有些父母會把孩子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業全部擦掉要求重寫或是甚至撕掉作業本, 這樣的做法不只是侵略性行為同時也是對孩子工作的藐視, 破壞自尊心, 千萬不可為之! 有心的家長會觀察為何小孩不想做家庭作業, 是太難、太簡單還是太無聊? 最理想的情況是讓孩子自覺功課寫工整對自己有益處, 這點家長可以從中協助, 譬如利用檢查功課的機會表示「我實在很想知道你如何解這個題目, 可惜我看不懂你的字!」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的讚美效果總是優於在表現不太好的部分做譴責。 批評不可能永遠避免, 但是強調的還是「要對事不對人」。 有時候趁孩子換新本子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好機會, 趁這個家長和孩子一起立個計畫、 訂個合約, 譬如一星期之內如果字母o和a都沒有寫錯的話, 就得到某個小獎品或是好吃的餐點, 或是一起去看場電影等, 都是不錯的獎勵方式 (Wild, 2008: 20)。
捌、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做功課嗎?
針對這個問題, Tübingen 大學教育研究教授Ulrich Trautwein (以下簡稱T) 和學校焦點雜誌 (Focus-Schule, 以下簡稱F) 的訪問的提問內容和作答如下:
F: Trautwein教授, 您覺得家長承擔孩子回家作業的協助義務是正確的嗎?
T: 父母不應該成為一個必要的角色, 回家作業畢竟是孩子的工作, 如果孩子對自己做功課的結果覺得滿意, 家長就不應該介入。
F:如果孩子寫了一篇很差的作文, 難道家長不應該協助修改嗎?
T:家長可能不太好扮演一個主導的角色, 試想如果父母一直傳遞一個訊息「我做的比你好多了!」, 小孩失去學習興趣的危險性就大了。
F: 如果老師因為作文寫得差就責罵他不也讓孩子喪失繼續學習的動機嗎?
T: 我們都知道, 做家庭作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重複學習和進行練習, 但是別忘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養成獨立工作的習慣, 父母親可能就會自己本身的經驗和成果灌輸到孩子身上就造成多餘的干涉, 這樣對孩子本身的發展不一定是正面的。我認為如果孩子自己獨立做功課結果成績得到了「3分」還比媽媽寫的得到「1分」[3]好多了! 要是父母還要違背孩子的意願堅持協助他做功課, 那爭執就無可避免了。 無論如何, 孩子對於父母提供協助的反應都是和教育本領 (pädagogisches Geschick)息息相關。
F: 所以我們應該告誡父母不應該涉入任何家庭作業的協助囉?
T: 不是的! 誰會眼睜睜看自己的孩子面對功課的疑難而不聞不問呢?重點是協助要得法! 我常常把這個情況比喻為醫生開處方簽, 安眠藥在特殊情況下開給病人是非常受用的, 但是讓病人對藥產生依賴性就對身體有危害了。 基本上父母親應該克制自己, 有保留地提供協助, 千萬不要強迫接受, 如果一位父親幫助他的小學孩子上網找某個題目的資料, 他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在旁和孩子有問有答, 操作滑鼠的手必須要是孩子的, 父母不要把對自己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 無須凡事完美無暇, 對孩子要有信心, 相信他們遲早會發展到自己興趣所在中心, 對於小孩子不喜歡的科目裡的一個不讓孩子喜歡做的作業父母也要學習接受一個低標準的成果。
F:給父母一個最後良心的建議吧!
T: 保持輕鬆的態度! 自己平時就有閱讀習慣的父母和平日就對週遭時事新聞有興趣和孩子共同探討的父母已經是對孩子的大幫助了(Trautwein, 2008: 22, 23)!
玖、結論
家庭作業的問題困擾無數的德國家庭! 教育專家的意見不管是「多此一舉」還是「深具意義」主要的都還是在闡明「重質不重量」的觀念。 不經過大腦思考的重複照抄即使練習再多也沒有意義, 相反的, 孩子如果能夠集中注意力, 專心一致的學習, 不需要長時間做功課, 學習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 協助學生做家庭作業的家長的心態和配合也扮演重要角色, 營造家中祥和的氣氛, 讓孩子安心靜坐在書桌前, 利用科技昌明網頁無遠弗屆的系統化蒐集知識, 擔任子女諮詢對象, 養成子女獨立面對問題, 找尋答案的能力, 關心但是不過分干涉, 甚至平日就養成閱讀習慣和子女討論時下任何新聞話題都是間接協助孩童思考的正面環境, 如此, 不只子女能夠有效率實質學習, 家庭作業就能從「多此一舉」搖身變成為「深具意義」!
注釋
[1]「Ganztagsschule」 本文譯為全天學校, 有別於德國一般體制內中小學中午或午後就放學的制度, 全天學校內的學童下午可以在學校留到下午四, 五點, 這類型學校綜合分析後大約具有五個優點:1. 學生特殊才能和興趣可以得到較充分時間發展; 2. 學校提供上課學習內容較深且較廣的練習, 尤其對社會弱勢家庭的子女顯著有利; 3. 藝能科目課堂得到延伸, 上午的智能科有較充分時間進行; 4. 學生得到多一點的社交學習的機會; 發展正面的學生生活; 5. 學生得到被充分的觀察的機會, 有利於個別的指導。從開始到現在, 德國全天學校的設立被普遍認為進度緩慢(Böhm, 200015:197)。
[2] 針對研究成果完整內容請參閱Gängler教授給記者的新聞稿, 題目「Hausaufgaben sind überflüssig!」 網址http://www.juraforum.de/jura/news/news/p/1/id/218904/f/196/), 查詢日期為2009年2月27日。
[3]德國中小學學校科目評分標準以1 到6 分區分成六個等第, 拿到「1」sehr gut 代表「非常好」, 「2」gut 代表「好」, 「3」befriedigend「滿意」, 「4」ausreichend 「足夠的」,「5」mangelhaft 「有缺點的」, 最差是「6」分 ungenügend 表示「不足的」。5分或是 6 分都算是不及格。
--------------------------------------------------------------------------------
參考文獻
Appelhoff, M. (2008): Taugt das Internet als Hausaufgaben-helfer?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8, 19.
Böhm, W. (200015 ): Wörterbuch der Pädagogik. Stuttgart
Fuchs, A. (2008): Was ist bei Kindern mit Lernproblemen zu tu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7.
Gussen, H.. (2008): Was kann man älteren Schülern rat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4.
Holzinger, M. (2008): Sollen Eltern Fehler korrigier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6.
Jacobs, C. (2008): Hausaufgaben sind (k)ei Klacks.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2, 13.
Kallerhoff, K. (2008): Wie lange dürfen Hausaufgaben dauer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2.
Kohler, B. (2008): Wie kann ich mein Kind sinnvoll unterst[ty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4-16.
Streit, U. (2008): Wie lässt sich der tägliche Zoff vermeid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8.
Trautwein, U. (2008): Sollen Eltern überhaupt helf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2-23.
Wild, E. (2008): Wie ordentlich müssen Hausaufgaben sei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0.
繼續閱讀...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80期, 2009年四月號, p. 120-127)
下午一兩點, 德國的中小學通常就放學了, 但是對學生而言, 課業壓力並沒有結束, 因為下午、 晚上、週末還有家庭作業! 德國雙月刊雜誌「學校焦點」(Focus Schule) 2008 年11、12月份的封面話題「做功課不生氣」(Hausaufgaben ohne Ärger) 主要內容就是針對這個令許多家長和學生天天引發家庭爭紛的家庭作業問題進行探討, 教師和教育學者專家紛紛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建言並透露有效的對策。
壹、前提: 家庭作業是「多此一舉」還是「深具意義」?
「家庭作業多此一舉」是2008年初德勒斯登技術大學 (TU Dresden) 在一項研究調查之後提出的喧然一時的總語。 主持這項研究的技術大學教育系教授Prof. Dr. Hans Gängler指出, 回家作業是從150年來就存在在德國基本教育學校中, 鮮少人提出抗議, 然而事實是, 家庭作業比較像是一種教育儀式, 而不一定是具有教育的保證措施, 而且已經有很多學術調查結果都指向家庭作業不會影響學生在校成績。Gängler教授認為「好學生並不會因為做家庭作業成績更好, 壞學生即使下午做功課還是缺乏必要的引導, 因為白天在學校不明白的地方並不會因為重複抄寫問題或是答案而得到解答」。此外, 「由老師派功課」也是值得考量的問題, 一般都好像覺得學生可以因此得到正面的學習效果, 然而Gängler教授在一所「全天學校」 (Ganztagsschule[1])的教師問卷中發現有趣數據: 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教師認為他們「並不能評估做家庭作業是否對學生有任何的學習效果」, 甚至很多老師自己承認「我的學生當中大約四分之三根本不繳功課」。簡言之, Gängler教授的結論是: 功課和成績之間沒有相關性, 下午做功課只是折磨小孩,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品質的高低」不是取決於「功課多寡」, 而是「學生有沒有具教育品質的輔導和託管」。 他建議學生在「全天學校」中而且在訓練有素的教育人員的陪伴下操作和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目, 或是參與和學習相關的活動才具有教育意義。Gängler教授估計德國每年應該要為課後學童的託管付出大約五十億歐元的教育支出, 他認為如此就可以讓家庭作業成為歷史[2]!
這個德勒斯登技術大學所做的研究成果報告一出爐, 成千上萬的德國學童可樂了, 「太棒了, 我們早就覺得就是這樣!」然而, 如果大家誤以為就此德國境內教育家群起附和, 然後家庭作業這個常年跟隨德國學生的鬼魅就從此消失了, 那就太天真了, 換言之, 德國學童的美夢並沒有隨之實現, 因為更多知名教育專家持反對意見, 他們認為家庭作業「深具意義!」例如Tübingen 大學經驗主義學派教育研究教授Ulrich Trautwein 就指出, 在多項調查中都顯示「很多學生覺得天天照規矩做功課讓他們從中得到益處」(Jacobs, 2008: 12)。另外, 大部分的家長都贊成家庭作業, 認為這是「必要的惡」, 有誰天真以為英文單字和數學二項工程式都可以快樂的記在腦子裡? 問題是, 家庭作業一定得痛苦折磨學生才能完成嗎? 事實數據是, 在一項聯邦家庭部(Bundesfamilienministerium) 和ZDF電視台委託的調查顯示, 只有7 % 的德國學童 認為他們「懷著愉悅的心情」做功課 (Jacobs, 2008: 13), 那其它的93% 呢? 以下是雙月刊雜誌「學校焦點」訪問專家的建議!
貳、如何有意義地協助我的孩子?
Tübingen 大學教育研究學者Britta Kohler, 她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提供一些另類思考的方向: 要讓孩童生命充滿喜悅和學習效能除了功課以外還有更重要的要素比方說「安全感」, 「信任感」、「自取經驗」、「被重視」、「被珍惜」、「被愛」的感覺; 要讓準備好自己去學習而且學習能夠吸收, 更要注意到他們有沒有充足的睡眠、足夠的運動以及充分自由遊戲玩耍的時間, 這些基本條件還沒有達到前還談不到增強他們的專注力的目標, 加強專注力的方法還要留心學習的環境, 安靜、光亮的學習的場所等等。理想的做功課時間理論上最是下午三點到六點, 兩點開始也很好, 因為這個時間幼小弟妹可能在睡午覺或是還在幼稚園上課, 鄰居小孩也還沒有過來按門鈴, 然後要注意的是家長需要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另外, 小孩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 依照年齡每隔20 到30分鐘就休息片刻, 不要疲勞轟炸, 父母親的態度很重要, 如果有心要持續長期給予協助, 時間上就要採取最少, 以免虎頭蛇尾。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孩子會要求父母一直協助, 其實只是為了享受父母在身邊的安全感快樂而已, 不一定真的需要幫助, 這時父母就要在讓孩子獨立做功課後多給予關懷和慈愛, 並表達信任, 有時候不妨問問孩子對於做功課的心態, 在他們答覆問題的時候可能自己就找到解答的方向。一般孩子都希望被注意, 所以當他們做完功課後家長可以建議給予檢查, 孩子大多會心懷感激, 另外協助小孩找到學習困難處也很重要, 父母親要盡量給予間接的協助, 具體例子比如建議「讓我們一起查查看如何解答」比直接告訴小孩子答案來得恰當, 同時也保有他們的自尊心和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孩子忘了之前學習的解題技巧, 父母親可以用書本上的範例進行提醒和輔導, 常常習題的問法太複雜, 一再重複解釋倒不如換個方式字詞解釋孩子就容易下手做答 (Kohler, 2008: 14)。
把功課分段落也是好方法, 鼓勵小孩一點一點進步, 家長可以先開始做第一步, 然後讓孩子跟上來, 完成後要求孩子先自我檢查是否有錯, 並及時結束功課, 不要拖拖拉拉, 重點還是要讓孩子儘量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 而且每次協助作業目標要定好, 不用好高騖遠, 每天修補一些學習小漏洞就可以, 積少成多, 就會呈現大成效 (Kohler, 2008: 16)。
參、家長應該訂正孩子的家庭作業嗎?
對於這個問題, 小學老師 Martina Holzinger 的答案是「應該, 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覺得, 錯誤必須及時訂正, 不然的話, 錯的內容就會被儲存起來。」比方說有個小孩一整個下午都在練習分數計算, 如果一連串的系統性錯誤已經混入而沒有立刻被糾正, 等到老師發現再訂正就九太遲了, 因為等到這個時候才設法改正觀念, 學生不只已經白費了許多時間和精神, 更糟的是, 他至少還得花同樣多的時間去忘記錯誤的演算方法, 然後再學正確的, 具體來說, 如果一張作業上面有20個練習題, 我就會建議家長在孩子自己演練到一半的時候就留意是否孩子演算過程方法沒有偏頗。小孩作業上不小心犯的錯誤家長當然可以提醒, 但是視情況有時候可以這樣問孩子「我已經發現你的作業有四個錯誤, 你想要自己先找找看是哪些嗎?」
然而, 老師也應該要求學生只需要盡其所能做作業, 藉此可以了解學生真正的理解狀況, 家長是可以訂正孩子的功課, 但是為了不混淆老師的判斷, 一旦家長訂正部份多了, 不妨在作業本上貼上張小字條註明「Lion 這次的作業寫得很辛苦, 錯誤很多!我幫助他訂正了」, 如此老師才有機會正確反應狀況。
我知道很多老師同事不希望家長在家裡幫孩子訂正作業上的錯誤, 這時雙方面溝通就很重要, 要知道在今日學校自主的潮流下每個學校, 甚至每位老師都被允許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譬如不同學校的教學作風也讓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犯錯空間, 但是風格也要配合態度, 意思就是, 如果學校比較傾向讓學生自由書寫的風格, 那教師就必須能接受學生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文章風格的做法, 這樣的情況家長在家也就相對要配合不多干涉, 或是家長必須要跟老師溝通, 是否應該或是如何在作業指導是時指出孩子錯誤才對 (Holzinger, 2008: 16)。
肆、做功課解決小孩學習困難的障礙?
對於學習有障礙的孩子, 特殊教育學家Angelika Fuchs指出, 家長應該注意到以下四個基本心理學原則:
1. 留心和耐性。
衣服可以等一下洗, 電話可以先拿起來, 小弟弟暫時自己在玩, 這個時機千萬不要錯過! 趕快和你的孩子坐下來一起做功課, 真正想要協助孩子做家庭作業的家長必須努力爭取時間, 同時調整自己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態度, 輕鬆和善為上, 「學習需要耐性」這句話也說給大人聽的! 如果孩子一時之間不能正確做解, 大人可不要催逼, 尤其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Aufmerksamkeitsdefizit-/Hyperaktivitätsstörung 簡稱ADHS) 的小孩非常難集中注意力, 所以要時常中斷學習 讓他們休息片刻, 所謂重質不重量, 在他們注意力集中的少許片刻中想辦法達到最高的學習成果, 所以開始的時候小孩可能只持續幾分鐘時間真的認真學習, 如果家長順著學習集中力的時段做調整, 專注力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 持之以恆, 就容易進步。
2. 認可。
對於學習有障礙的孩子不管有多少讚美都是不夠的! 如何誇獎孩子也有技巧, 比如直接說出具體的, 值得讚美的行為, 譬如「Boah, 你今天有沒有自己發現, 你已經很長時間安靜坐在書桌前學習了, 你真是太棒了!」尤其對於學習遲緩的孩子, 任何一丁點的進步都應該給予大大的讚美: 「Jonas, 剛剛你十分鐘內就學了三個單字, 真是太了不起了! 現在我們就只需要再一點反覆練習, 三個字就會永遠留在你的腦子裡了!」
3. 培養安全感取代要求快速度。
孩子學習必須要實在, 什麼意思呢? 白話一點說就是學習不要貪快, 因為快學也快忘, 反覆學習才會真的記住, 舉一個例子,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背九九乘法表時, 我們問「3乘以7多少?」然後讓孩子先想, 等到孩子可能不太確定答「21」, 才說「對了!」緊接下來再問一次「3乘以7多少?」這次孩子確定了「21!」「對了! 那你今天午餐吃什麼呢?」 「義大利麵」, 然後立刻接著再問一次「好, 那3乘以7多少?」 如果孩子很快給正確答案才可以進行下一道題目。
4. 接受「犯錯誤是應該」的觀念。
小孩應該被准許犯錯, 否則學習就只是不愉快的經驗而已, 灌輸他們不要怕犯錯, 甚至要接受犯錯誤才是真正學習的概念。不知道做家長的是否自己察覺, 我們在孩子不理解而犯錯的時候懲罰他們, 這樣做是不公平的, 而且懲罰不一定要打要罵, 大人臉一拉長, 聲調不自覺變嚴厲對孩子就是懲罰了, 就只因為他們不了解一些學習的內容就讓他們產生懼怕的心理, 這樣子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孩子覺得自己讓媽媽失望了, 進而產生害怕犯錯的心理, 這對學習完全沒有助益! 不懲罰孩子犯的錯並不表示我們要忽略他們犯的錯, 相反的, 孩子需要知道他們作業是否做對了, 做家長的在翻閱他們的家庭作業時就應該對事不對人, 指出孩子對學習內容誤解犯的錯, 不忘記安慰他們, 你已經發現儘管年紀小他們就時時在進步, 如此製造愉悅的氣氛讓孩子自己期盼可以學得更多、更好, 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學習的教育孩子的藝術 (Fuchs, 2008: 17)!
伍、如何因應小孩拖延做功課的現象?
心理學家 Uta Streit 表示, 很多孩子功課都要拖到最後一分鐘才肯做, 而且不少家庭都在為是否必須做、何時做、如何做家庭作業天天爭執不休, 原則上家長只要確定功課並不是因為太難不會做, 而是單純沒興趣做時就應該可以下清楚的指令「我希望你現在開始做功課!」 有些孩子不要父母一再催促, 所以信號下達後父母最好立刻離開孩子的房間, 讓他們安靜開始, 如果孩子不合作呢? 那當天就不可以打電動! 聽起來嚴厲而且老套, 但是總比每天浪費時間拜託, 講條件責罵, 對罵然後妥協來得有效率。一旦孩子配合, 家長就必須立刻營造正面的氣氛, 因為沒有輕鬆的情緒任何學習都不會持久 (Streit, 2008: 18)。
陸、應該鼓勵上網做功課嗎?
德國Internet-ABC e.v. 網站站長Mechthild Appelhoff 對這個問題的意見是: 當今的時代學生上網搜尋資料並且及時取得珍貴的訊息以協助家庭作業的進行已經成為學校學習中不可能摒棄的一環。 所以說除了字典、百科全書、參考書外, 網上多媒體圖書館已經成為學生探索事物最喜歡的方法了! 家長在這方面, 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 可以提供的就是幫忙找到合適的網站網頁, 找答案的時候要注意關鍵字是否給齊全了? 資料是否符合年齡和程度? 太困難或是太簡單的內容都會影響學習意願。一旦找到需要的資料後父母可以協助子女, 分門別類分科存檔, 以利日後再查詢或是補充。
此外,充滿暴力色情和排外偏頗思想的問題網站一定要過濾和避免, 網站上也充滿了金錢的陷阱, 免費的網站不一定從頭到尾都免費, 需要協助孩子留意細讀所列條件做正確選擇; 付費的網站更要注意收費的方式和多寡, 免得以不小心就收到幾百歐元的帳單, 這樣的訓練也是上網做功課額外學習的了解社會的機會 (Appelhoff, 2008: 18, 19)。
柒、功課要寫得如何整齊才對?
對於這個問題德國Bielefeld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Elke Wild 表示, 人類生來有不同的美學感受, 所以對於功課如何寫才漂亮, 老師、家長、學生各有不同的見解。 比方說有些老師就硬性規定學生如何寫、用何種格式做家庭作業, 而有些老師就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家長在家協助的角色是「避免不必要的批評」, 孩子會因為正值某個年齡層手的機械操作尚未發展成熟所以無法工整寫作業, 這時候大人就應該體諒而不要嚴厲要求達到預先設下的標準, 其實, 這樣要求也完全不必要, 因為基本的條理順序或許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緒, 讓作業進行比較順利, 但是也無須過分苛求。
家長應該在力求整潔以外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較是不公平的! 有些父母會把孩子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業全部擦掉要求重寫或是甚至撕掉作業本, 這樣的做法不只是侵略性行為同時也是對孩子工作的藐視, 破壞自尊心, 千萬不可為之! 有心的家長會觀察為何小孩不想做家庭作業, 是太難、太簡單還是太無聊? 最理想的情況是讓孩子自覺功課寫工整對自己有益處, 這點家長可以從中協助, 譬如利用檢查功課的機會表示「我實在很想知道你如何解這個題目, 可惜我看不懂你的字!」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的讚美效果總是優於在表現不太好的部分做譴責。 批評不可能永遠避免, 但是強調的還是「要對事不對人」。 有時候趁孩子換新本子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好機會, 趁這個家長和孩子一起立個計畫、 訂個合約, 譬如一星期之內如果字母o和a都沒有寫錯的話, 就得到某個小獎品或是好吃的餐點, 或是一起去看場電影等, 都是不錯的獎勵方式 (Wild, 2008: 20)。
捌、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做功課嗎?
針對這個問題, Tübingen 大學教育研究教授Ulrich Trautwein (以下簡稱T) 和學校焦點雜誌 (Focus-Schule, 以下簡稱F) 的訪問的提問內容和作答如下:
F: Trautwein教授, 您覺得家長承擔孩子回家作業的協助義務是正確的嗎?
T: 父母不應該成為一個必要的角色, 回家作業畢竟是孩子的工作, 如果孩子對自己做功課的結果覺得滿意, 家長就不應該介入。
F:如果孩子寫了一篇很差的作文, 難道家長不應該協助修改嗎?
T:家長可能不太好扮演一個主導的角色, 試想如果父母一直傳遞一個訊息「我做的比你好多了!」, 小孩失去學習興趣的危險性就大了。
F: 如果老師因為作文寫得差就責罵他不也讓孩子喪失繼續學習的動機嗎?
T: 我們都知道, 做家庭作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重複學習和進行練習, 但是別忘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養成獨立工作的習慣, 父母親可能就會自己本身的經驗和成果灌輸到孩子身上就造成多餘的干涉, 這樣對孩子本身的發展不一定是正面的。我認為如果孩子自己獨立做功課結果成績得到了「3分」還比媽媽寫的得到「1分」[3]好多了! 要是父母還要違背孩子的意願堅持協助他做功課, 那爭執就無可避免了。 無論如何, 孩子對於父母提供協助的反應都是和教育本領 (pädagogisches Geschick)息息相關。
F: 所以我們應該告誡父母不應該涉入任何家庭作業的協助囉?
T: 不是的! 誰會眼睜睜看自己的孩子面對功課的疑難而不聞不問呢?重點是協助要得法! 我常常把這個情況比喻為醫生開處方簽, 安眠藥在特殊情況下開給病人是非常受用的, 但是讓病人對藥產生依賴性就對身體有危害了。 基本上父母親應該克制自己, 有保留地提供協助, 千萬不要強迫接受, 如果一位父親幫助他的小學孩子上網找某個題目的資料, 他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在旁和孩子有問有答, 操作滑鼠的手必須要是孩子的, 父母不要把對自己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 無須凡事完美無暇, 對孩子要有信心, 相信他們遲早會發展到自己興趣所在中心, 對於小孩子不喜歡的科目裡的一個不讓孩子喜歡做的作業父母也要學習接受一個低標準的成果。
F:給父母一個最後良心的建議吧!
T: 保持輕鬆的態度! 自己平時就有閱讀習慣的父母和平日就對週遭時事新聞有興趣和孩子共同探討的父母已經是對孩子的大幫助了(Trautwein, 2008: 22, 23)!
玖、結論
家庭作業的問題困擾無數的德國家庭! 教育專家的意見不管是「多此一舉」還是「深具意義」主要的都還是在闡明「重質不重量」的觀念。 不經過大腦思考的重複照抄即使練習再多也沒有意義, 相反的, 孩子如果能夠集中注意力, 專心一致的學習, 不需要長時間做功課, 學習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 協助學生做家庭作業的家長的心態和配合也扮演重要角色, 營造家中祥和的氣氛, 讓孩子安心靜坐在書桌前, 利用科技昌明網頁無遠弗屆的系統化蒐集知識, 擔任子女諮詢對象, 養成子女獨立面對問題, 找尋答案的能力, 關心但是不過分干涉, 甚至平日就養成閱讀習慣和子女討論時下任何新聞話題都是間接協助孩童思考的正面環境, 如此, 不只子女能夠有效率實質學習, 家庭作業就能從「多此一舉」搖身變成為「深具意義」!
注釋
[1]「Ganztagsschule」 本文譯為全天學校, 有別於德國一般體制內中小學中午或午後就放學的制度, 全天學校內的學童下午可以在學校留到下午四, 五點, 這類型學校綜合分析後大約具有五個優點:1. 學生特殊才能和興趣可以得到較充分時間發展; 2. 學校提供上課學習內容較深且較廣的練習, 尤其對社會弱勢家庭的子女顯著有利; 3. 藝能科目課堂得到延伸, 上午的智能科有較充分時間進行; 4. 學生得到多一點的社交學習的機會; 發展正面的學生生活; 5. 學生得到被充分的觀察的機會, 有利於個別的指導。從開始到現在, 德國全天學校的設立被普遍認為進度緩慢(Böhm, 200015:197)。
[2] 針對研究成果完整內容請參閱Gängler教授給記者的新聞稿, 題目「Hausaufgaben sind überflüssig!」 網址http://www.juraforum.de/jura/news/news/p/1/id/218904/f/196/), 查詢日期為2009年2月27日。
[3]德國中小學學校科目評分標準以1 到6 分區分成六個等第, 拿到「1」sehr gut 代表「非常好」, 「2」gut 代表「好」, 「3」befriedigend「滿意」, 「4」ausreichend 「足夠的」,「5」mangelhaft 「有缺點的」, 最差是「6」分 ungenügend 表示「不足的」。5分或是 6 分都算是不及格。
--------------------------------------------------------------------------------
參考文獻
Appelhoff, M. (2008): Taugt das Internet als Hausaufgaben-helfer?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8, 19.
Böhm, W. (200015 ): Wörterbuch der Pädagogik. Stuttgart
Fuchs, A. (2008): Was ist bei Kindern mit Lernproblemen zu tu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7.
Gussen, H.. (2008): Was kann man älteren Schülern rat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4.
Holzinger, M. (2008): Sollen Eltern Fehler korrigier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6.
Jacobs, C. (2008): Hausaufgaben sind (k)ei Klacks.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2, 13.
Kallerhoff, K. (2008): Wie lange dürfen Hausaufgaben dauer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2.
Kohler, B. (2008): Wie kann ich mein Kind sinnvoll unterst[ty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4-16.
Streit, U. (2008): Wie lässt sich der tägliche Zoff vermeid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18.
Trautwein, U. (2008): Sollen Eltern überhaupt helfe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2-23.
Wild, E. (2008): Wie ordentlich müssen Hausaufgaben sein? Focus Schule. Nr. 6, November/Dezember 2008, 20.
繼續閱讀...
德國中小學的新典範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9期, 2009年三月號p. 125-133)
德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果不彰, 長久以來就為德國國內學者所詬病, 加上從2000年開始參加的比薩國際評比, 雖有進步但總是無法突破,德國南方報 (Süddeutsche Zeitung) 2008年10月出版的雜誌「知識」(Wissen) 封面新聞就探討德國中小學生在上學的過程喪失漸漸學習興趣的沉重事實! 德國教育界一致譴責德國中學分流的三中學制和長久以來學校課程目標和企業經濟唱合的弊病, 教育界紛紛尋求「德國中小學新典範」(die Neue Schule) 也成為雜誌的封面標題。
本文介紹在德國一些體制內外學校, 他們已經領先實行教育新觀念譬如
繼續閱讀...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9期, 2009年三月號p. 125-133)
德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果不彰, 長久以來就為德國國內學者所詬病, 加上從2000年開始參加的比薩國際評比, 雖有進步但總是無法突破,德國南方報 (Süddeutsche Zeitung) 2008年10月出版的雜誌「知識」(Wissen) 封面新聞就探討德國中小學生在上學的過程喪失漸漸學習興趣的沉重事實! 德國教育界一致譴責德國中學分流的三中學制和長久以來學校課程目標和企業經濟唱合的弊病, 教育界紛紛尋求「德國中小學新典範」(die Neue Schule) 也成為雜誌的封面標題。
本文介紹在德國一些體制內外學校, 他們已經領先實行教育新觀念譬如
繼續閱讀...
23 4月, 2009
當今德國大學生求學期間面對的經濟問題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8 期, 2009年二月號 p.145-152)
大學學業是對未來前途的一項投資,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哪裡需要用到錢? 從哪裡可以拿到錢? 是當今德國大學生極想得到的資訊。德國以往是以大學免學費而卓稱, 然而「沒錢難辦事」, 長期以來德國大學因為經費短缺, 許多理想難大刀闊斧實施或是進行改革, 經年累月不斷的爭議後, 目前德國境內有越來越多聯邦內的大學開始收費了, 所謂「要進來? 請付學費!」大學付費學習的政策在一些聯邦漸漸被視為理所當然。 目前德國大學生平均每學期大約要負擔五百歐元的學費, 加上生活費、 國外學期費用、保險費等, 似乎已經造成大學生「舉債唸書」
繼續閱讀...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8 期, 2009年二月號 p.145-152)
大學學業是對未來前途的一項投資,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哪裡需要用到錢? 從哪裡可以拿到錢? 是當今德國大學生極想得到的資訊。德國以往是以大學免學費而卓稱, 然而「沒錢難辦事」, 長期以來德國大學因為經費短缺, 許多理想難大刀闊斧實施或是進行改革, 經年累月不斷的爭議後, 目前德國境內有越來越多聯邦內的大學開始收費了, 所謂「要進來? 請付學費!」大學付費學習的政策在一些聯邦漸漸被視為理所當然。 目前德國大學生平均每學期大約要負擔五百歐元的學費, 加上生活費、 國外學期費用、保險費等, 似乎已經造成大學生「舉債唸書」
繼續閱讀...
德國教授心目中的理想大學生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7期, 2009年一號 p. 114-121)
1998年來自29個歐洲國家的政治人物在義大利波羅尼亞決策了一項歐洲大學學業完成的整合計畫, 稱為「波羅尼亞程序」 (Bologna-Prozess)。 整個計畫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執行全歐洲統一而且各國相互認可的學士(Bachelor)-碩士(Master)修習和畢業制度。自此, 德國境內的大學紛紛加入改制行列, 隨著各項革新方案出爐, 德國傳統的大學生生活在快速的消失中: 「吊兒郎當學生」 (Bummelstudenten) 緊張起來了, 以前可以一邊慢慢讀, 一邊釐清學習方向, 學生宿舍徹夜辯論, 不一定要上課,
繼續閱讀...
(發表於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7期, 2009年一號 p. 114-121)
1998年來自29個歐洲國家的政治人物在義大利波羅尼亞決策了一項歐洲大學學業完成的整合計畫, 稱為「波羅尼亞程序」 (Bologna-Prozess)。 整個計畫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執行全歐洲統一而且各國相互認可的學士(Bachelor)-碩士(Master)修習和畢業制度。自此, 德國境內的大學紛紛加入改制行列, 隨著各項革新方案出爐, 德國傳統的大學生生活在快速的消失中: 「吊兒郎當學生」 (Bummelstudenten) 緊張起來了, 以前可以一邊慢慢讀, 一邊釐清學習方向, 學生宿舍徹夜辯論, 不一定要上課,
繼續閱讀...
5. Apr.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1.Ohne Schweis kein Preis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Du musst lernen, um gute Noten zu bekommen. Ohne Schweis kein Preis!
2.Ol ins Feuer giesen 火上加油
Der Betriebsrat hilft der Mitarbeiterin mit dem Chef zu streiten. Er giest Ol ins Feuer.
3.Jacke wie Hose 無所謂
繼續閱讀...
Du musst lernen, um gute Noten zu bekommen. Ohne Schweis kein Preis!
2.Ol ins Feuer giesen 火上加油
Der Betriebsrat hilft der Mitarbeiterin mit dem Chef zu streiten. Er giest Ol ins Feuer.
3.Jacke wie Hose 無所謂
繼續閱讀...
22 4月,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四月會議紀錄
聚會地點: HN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4月5日(星期日), 1430-1700
與會會員友: CT, HL, Laura, HC, CP, Honda, JH, LP, HM, LC, Dr.Chi,HN,Elsa, Ting 14人, 加上旁聽Allen, SF, SF, CH 4人共18人
整個聚會活動流程如下:
• Redewendung (Ting),請參考Redewendung 2009年4月5日內容
• 德國歐洲大事 (HC): G20, Inzest-Vater, Bahn-Spähskandal (請參考2009年4月5日HC 張貼於"讀書會會議" 報告內容)
繼續閱讀...
聚會時間: 2009年4月5日(星期日), 1430-1700
與會會員友: CT, HL, Laura, HC, CP, Honda, JH, LP, HM, LC, Dr.Chi,HN,Elsa, Ting 14人, 加上旁聽Allen, SF, SF, CH 4人共18人
整個聚會活動流程如下:
• Redewendung (Ting),請參考Redewendung 2009年4月5日內容
• 德國歐洲大事 (HC): G20, Inzest-Vater, Bahn-Spähskandal (請參考2009年4月5日HC 張貼於"讀書會會議" 報告內容)
繼續閱讀...
05 4月, 2009
《德國 / 歐洲新聞》/ 《台灣新聞》張貼者: HC
* Was ist G 20?
ist die Kurzform für die „Gruppe der zwanzig wichtigsten Industrie- und Schwellenländer“ - einen informellen Zusammenschluss aus 19 Staaten und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zur Lösung globaler, vornehmlich wirtschaftlicher Probleme wie der derzeitigen Finanzmarktkrise . Die Staaten werden dabei von ihren Finanzministern und Zentralbank -Präsidenten vertreten, für die EU nimmt an G-20-Treffen der EU-Ratspräsident und der Präsident der Europäischen Zentralbank teil. Auch die Weltbank und der Internationale Währungsfonds entsenden Vertreter.
Wann:2. April 2009
Wer:Die G 20 vertritt rund 85 Prozent der weltweiten Wirtschaftsleistung, gut vier Fünftel des Welthandels und mehr als zwei Drittel der Weltbevölkerung.
Im Unterschied zur G 7 sind in der G 20 auch Schwellenländer vertreten. Neben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gehören die 19 Staaten Argentinien , Australien , Brasilien , China , Deutschland , Frankreich , Großbritannien , Kanada , Indien , Indonesien , Italien , Japan , Mexiko , Russland , Saudi-Arabien , Südafrika , Südkorea , Türkei und die USA dazu.
Wo:London (2009). Die Gruppe der Zwanzig bildete sich Ende der 90er Jahre in Reaktion auf die Finanzkrisen in Asien , Brasilien und Russland . Sie trat erstmals im Dezember 1999 in Berlin zusammen.
Ergebnisse:Neue Weltordnung gegen die Krise
Staaten stellen 5000 Milliarden Dollar bereit - auch für arme Länder.
Steueroasen kommen auf schwarze Liste - Aus für Bankgeheimnis
Manager-Gehälter sollen künftig Regeln unterliegen
Finanzmärkte unter Staatsaufsicht.
Wortschazt:
Schwellenländer
Ein Schwellenland ist auf dem Wege zur Industrialisierung工業化, gemessen an wirtschaftlichen Entwicklungsindikatoren發展指標. In diesem Stadium ist ein Schwellenland durch einen weitgehenden Umbau der Wirtschaftsstrukturen經濟結構 gekennzeichnet, der von der Agrarwirtschaft農業經濟 zur Industrialisierung führt.
新興工業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NICs)
* Inzest-Vater von Amstetten kerkerte seine Tochter 24 Jahre lang ein
Wer:Josef Fritzl : „…den erfolgreichen Ingenieur und Immobilienmakler, den honorigen Amstettener Bürger gegeben… er unter Tage Gott spielte.“
Wo:Amstetten - St. Pölten - ein kleinen Landeshauptstadt von Niederösterreich (Linz ca. 50 KM→ Amstetten – ca.131 Km→Wien)
Was:24 Jahre lang hatte Fritzl seine Tochter E. im Keller seines Hauses gefangen gehalten. 24 Jahre hat er sie mindestens jeden zweiten Tag vergewaltigt und sieben Kinder mit ihr gezeugt.
Wortschazt:
1. Inzest, der:
der (vorbotenne) Geschlechtsverkehr zwischen zwei Personen, die eng verwandt sind, z.B. zwischen Bruder u. Schwester~~Blutschande, die
2. einkerkern; kerkerte ein, hat eingekerkert:vt.
j-n in e-n Kerker sperren
Einkerkerung, die
3. vergewaltigen; vergewaltigte, hat vergewaltigt:vt.
j-n v. j-n (mst e-e Frau) zum Sex zwingen
Vergewaltigung, die; Vergewaltiger, der
* BAHN-SPÄHSKANDAL
Wer:Hartmut Mehdorn, Bahn-Chef
Was:Bahn-Späh-Projekte
* Daten-Affäre bei Airbus: Alle Konten von Mitarbeitern überprüft
Wie die Deutsche Bahn und die Deutsche Telekom hat nach Informationen des Hamburger Abendblatts auch Airbus Deutschland die Kontodaten seiner Mitarbeiter flächendeckend heimlich überprüft. Im Jahr 2007 wurden die Kontonummern aller Beschäftigten mit den Kontonummern von Zulieferern abgeglichen. Ziel war es herauszufinden, ob sich Beschäftigte illegal bereichern.
Airbus bestätigte gestern Abend die Abendblatt-Informationen. Erst 2008 habe man den Betriebsrat über die Spähaktion unterrichtet.
* 22.000 Beschäftigte bei Airbus überprüft
Wortschazt:
spähen; spähte, hat gespäht:vt.
1. (irgendwohin) s. Heimlich u. genau nach jßm / etw. Sehen
2. nach j-m / etw. Ausschau halten
3. heimlich e-n Feind beobachten
Späh-, -patrouille, -trupp, der Späher
資料來源:
http://www.spiegel.de/
http://www.abendblatt.de/
wikipedia
Langenscheidt Großewörtebuch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台灣新聞》
人:郭冠英 /「范蘭欽」郭冠英曾任職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組長
地:台灣 / 加拿大多倫多
事:「自稱高級的外省人」、「陳儀行仁政…起了二二八」,「台灣鬼島」、「台巴子」
1. 在2月28日的人民日報台灣版發表「被掩蓋的真相…陳儀 是非魔癡228」。大為陳儀抱屈,並把所有台灣人抹黑為暴民,稱讚蔣介石、陳儀下令屠殺湍台灣人是極對的處理方式。
2. 在「繞不出的圓環」中,自稱是高級的外省人,並極端鄙視台灣庶民文化。
3. 在「馬郝千萬當心!」台獨份子會破壞纜車中,把支持台獨的視為罪犯,並認為台灣人是低等族群,大讚戒嚴是管制高犯罪危險群的隔離政策。最後更說,貓纜如果有問題,一定是台獨分子的破壞。
4. 在「一切不幸,唯中是問中」,他說當年來台灣的中央官屬,軍公教,其水準確實比台灣人高很多,還把支持台獨的人都說是倭寇。
5. 在「臺巴子要專政」中,支持中國用武力解放台灣後,實行鎮反肅反,屠殺所有台灣人。
在新聞局宣布將郭冠英停職的同時,返回加拿大辦理交接的郭冠英卻出現在電視新聞上,坦承自己就是「范蘭欽」。新聞局在取得郭冠英的書面報告後,不到4小時就再次召開考績會,決定向郭冠英開鍘,以言行不檢、蓄意欺瞞,嚴重損害公務人員及政府聲譽為由,記2大過免職。
● 人: 澳洲昆士蘭旅遊局「全世界最棒工作」外卡候選人揭曉,來自台灣從事翻譯工作的台灣女生王秀毓以十五萬最高票,晉級大堡礁保育員十一強決選。
2009年3月26日 來自台灣的王秀毓(Clare)以網路第一高票取得「全世界最棒工作」─澳洲大堡礁保育員的外卡候選人。若能打敗其它十位競爭者,她將可獲得六個月十五萬澳幣(約台幣三百五十萬元)的工作。世界最棒工作最後決選16人,角逐在澳洲北方漢密頓島(Hamilton Island)6個月的高薪保育員工作,工作自七月一日起,共計六個月。昆士蘭省主辦單位說,全球初選50人(由總數3萬4684名申請者當中篩選而出)名單太優秀,迫使官員將原本最後的10人名單增加到15人。
人: 葉由根。
匈牙利籍神父、新竹縣天主教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創辦人,奉獻台灣五十四年,匈牙利籍神父葉由根遺願是將大體捐給輔仁大學醫學院研究,也成為輔大創校以來首位外籍大體老師。葉由根來台54年,1975年在新竹創辦北台灣第一所啟智教養中心「仁愛啟智中心」,曾獲醫療奉獻獎和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等肯定,17日病逝,享壽99歲。
二十五歲那年,葉由根在德國念完大學回到匈牙利,適逢教會召募人員到中國傳福音,在六十個報名者當中,葉由根是六位錄取者之一。一九三六年,他踏上了中國河北省的土地。透過紅十字會的協助,葉由根在河北辦了一家醫院,那時,黃河邊流行一種被蚊子咬過之後的傳染病,病人九成都死亡,葉由根從美國拿來一種藥,治好了九成的病患。只因說了一句「有臺灣才有希望」,葉由根不見容於中共,幾經迫害,於一九五五年將他驅逐出境,葉由根直接轉進臺灣,在嘉義開了一家「貧民醫院」近二十年,臺灣經濟起飛,大家都有錢上大醫院,「貧民醫院」自然就結束了。
民國六十四、七十二年,曾獲前總統李登輝頒授大綬景星勳章、行政院衛生署頒發醫療奉獻獎的葉由根神父先後在新竹市設立仁愛啟智中心,在新竹縣關西鎮設立華光智能發展中心,首開桃竹苗地區收容喜憨兒的先例。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通訊社、曾韋禎的部落格、yahoo新聞、法新社
繼續閱讀...
ist die Kurzform für die „Gruppe der zwanzig wichtigsten Industrie- und Schwellenländer“ - einen informellen Zusammenschluss aus 19 Staaten und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zur Lösung globaler, vornehmlich wirtschaftlicher Probleme wie der derzeitigen Finanzmarktkrise . Die Staaten werden dabei von ihren Finanzministern und Zentralbank -Präsidenten vertreten, für die EU nimmt an G-20-Treffen der EU-Ratspräsident und der Präsident der Europäischen Zentralbank teil. Auch die Weltbank und der Internationale Währungsfonds entsenden Vertreter.
Wann:2. April 2009
Wer:Die G 20 vertritt rund 85 Prozent der weltweiten Wirtschaftsleistung, gut vier Fünftel des Welthandels und mehr als zwei Drittel der Weltbevölkerung.
Im Unterschied zur G 7 sind in der G 20 auch Schwellenländer vertreten. Neben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gehören die 19 Staaten Argentinien , Australien , Brasilien , China , Deutschland , Frankreich , Großbritannien , Kanada , Indien , Indonesien , Italien , Japan , Mexiko , Russland , Saudi-Arabien , Südafrika , Südkorea , Türkei und die USA dazu.
Wo:London (2009). Die Gruppe der Zwanzig bildete sich Ende der 90er Jahre in Reaktion auf die Finanzkrisen in Asien , Brasilien und Russland . Sie trat erstmals im Dezember 1999 in Berlin zusammen.
Ergebnisse:Neue Weltordnung gegen die Krise
Staaten stellen 5000 Milliarden Dollar bereit - auch für arme Länder.
Steueroasen kommen auf schwarze Liste - Aus für Bankgeheimnis
Manager-Gehälter sollen künftig Regeln unterliegen
Finanzmärkte unter Staatsaufsicht.
Wortschazt:
Schwellenländer
Ein Schwellenland ist auf dem Wege zur Industrialisierung工業化, gemessen an wirtschaftlichen Entwicklungsindikatoren發展指標. In diesem Stadium ist ein Schwellenland durch einen weitgehenden Umbau der Wirtschaftsstrukturen經濟結構 gekennzeichnet, der von der Agrarwirtschaft農業經濟 zur Industrialisierung führt.
新興工業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NICs)
* Inzest-Vater von Amstetten kerkerte seine Tochter 24 Jahre lang ein
Wer:Josef Fritzl : „…den erfolgreichen Ingenieur und Immobilienmakler, den honorigen Amstettener Bürger gegeben… er unter Tage Gott spielte.“
Wo:Amstetten - St. Pölten - ein kleinen Landeshauptstadt von Niederösterreich (Linz ca. 50 KM→ Amstetten – ca.131 Km→Wien)
Was:24 Jahre lang hatte Fritzl seine Tochter E. im Keller seines Hauses gefangen gehalten. 24 Jahre hat er sie mindestens jeden zweiten Tag vergewaltigt und sieben Kinder mit ihr gezeugt.
Wortschazt:
1. Inzest, der:
der (vorbotenne) Geschlechtsverkehr zwischen zwei Personen, die eng verwandt sind, z.B. zwischen Bruder u. Schwester~~Blutschande, die
2. einkerkern; kerkerte ein, hat eingekerkert:vt.
j-n in e-n Kerker sperren
Einkerkerung, die
3. vergewaltigen; vergewaltigte, hat vergewaltigt:vt.
j-n v. j-n (mst e-e Frau) zum Sex zwingen
Vergewaltigung, die; Vergewaltiger, der
* BAHN-SPÄHSKANDAL
Wer:Hartmut Mehdorn, Bahn-Chef
Was:Bahn-Späh-Projekte
* Daten-Affäre bei Airbus: Alle Konten von Mitarbeitern überprüft
Wie die Deutsche Bahn und die Deutsche Telekom hat nach Informationen des Hamburger Abendblatts auch Airbus Deutschland die Kontodaten seiner Mitarbeiter flächendeckend heimlich überprüft. Im Jahr 2007 wurden die Kontonummern aller Beschäftigten mit den Kontonummern von Zulieferern abgeglichen. Ziel war es herauszufinden, ob sich Beschäftigte illegal bereichern.
Airbus bestätigte gestern Abend die Abendblatt-Informationen. Erst 2008 habe man den Betriebsrat über die Spähaktion unterrichtet.
* 22.000 Beschäftigte bei Airbus überprüft
Wortschazt:
spähen; spähte, hat gespäht:vt.
1. (irgendwohin) s. Heimlich u. genau nach jßm / etw. Sehen
2. nach j-m / etw. Ausschau halten
3. heimlich e-n Feind beobachten
Späh-, -patrouille, -trupp, der Späher
資料來源:
http://www.spiegel.de/
http://www.abendblatt.de/
wikipedia
Langenscheidt Großewörtebuch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台灣新聞》
人:郭冠英 /「范蘭欽」郭冠英曾任職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組長
地:台灣 / 加拿大多倫多
事:「自稱高級的外省人」、「陳儀行仁政…起了二二八」,「台灣鬼島」、「台巴子」
1. 在2月28日的人民日報台灣版發表「被掩蓋的真相…陳儀 是非魔癡228」。大為陳儀抱屈,並把所有台灣人抹黑為暴民,稱讚蔣介石、陳儀下令屠殺湍台灣人是極對的處理方式。
2. 在「繞不出的圓環」中,自稱是高級的外省人,並極端鄙視台灣庶民文化。
3. 在「馬郝千萬當心!」台獨份子會破壞纜車中,把支持台獨的視為罪犯,並認為台灣人是低等族群,大讚戒嚴是管制高犯罪危險群的隔離政策。最後更說,貓纜如果有問題,一定是台獨分子的破壞。
4. 在「一切不幸,唯中是問中」,他說當年來台灣的中央官屬,軍公教,其水準確實比台灣人高很多,還把支持台獨的人都說是倭寇。
5. 在「臺巴子要專政」中,支持中國用武力解放台灣後,實行鎮反肅反,屠殺所有台灣人。
在新聞局宣布將郭冠英停職的同時,返回加拿大辦理交接的郭冠英卻出現在電視新聞上,坦承自己就是「范蘭欽」。新聞局在取得郭冠英的書面報告後,不到4小時就再次召開考績會,決定向郭冠英開鍘,以言行不檢、蓄意欺瞞,嚴重損害公務人員及政府聲譽為由,記2大過免職。
● 人: 澳洲昆士蘭旅遊局「全世界最棒工作」外卡候選人揭曉,來自台灣從事翻譯工作的台灣女生王秀毓以十五萬最高票,晉級大堡礁保育員十一強決選。
2009年3月26日 來自台灣的王秀毓(Clare)以網路第一高票取得「全世界最棒工作」─澳洲大堡礁保育員的外卡候選人。若能打敗其它十位競爭者,她將可獲得六個月十五萬澳幣(約台幣三百五十萬元)的工作。世界最棒工作最後決選16人,角逐在澳洲北方漢密頓島(Hamilton Island)6個月的高薪保育員工作,工作自七月一日起,共計六個月。昆士蘭省主辦單位說,全球初選50人(由總數3萬4684名申請者當中篩選而出)名單太優秀,迫使官員將原本最後的10人名單增加到15人。
人: 葉由根。
匈牙利籍神父、新竹縣天主教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創辦人,奉獻台灣五十四年,匈牙利籍神父葉由根遺願是將大體捐給輔仁大學醫學院研究,也成為輔大創校以來首位外籍大體老師。葉由根來台54年,1975年在新竹創辦北台灣第一所啟智教養中心「仁愛啟智中心」,曾獲醫療奉獻獎和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等肯定,17日病逝,享壽99歲。
二十五歲那年,葉由根在德國念完大學回到匈牙利,適逢教會召募人員到中國傳福音,在六十個報名者當中,葉由根是六位錄取者之一。一九三六年,他踏上了中國河北省的土地。透過紅十字會的協助,葉由根在河北辦了一家醫院,那時,黃河邊流行一種被蚊子咬過之後的傳染病,病人九成都死亡,葉由根從美國拿來一種藥,治好了九成的病患。只因說了一句「有臺灣才有希望」,葉由根不見容於中共,幾經迫害,於一九五五年將他驅逐出境,葉由根直接轉進臺灣,在嘉義開了一家「貧民醫院」近二十年,臺灣經濟起飛,大家都有錢上大醫院,「貧民醫院」自然就結束了。
民國六十四、七十二年,曾獲前總統李登輝頒授大綬景星勳章、行政院衛生署頒發醫療奉獻獎的葉由根神父先後在新竹市設立仁愛啟智中心,在新竹縣關西鎮設立華光智能發展中心,首開桃竹苗地區收容喜憨兒的先例。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通訊社、曾韋禎的部落格、yahoo新聞、法新社
繼續閱讀...
29 3月,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三月會議紀錄
漢堡台灣讀書會三月份聚會會議紀錄
聚會地點: C Yao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1430-1630
與會會員 Laura, HC, JH, PH, HM, LP, C Yao, Nono 媽咪, Ting, Dr. Chi, HN, CT, CP
旁聽: Honda (共14人)
由於多位遲到, 此次聚會於15: 00才正式開始. 下回請大家守時。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C Yao 家
聚會時間: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1430-1630
與會會員 Laura, HC, JH, PH, HM, LP, C Yao, Nono 媽咪, Ting, Dr. Chi, HN, CT, CP
旁聽: Honda (共14人)
由於多位遲到, 此次聚會於15: 00才正式開始. 下回請大家守時。
繼續閱讀...
28 3月, 2009
26 3月, 2009
23 3月, 2009
2009年3月15日 漢堡臺灣讀書會聚會 口頭報告之書面整理
《德國之聲》張丹紅事件 -- 職業道德與個人言論自由,孰重孰輕?
報告人:尚義
一、關鍵人物:
張丹紅,《德國之聲》前中文部副主任。
魏京生,旅居美國之中國異議人士。
王容芬,旅居德國之中國異議人士,社會學家。
何清漣,旅居美國之中國異議人士,經濟學家。
《德國之聲》台長 貝特曼 (Erik Bettermann)
繼續閱讀...
報告人:尚義
一、關鍵人物:
張丹紅,《德國之聲》前中文部副主任。
魏京生,旅居美國之中國異議人士。
王容芬,旅居德國之中國異議人士,社會學家。
何清漣,旅居美國之中國異議人士,經濟學家。
《德國之聲》台長 貝特曼 (Erik Bettermann)
繼續閱讀...
15. Mrz.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德國大事報告
報告人 Nono媽咪
3月3日
Einsturz in Köln – Die angekündigte(有事先預料)Katastrophe. Ein Frührer Mitarbeiter des Stadtarchivs erhebt schwere vorwürfe.
Es gab schon lange Setzrisse im Keller. Nun wurde ein einmaliger Kulturschatz zerstört. In Köln lagen Originaldokumente aus 1000 Jahren Stadtgeschichte.
3月11日
Amoklauf in einer Realschule entsetet Detschland. 17- Jähriger tötet 15 Schüler, Lehrer und Passanten. Selbstmord mit Kopfschuss.
Baden-Württemberg邦,Stuttgart近郊一處Winnenden Albertville-Realschule發生校園濫殺事件。17歲少年Tim K.到母校射殺昔日同窗!受害者9位學生(其 中8名是女生)3位老師及3位路人!
而在2002年4月26日,位於德國(Gutenberg-Gymnasium in Erfurt)中部城市埃爾福特的古騰堡中學發生校園槍擊案. 凶手施泰因豪爾(Robert Steinhäuser)自殺前共有16人死亡,受害者多數為學校教師。
另一事件,2006年同樣發生的校園喋血事件(Emsdetten) ,請參看CP最新報告『德國校園暴力有多嚴重?』一文。
繼續閱讀...
3月3日
Einsturz in Köln – Die angekündigte(有事先預料)Katastrophe. Ein Frührer Mitarbeiter des Stadtarchivs erhebt schwere vorwürfe.
Es gab schon lange Setzrisse im Keller. Nun wurde ein einmaliger Kulturschatz zerstört. In Köln lagen Originaldokumente aus 1000 Jahren Stadtgeschichte.
3月11日
Amoklauf in einer Realschule entsetet Detschland. 17- Jähriger tötet 15 Schüler, Lehrer und Passanten. Selbstmord mit Kopfschuss.
Baden-Württemberg邦,Stuttgart近郊一處Winnenden Albertville-Realschule發生校園濫殺事件。17歲少年Tim K.到母校射殺昔日同窗!受害者9位學生(其 中8名是女生)3位老師及3位路人!
而在2002年4月26日,位於德國(Gutenberg-Gymnasium in Erfurt)中部城市埃爾福特的古騰堡中學發生校園槍擊案. 凶手施泰因豪爾(Robert Steinhäuser)自殺前共有16人死亡,受害者多數為學校教師。
另一事件,2006年同樣發生的校園喋血事件(Emsdetten) ,請參看CP最新報告『德國校園暴力有多嚴重?』一文。
繼續閱讀...
21 3月, 2009
德國的中小學生笨嗎?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5期2008年十一月號, P. 148-156)
「德國的中小學生笨嗎?」 (Sind deutsche Schüler doof?) 是德國2001年12月出刊的明鏡(Spiegel)雜誌的封面主題所下的標題, 這是德國社會對於2000年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於對全球32個會員國中的二十六萬五千個十五歲學生做了一次「全球學生評估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比薩 (PISA) 做出的反應。在這一次的成績公佈後, 德國學生的表現出人意料的低, 不只是閱讀能力差、數學能力令人不滿意、自然科學知識也不足, 德國社會用「比薩驚嚇」(PISA-Schock) 來形容德國人不可置信的挫敗感,
繼續閱讀...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5期2008年十一月號, P. 148-156)
「德國的中小學生笨嗎?」 (Sind deutsche Schüler doof?) 是德國2001年12月出刊的明鏡(Spiegel)雜誌的封面主題所下的標題, 這是德國社會對於2000年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於對全球32個會員國中的二十六萬五千個十五歲學生做了一次「全球學生評估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比薩 (PISA) 做出的反應。在這一次的成績公佈後, 德國學生的表現出人意料的低, 不只是閱讀能力差、數學能力令人不滿意、自然科學知識也不足, 德國社會用「比薩驚嚇」(PISA-Schock) 來形容德國人不可置信的挫敗感,
繼續閱讀...
20 3月, 2009
16 3月, 2009
德國校園暴力問題有多嚴重?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6期2008年十二月號, P. 125-132)
2006年十一月在德國西北部維斯特法倫省的一個平靜小鎮恩姆斯德藤(Emsdetten) 發生了一個駭人聽聞的校園喋血案件: 十八歲青年巴斯強 (Basitian)拿槍掃射他以前的37位同班同學和老師, 其中多位受重傷, 巴斯強最後舉槍自盡。 德國稱這樣的人為「Amokläufer」(英文amok, amuck), 指的是橫衝直撞的發瘋殺人狂。 警察和專家再度呼籲要求加強德國境內的槍械管制條例, 不然為何巴斯強如何能從網站順利購得槍支而造成這起不幸呢? 然而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年輕人掃射學校師生的殘暴心態,
繼續閱讀...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6期2008年十二月號, P. 125-132)
2006年十一月在德國西北部維斯特法倫省的一個平靜小鎮恩姆斯德藤(Emsdetten) 發生了一個駭人聽聞的校園喋血案件: 十八歲青年巴斯強 (Basitian)拿槍掃射他以前的37位同班同學和老師, 其中多位受重傷, 巴斯強最後舉槍自盡。 德國稱這樣的人為「Amokläufer」(英文amok, amuck), 指的是橫衝直撞的發瘋殺人狂。 警察和專家再度呼籲要求加強德國境內的槍械管制條例, 不然為何巴斯強如何能從網站順利購得槍支而造成這起不幸呢? 然而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年輕人掃射學校師生的殘暴心態,
繼續閱讀...
14 3月, 2009
12 3月, 2009
德國快速的大學生工廠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2 期, 2008年八月號, P. 172-179)
德國2008年四月出刊的明鏡 (Spiegel) 雜誌當期的封面主題「快速的大學生工廠」(Die Turbo-Uni), 描述了德國大學改制後的混亂局面。起因是大學修業年限有了革命性的變化, 各項連帶的革新方案也紛紛出爐。德國以往大學畢業就授以碩士學位 (Magister), 大學學生研讀課程以「長期抗戰」為一大特色, 動則六年, 十年以上的學生生涯稀鬆平常, 而因此所耗費的歲月和教育資源早為人詬病。 歷經長年的討論, 終於赴諸行動進行整合變革, 總結, 就是「吊兒郎當的舊日大學學程已經服役期滿」 (Das Bummelstudium hat ausgedient), 其中引入學士制度, 一切在講求效率的前提下, 新制下的大學生只能在教室聽課作筆記, 到圖書館寫報告應付考試, 疲於奔命。
繼續閱讀...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2 期, 2008年八月號, P. 172-179)
德國2008年四月出刊的明鏡 (Spiegel) 雜誌當期的封面主題「快速的大學生工廠」(Die Turbo-Uni), 描述了德國大學改制後的混亂局面。起因是大學修業年限有了革命性的變化, 各項連帶的革新方案也紛紛出爐。德國以往大學畢業就授以碩士學位 (Magister), 大學學生研讀課程以「長期抗戰」為一大特色, 動則六年, 十年以上的學生生涯稀鬆平常, 而因此所耗費的歲月和教育資源早為人詬病。 歷經長年的討論, 終於赴諸行動進行整合變革, 總結, 就是「吊兒郎當的舊日大學學程已經服役期滿」 (Das Bummelstudium hat ausgedient), 其中引入學士制度, 一切在講求效率的前提下, 新制下的大學生只能在教室聽課作筆記, 到圖書館寫報告應付考試, 疲於奔命。
繼續閱讀...
07 3月, 2009
空軍樂隊參加布萊梅2009年第45屆國際音樂展演出電視錄影轉播通知
※3月8日週日晚間8:15分首次在北德電視台(NDR)播放
***按此觀賞Luftwaffeband Schau 1/2
***按此觀賞Luftwaffeband Schau 2/2
照片翻拍自NDR Fernsehen
第45屆布萊梅國際音樂展應邀參加演出國家有德國、英國、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台灣、美國等9國10個樂隊,同台於1月22日至25日在布萊梅AWD-Dome演出6場。我國空軍樂隊繼2006年國防部示範樂隊歷史性首度出國訪演後,獲得主辦單位邀請參加這個世界最大室內軍樂節演出,也獲現場約3萬名觀眾的讚譽。
我國駐德代表魏武煉於1月22日開幕演出前慰問空軍樂隊官兵,勉勵並感謝該團為國爭光,並訪視我國文化攤位。
新聞來源: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漢堡辦事處
相關資訊:台灣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空軍樂隊由領隊李潔文上校率團一行50人參加布萊梅國際音樂展期間參與彩排及演出,每日準備及演出時間甚長,備極辛勞,由於參與官兵全力以赴,演出非常成功,不僅主辦單位甚表滿意,觀眾亦主動向我團人員及前來觀賞之僑胞道賀。空軍樂隊此行成功達成國民外交等任務,拓展我軍事音樂文化交流,行程順利圓滿,載譽歸國。
布萊梅國際音樂展係由「德國照料戰爭犧牲者墳塚民間聯盟」布萊梅分會主辦,該聯盟 是歐洲知名人道關懷組織,成員約130萬人,工作人員約1萬1千人,工作範圍廣含全歐及北非等44國,照料之墳場約830個,共約190萬戰爭受難者,該組織藉由照料戰爭
受難者墳塚提醒世人牢記歷史教訓,並使世人對戰爭及暴力之嚴重後果有更深之認識。該樂展每年辦理已長達45年歷史,在歐洲深獲重視並為最重要之銅管音樂節慶活動之一,演出門票結餘均作為該組織活動經費,參加演出樂隊都是義務演出。
布萊梅國際音樂展本年第45屆節目及相關活動已經錄影,將於本年3月8日起於年內在德國第三電視台播出9次,敬請僑胞朋友屆時留意播放時間觀賞。
繼續閱讀...
***按此觀賞Luftwaffeband Schau 2/2
第45屆布萊梅國際音樂展應邀參加演出國家有德國、英國、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台灣、美國等9國10個樂隊,同台於1月22日至25日在布萊梅AWD-Dome演出6場。我國空軍樂隊繼2006年國防部示範樂隊歷史性首度出國訪演後,獲得主辦單位邀請參加這個世界最大室內軍樂節演出,也獲現場約3萬名觀眾的讚譽。
我國駐德代表魏武煉於1月22日開幕演出前慰問空軍樂隊官兵,勉勵並感謝該團為國爭光,並訪視我國文化攤位。
新聞來源: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漢堡辦事處
相關資訊:台灣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空軍樂隊由領隊李潔文上校率團一行50人參加布萊梅國際音樂展期間參與彩排及演出,每日準備及演出時間甚長,備極辛勞,由於參與官兵全力以赴,演出非常成功,不僅主辦單位甚表滿意,觀眾亦主動向我團人員及前來觀賞之僑胞道賀。空軍樂隊此行成功達成國民外交等任務,拓展我軍事音樂文化交流,行程順利圓滿,載譽歸國。
布萊梅國際音樂展係由「德國照料戰爭犧牲者墳塚民間聯盟」布萊梅分會主辦,該聯盟 是歐洲知名人道關懷組織,成員約130萬人,工作人員約1萬1千人,工作範圍廣含全歐及北非等44國,照料之墳場約830個,共約190萬戰爭受難者,該組織藉由照料戰爭
受難者墳塚提醒世人牢記歷史教訓,並使世人對戰爭及暴力之嚴重後果有更深之認識。該樂展每年辦理已長達45年歷史,在歐洲深獲重視並為最重要之銅管音樂節慶活動之一,演出門票結餘均作為該組織活動經費,參加演出樂隊都是義務演出。
布萊梅國際音樂展本年第45屆節目及相關活動已經錄影,將於本年3月8日起於年內在德國第三電視台播出9次,敬請僑胞朋友屆時留意播放時間觀賞。
繼續閱讀...
【二手書、二手童書交換】
交換一本書,暢讀無限度。
此專欄為漢堡台灣讀書會Blog的網路延伸服務,提供家有閒置不讀之二手書、二手童書的部落格讀者一個交換平台,讓家中的二手書、二手童書不但有更多被閱讀的機會,自己也可以從交換中獲得更多閱讀樂趣。
【二手書、二手童書交換】規則如下︰
一﹑【二手書、二手童書交換】僅為漢堡台灣讀書會部落格為方便部落格讀者,所提供之佈告欄式服務介面,本會不負責二手書、二手童書交換雙方之聯絡及交換細節等事宜。
二﹑請交換雙方自行在本專欄留下聯絡資料等,以便交換之順利進行。
以下訊息請務必填寫︰
1. 書名
2. 作者
3. 種類及內容簡要
4. 數量
5. 你希望交換到的書籍種類
6. 你希望於網上公開之聯絡方式(膩稱、電子郵件等)
三﹑請交換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及誠實誠信原則進行二手書籍交換,如有欺騙等負面行為,一經查證屬實,本部落格會將惡意犯行者資料列入漢堡台灣讀書會警示名單,供讀者向本會提出申請查詢。
四﹑違法取得或違反著作權法、出版法之書籍將觸犯各國法律,請勿以身試法。
五﹑經會員建議,本專欄擴大服務,舉凡家中有閒置、欲出清、欲出賣、欲轉送等物品,亦可於本處張貼,規則細節等則比照規則一至四。(2009年3月16日 新增)
六﹑本規則如有不完善處,本會有隨時修改補充之權利,將不另行通知,敬請留意。
繼續閱讀...
此專欄為漢堡台灣讀書會Blog的網路延伸服務,提供家有閒置不讀之二手書、二手童書的部落格讀者一個交換平台,讓家中的二手書、二手童書不但有更多被閱讀的機會,自己也可以從交換中獲得更多閱讀樂趣。
【二手書、二手童書交換】規則如下︰
一﹑【二手書、二手童書交換】僅為漢堡台灣讀書會部落格為方便部落格讀者,所提供之佈告欄式服務介面,本會不負責二手書、二手童書交換雙方之聯絡及交換細節等事宜。
二﹑請交換雙方自行在本專欄留下聯絡資料等,以便交換之順利進行。
以下訊息請務必填寫︰
1. 書名
2. 作者
3. 種類及內容簡要
4. 數量
5. 你希望交換到的書籍種類
6. 你希望於網上公開之聯絡方式(膩稱、電子郵件等)
三﹑請交換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及誠實誠信原則進行二手書籍交換,如有欺騙等負面行為,一經查證屬實,本部落格會將惡意犯行者資料列入漢堡台灣讀書會警示名單,供讀者向本會提出申請查詢。
四﹑違法取得或違反著作權法、出版法之書籍將觸犯各國法律,請勿以身試法。
五﹑經會員建議,本專欄擴大服務,舉凡家中有閒置、欲出清、欲出賣、欲轉送等物品,亦可於本處張貼,規則細節等則比照規則一至四。(2009年3月16日 新增)
六﹑本規則如有不完善處,本會有隨時修改補充之權利,將不另行通知,敬請留意。
繼續閱讀...
01 3月, 2009
談德國教育家黑曼‧力茲與鄉間教育寄宿學校
談德國教育家黑曼‧力茲與鄉間教育寄宿學校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69 期, 2008年五月號, P. 62-81)
在十九、二十世紀交接的年代,德國史上誕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學校,而其中,1898年由德國教育家黑曼‧力茲(Hermann Lietz 1868-1919)在德國東部風景如畫的哈茲山(Harz)旁的小城鎮伊森堡(Ilsenburg)設立德國第一所鄉間教育寄宿學校,無疑佔有開先河的舉足輕重地位。「鄉間教育寄宿學校」翻譯自德文「Landerziehungsheim」,拆開成三個字:「Land」指的是鄉村、「Erziehung」是教育、「Heim」是家,連綴起來大抵就點出了鄉間教育寄宿學校的特色——設立在遠離大城市偏遠地方,富有「教育」功能,
繼續閱讀...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69 期, 2008年五月號, P. 62-81)
在十九、二十世紀交接的年代,德國史上誕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學校,而其中,1898年由德國教育家黑曼‧力茲(Hermann Lietz 1868-1919)在德國東部風景如畫的哈茲山(Harz)旁的小城鎮伊森堡(Ilsenburg)設立德國第一所鄉間教育寄宿學校,無疑佔有開先河的舉足輕重地位。「鄉間教育寄宿學校」翻譯自德文「Landerziehungsheim」,拆開成三個字:「Land」指的是鄉村、「Erziehung」是教育、「Heim」是家,連綴起來大抵就點出了鄉間教育寄宿學校的特色——設立在遠離大城市偏遠地方,富有「教育」功能,
繼續閱讀...
27 2月, 2009
26 2月, 2009
17. Jan.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由006提供
以下翻譯徵求大家的意見, 若有誤, 請直接於留言版更正. 感謝!!
Das ist kalter Kaffee.
這全是老生常談. (了無新意)
Quatsch mit Soße.
(加強語氣的說法) 簡直是胡說八道
Abwarten und Tee trinken. 現在只能等了
Der Zug ist abgefahren. Oder Dieser Zug ist abgefahren.
(口語) 1.太晚了. 2.沒辦法改變了
Mach dir nicht in die Hose. 嚇得屁股尿流
Das war tote Hose.
(男女間) 甚麼都沒發生, 或者,昨天的Party不好玩
Er hat etwas auf der Pfanne.
In diese Gebiet hat er etwas auf der Pfanne.
他是有兩把刷子的.
Du sollst nach meiner Pfeife tanzen.
你必須跟著我的笛聲跳舞
引申為: 你必須照著我的命令做事.
Ich habe die Nase voll.
Ich habe die Schnauze voll.
1.對某人或某事感到厭煩 2.我真是受夠了
Du sollst mal auf die Kacke hauen.
你不要一直忍氣吞聲. (要適時反擊)
Er hat Blut geleckt.
1. 對某事物發生興趣 2.發現樂趣所在
Er hat Nerven wie Drahtseil
1.不會為小事驚慌失措 2.神經非常健全
繼續閱讀...
以下翻譯徵求大家的意見, 若有誤, 請直接於留言版更正. 感謝!!
Das ist kalter Kaffee.
這全是老生常談. (了無新意)
Quatsch mit Soße.
(加強語氣的說法) 簡直是胡說八道
Abwarten und Tee trinken. 現在只能等了
Der Zug ist abgefahren. Oder Dieser Zug ist abgefahren.
(口語) 1.太晚了. 2.沒辦法改變了
Mach dir nicht in die Hose. 嚇得屁股尿流
Das war tote Hose.
(男女間) 甚麼都沒發生, 或者,昨天的Party不好玩
Er hat etwas auf der Pfanne.
In diese Gebiet hat er etwas auf der Pfanne.
他是有兩把刷子的.
Du sollst nach meiner Pfeife tanzen.
你必須跟著我的笛聲跳舞
引申為: 你必須照著我的命令做事.
Ich habe die Nase voll.
Ich habe die Schnauze voll.
1.對某人或某事感到厭煩 2.我真是受夠了
Du sollst mal auf die Kacke hauen.
你不要一直忍氣吞聲. (要適時反擊)
Er hat Blut geleckt.
1. 對某事物發生興趣 2.發現樂趣所在
Er hat Nerven wie Drahtseil
1.不會為小事驚慌失措 2.神經非常健全
繼續閱讀...
12. Feb.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12.02.2009由HL提供
1. „Frabe bekennen“ 表明立場
„Es ist an der Zeit, Frabe zu bekennen!“
Es ist an der Zeit, zu zeigen, auf welcher Seite man steht.
2 . „Aus einer Mücke einen Elefanten machen“ 小題大作
3. „Jemanden übers Ohr hauen“ 欺詐
„Nein, das hier ist viel zu teuer. Diese Gauner wollen doch nur die Touristen übers Ohr hauen!“ (Betrügen)
4. Er kommt „Mit einem lachenden und einem weinenden Auge“ davon.
半喜半憂 (喜憂參半)
5. „Kalte Füße bekommen“ 臨陣退出
6. „Im Stich lassen“ 棄之不顧, 拋棄不顧
7. „Lampenfieber“ 上場前的緊張
8. „Alles für die Katz“ „Umsonst“ 白忙一場
9. „Wo drückt denn der Schuh? 心中之憂慮
10. „Den Faden verlieren“ 忘了先前所言, 不能繼續. 忘了說到哪兒了
繼續閱讀...
1. „Frabe bekennen“ 表明立場
„Es ist an der Zeit, Frabe zu bekennen!“
Es ist an der Zeit, zu zeigen, auf welcher Seite man steht.
2 . „Aus einer Mücke einen Elefanten machen“ 小題大作
3. „Jemanden übers Ohr hauen“ 欺詐
„Nein, das hier ist viel zu teuer. Diese Gauner wollen doch nur die Touristen übers Ohr hauen!“ (Betrügen)
4. Er kommt „Mit einem lachenden und einem weinenden Auge“ davon.
半喜半憂 (喜憂參半)
5. „Kalte Füße bekommen“ 臨陣退出
6. „Im Stich lassen“ 棄之不顧, 拋棄不顧
7. „Lampenfieber“ 上場前的緊張
8. „Alles für die Katz“ „Umsonst“ 白忙一場
9. „Wo drückt denn der Schuh? 心中之憂慮
10. „Den Faden verlieren“ 忘了先前所言, 不能繼續. 忘了說到哪兒了
繼續閱讀...
25 2月, 2009
「雲門舞集」林懷民先生榮獲德國Movimentos國際舞蹈獎「終身成就獎」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榮獲德國Movimentos國際舞蹈獎「終身成就獎」,雲門並應邀參加第7屆Movimentos國際舞蹈藝術節演出。
新聞來源: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漢堡辦事處
我國國際著名「雲門舞集」創辦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先生榮獲德國福斯汽車公司(Volkswagen)主辦,德法文化電視台(ARTE)及德國第二電視台(ZDF)協辦的
Movimentos國際舞蹈獎「終身成就獎」,將於本(98)年5月12日在德國下薩克森邦伍爾斯堡(Wolfsburg)汽車城舉辦第7屆Movimentos國際舞蹈藝術節開幕典禮接受頒獎,雲門並應邀於開幕匯演中演出「狂草」選粹。此外,雲門也將於5月15至17日在該舞蹈節演出舞作「白」的歐洲首演三場。
Movimentos國際舞蹈獎每5年頒發一次,97年11月20日宣布林懷民先生獲得第2屆「終身成就獎」。
2004年首次頒獎,法國編舞大師Maurice Béjart獲得「終身成就獎」。該獎讚揚林懷民先生是偉大舞蹈創作者,與William Forsythe、George Balanchine、Maurice Béjart及Birgit Cullberg等同屬世紀級藝術大師。
林懷民先生的舞蹈汲取中華舞蹈及戲劇傳統,融合西方文化及當代藝術,編創出具現代感的舞作,為國際舞壇敬重,獲頒該獎。
林懷民先生獲得Movimentos國際舞蹈獎的殊榮,「雲門舞集」並將在下薩克森邦伍爾斯堡(Wolfsburg)汽車城第7屆Movimentos舞蹈藝術節演出,機會難得,歡迎僑胞朋友屆時自行購票前往觀賞共襄盛舉。
Movimentos舞蹈藝術節活動及購票資訊網址:http://www.movimentos.de
「雲門舞集」網址:http://www.cloudgate.org.tw/
Preis fur Lebenswerk an den Choreograph Lin Hwai-Min auf der Movimentos 2009
Vom 14. April bis zum 31. Mai 2009 veranstaltet die Autostadt in Wolfsburg zum siebten Mal die Movimentos Festwochen. Ein Höhepunkt in diesem Jahr ist der Internationale Movimentos Tanzpreis, den die Autostadt gemeinsam mit dem ZDF und ARTE zum zweiten Mal am Dienstag, den 12. Mai 2009 verleiht. Am Donnerstag, den 14. Mai 2009, wird die Veranstaltung um 22.30 Uhr auf ARTE
ausgestrahlt.
Geehrt wird der große taiwanische Choreograph Lin Hwai-min, der durch seine Verbindung der chinesischen Tanz- und Theatertradition mit der abendländischen Kultur und der modernen Kunst den zeitgenössischen Tanz entscheidend beeinflusst und weiterentwickelt hat.
Sein von ihm 1973 gegründetes Cloud Gate Dance Theater of Taiwan wird bei den diesjährigen Movimentos Festwochen mit dem Choreographie-Zyklus“White“ zu erleben sein am:
15., 16. und 17. Mai, jeweils 20.00 Uhr im KraftWerk (Tickets 8-40 Euro)
15. Mai, ca. 19.15 Uhr, Kraftwerk:
Werkeinführung mit Jürgen Wilcke und Bernd Kauffmann
Karten unter: http://www.movimentos.de
Weitere Information unter: http://www.cloudgate.org.tw/
繼續閱讀...
新聞來源: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漢堡辦事處
我國國際著名「雲門舞集」創辦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先生榮獲德國福斯汽車公司(Volkswagen)主辦,德法文化電視台(ARTE)及德國第二電視台(ZDF)協辦的
Movimentos國際舞蹈獎「終身成就獎」,將於本(98)年5月12日在德國下薩克森邦伍爾斯堡(Wolfsburg)汽車城舉辦第7屆Movimentos國際舞蹈藝術節開幕典禮接受頒獎,雲門並應邀於開幕匯演中演出「狂草」選粹。此外,雲門也將於5月15至17日在該舞蹈節演出舞作「白」的歐洲首演三場。
Movimentos國際舞蹈獎每5年頒發一次,97年11月20日宣布林懷民先生獲得第2屆「終身成就獎」。
2004年首次頒獎,法國編舞大師Maurice Béjart獲得「終身成就獎」。該獎讚揚林懷民先生是偉大舞蹈創作者,與William Forsythe、George Balanchine、Maurice Béjart及Birgit Cullberg等同屬世紀級藝術大師。
林懷民先生的舞蹈汲取中華舞蹈及戲劇傳統,融合西方文化及當代藝術,編創出具現代感的舞作,為國際舞壇敬重,獲頒該獎。
林懷民先生獲得Movimentos國際舞蹈獎的殊榮,「雲門舞集」並將在下薩克森邦伍爾斯堡(Wolfsburg)汽車城第7屆Movimentos舞蹈藝術節演出,機會難得,歡迎僑胞朋友屆時自行購票前往觀賞共襄盛舉。
Movimentos舞蹈藝術節活動及購票資訊網址:http://www.movimentos.de
「雲門舞集」網址:http://www.cloudgate.org.tw/
Preis fur Lebenswerk an den Choreograph Lin Hwai-Min auf der Movimentos 2009
Vom 14. April bis zum 31. Mai 2009 veranstaltet die Autostadt in Wolfsburg zum siebten Mal die Movimentos Festwochen. Ein Höhepunkt in diesem Jahr ist der Internationale Movimentos Tanzpreis, den die Autostadt gemeinsam mit dem ZDF und ARTE zum zweiten Mal am Dienstag, den 12. Mai 2009 verleiht. Am Donnerstag, den 14. Mai 2009, wird die Veranstaltung um 22.30 Uhr auf ARTE
ausgestrahlt.
Geehrt wird der große taiwanische Choreograph Lin Hwai-min, der durch seine Verbindung der chinesischen Tanz- und Theatertradition mit der abendländischen Kultur und der modernen Kunst den zeitgenössischen Tanz entscheidend beeinflusst und weiterentwickelt hat.
Sein von ihm 1973 gegründetes Cloud Gate Dance Theater of Taiwan wird bei den diesjährigen Movimentos Festwochen mit dem Choreographie-Zyklus“White“ zu erleben sein am:
15., 16. und 17. Mai, jeweils 20.00 Uhr im KraftWerk (Tickets 8-40 Euro)
15. Mai, ca. 19.15 Uhr, Kraftwerk:
Werkeinführung mit Jürgen Wilcke und Bernd Kauffmann
Karten unter: http://www.movimentos.de
Weitere Information unter: http://www.cloudgate.org.tw/
繼續閱讀...
學習策劃, 喚起興趣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3期2008年九月號, P. 127-135)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意願低落似乎是全球中小學教師共同的體認, 德國教育期刊「PÄDAGOGIK」2008年六月主題為「學習策劃, 喚起興趣」(Lernen Inszenieren-Interese wecken) , 就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診斷和治療。 一看標題用的戲劇字眼「inszinieren」中文翻成「演出」, 「導演」或是「策劃」, 讓人覺得教師好像是個導演在策劃他的戲劇作品, 整個演出叫做「課堂」, 他的劇團團員或是觀眾即「學生」。 整份刊物討論了幾個重點, 例如「課堂的學習能夠預先策劃嗎」? 「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策劃?」, 「課堂擾亂」, 「如何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並有專文介紹德國教師如何利用媒體對於義大利某一小島上火山爆發的報導適時做為上課的探討題材, 不僅課堂擾亂現象消除並促成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以下節錄重點作綜合報導。
壹、學習策劃
學生的學習真的更夠像戲劇演出, 老師充當導演預先策劃嗎? 我們知道,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 學不學最後是落在學生的身上, 身為老師的當然不能掌控學生是否真的學到東西。 這裡要說的精確一點應該是指「課堂的策劃」, 教師如何讓生活化的戲劇情節和課堂的內容結合在一起。 首先, 我們想想, 一齣被我們評斷為不好的劇, 通常就是劇情不能引發共鳴, 觀眾看不下去以致昏昏入睡; 相反的, 一齣好的戲劇就因為內容和情節符合觀賞者的興趣, 編劇者投其所好, 所以引人入勝。
同樣的道理教師要運用在課堂上。 一位老師在課堂準備時就要先想到, 今天的上課題目會讓學生覺得好奇嗎? 它和學生日常生活有相關性嗎? 也許不一定要和生活有相關性, 有時候就因為學生對題目的陌生感和平凡的生活有對照性, 或者一看題目所造成的矛盾印象, 相對的讓學生產生去了解的動機, 所以, 教師不應該預先對上課內容有過分周密的安排, 因為強調上課方式「必要的惡」, 就會淪為照本宣科的呆板教學法, 「像乾麵包」一樣讓人覺得太枯燥, 吃了索然無味。 要記住, 把研究教學法當做上課的工具雖然重要, 但是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達到的先決條件是, 當教師的你覺得教學內容可以說服自己才管用, 如果老師連自己上課說話的內容自己都不信服, 從動機心理學層面 (aus motivationspsychologischer Sicht) 分析, 課堂就發生不了作用。
常聽說「生活取代學習」, 意思就是, 凡上課內容都要學生日常生活上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產生關聯。說來簡單, 但是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就要看教師能不能讓課堂符合滿足三項人性基本要求:
1. 儘量讓學生自己決定課堂進行程序
2. 符合學生自身能力的經驗
3. 使學生藉此經歷群體的關聯
藉著學生參與課堂的策劃, 加上老師對題目追求了解的熱切如果能夠感染到學生身上, 學生的興趣被可能被喚醒。對「有效的課堂策劃」可以從以下幾個特徵得到肯定:
學生方面: 學生在課堂上有參與感, 覺得沒有被拘束, 藉著課堂的工作他們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發揮, 得到增長, 學生在課堂上覺得和同伴「同在一國」, 沒有被冷落的感覺, 學生覺得被老師接納, 他們願意主動參與, 原本課堂上破壞性的行動例如特定份子的騷擾, 搗蛋行為消失了, 學生經歷了「流動」(Flow) 的感覺;
教師方面: 你對於課堂進行流程感到滿意, 不只課程內容達到別的目標, 附加的目標(譬如全班的團體感)加強了, 你感到辛勤耕耘之後豐收的快樂, 你經歷了「流動」(Flow) 的感覺;
師生共同的感覺有: 學習有持續感, 可以客觀測出學習成果, 可以客觀測出學習行為得到進步, 學生在課堂結束後覺得自己比較充實, 而且覺得對將來的學習生涯有助益, 教師課後從學生的反應中證實達到課程和教育雙重目標, 並且也達到充實自我的目的, 同時師生對這個探討過的題目持續保持興趣 (Heymann, 2008: 6-9)。
貳、「剛才又不是在上課!」
老師能夠策劃課堂到「學生察覺不到在上課」的境界嗎?一位新進老師報導她在流行性感冒請假幾堂課後在復課後的分階段性的上課計畫:
新的學年, 新的班級, 我擔任六年級社會科的課任老師, 小小的班, 現成的教科書, 我可以用它做課堂準備, 不用完全自己編教材印一大堆紙張, 一切都那麼新奇, 我已經非常期待課堂的來臨...
一開始學生很親切, 我慶幸遇到了一個活躍的班級, 好像全班都準備好了迎接新課題, 至少全班大部分。然而幾堂課下來, 我們在雙方經歷了「試探期」後, 學生漸漸探測了我的要求和上課方式後, 班上卻開始逐漸形成了一股氣氛 - 課堂擾亂情形出現了, 越來越多, 越來越強, 我已經快招架不住了: Kevin 一直和隔壁孩子說話, 屢屢警告不聽, 照常繼續說; Ozan 已經做了多久的白日夢, 簡直是睜者眼睛睡覺; Norman 領悟力總是超前, 別人都還沒開始真正開始他就完成了他的工作, Robert 一直打斷我的講解, 其他不耐他擾亂的同學批評了他, 他也立刻回嘴; 他就是這個樣子,主動參與課堂, 常舉手要發言, 但是我只要沒有讓他說, 他就覺得被侮辱了, 他也很喜歡在課堂上和別的小孩聊天, 盡說些愚蠢誇張的話引起同學的注意, 類似的廢話回來回去, 直到我出聲制止, 有時候他也不聽我的勸阻, 這時候他就像個局外人, 利用上課時間發洩他的憤滿, 他自己不清楚這時候他的行為是何等沒意義! 基本上, 我覺得他很值得同情, 但是我怎麼在班上幫助他呢? 因為他的舉手發言我給他的稱讚的滿足已經隨著接下來無數的警告抵銷了, 惡性循環! 課本內容不簡單, 功課也繁重, 但是我一小步一小步試著前進。我試著在黑板上逐步紀錄上課成果, 至少大家都得學到一點點嘛! 然而, 我不滿意我所在的處境...
然後, 我又得到流行性感冒, 請假期間我坐在書房, 靜下心來思索我下個星期補課的方式。 突然, 我被社會課本的一個題目吸引住了- 「古希臘人」, 我決定把古希臘歷史分成四個階段,
題目「古希臘人」
第一階段 希臘的歷史之旅
第二階段 雅典的居民
第三階段 雅典民族和斯巴達民族
第四階段 奧林匹克比賽
然後, 我再把哪些是必須探討的內容, 哪些是可以選擇性加入的補充教材做歸納,我用不同顏色的紙張來區分不同階段的作業, 紙張還分為收集資料用的便條紙、 整理後的結果列出紙、 必要內容和補充內容。
果真, 接下來總共的四堂課中, 學生是如此投入忙忙碌碌寫個不停, 我的收集盒已經放滿了學生寫得密密麻麻的紙。 上課了, 我將他們的工作成果, 自己寫的紀錄字條展示在教室前方, 分階段展示, 學生都集中注意仔細聆聽, 間或提出問題。然後是做筆記時間, 學生兩人一組, 可以隨時討論, 原則是不可以一個人工作, 一個人抄寫, 兩個人都要主動參與。
在我導演的戲劇中, 我觀察學生, 自己則隱退在幕後, 有時候我走到學生背後看著他們的互動, 但是不讓他們察覺我的注意, Norman 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 整個課堂我都沒有聽到Robert 的聲音, 他安靜坐在位子上專心讀著參考文章。 下課五分鐘前我把紙片收回來, 稱讚他們工作成果, 大家都露出燦爛的笑容。 現在, 教室四周牆壁貼著大型壁報紙, 四個階段分四區, 上面就會慢慢貼上學生的工作成果。
我留意, 在第一堂課後 Jessica 和Semra 因為剛剛討論時卡在一個議題上, 所以約定好下回兩人要加緊腳步補上進度。 我特別留意讓 「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要有被貼上的機會, 不要塑造明星學生, 因為只要有努力付出 任何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被肯定的喜悅。
成功的課堂策劃讓學生覺得「剛才又不是在上課!」(Riedl, 2008: 10-13) 。
叁、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 (Lern-Coaching)
如果我們觀察大自然中蜻蜓的蛻變, 看它如何從蛹裡掙出, 直到它變成绚爛成蟲, 需要時間和耐性, 因為我們預先知道在這個笨重的冑甲下隱藏了這樣一個光彩非凡的小生物, 所以觀察就顯得有趣也值得期待。身為一個教育者, 在孩子的身上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成長過程, 不同於自然界的生物的是, 人類的孩子需要協助者從中來幫助他的發展。
一、 馬立安的案例
馬立安 (Marian), 中等資質, 成長中曾經歷過一些學習遲慢階段, 幾次悲慘的學習成果加上頻頻換學校的遭遇, 七年級的他接受最後收容他的學校開出一個條件, 就是他必須在此天天接受一個非常嚴厲的額外的作業輔導。我就是那位負責監督他做作業的老師。 學校下了最後通牒: 如果我們這次的努力最後還是失敗的話, 馬立安就要被送到寄宿學校。寄宿學校! 離開父母住校! 對馬立安而言意味的是無法想像的恐怖生活。
身為他課外的作業輔導老師, 我給我自己設下的第一個要達到的目標是協助馬立安「獨立學習」。 我認為讓他「獨立學習」比「成績進步」的輔導工作還需要優先處理。新學校還沒有做評量, 但是他上個學期的成績不是那麼好看: 除了音樂以外, 所有科目他都拿到「5 分」或是「6分」 , 我如何協助他從舊的封鎖中突破, 重新開始發揮他被掩蓋的能力呢?
二、 「發現自我」
首先, 我希望和馬立安共同嘗試去了解他的學習歷程、 他個人的興趣、他所擁有的資源和訂立過的目標。 然而, 馬立安在這項分析方面卻無法勝任, 他既說不清楚他曾經想成為怎樣的人, 也不知道他真正有什麼興趣。 唯一的近程目標就是避免被送進住宿學校, 而以前他的「興趣」就是儘量減少加在他父母身上的壓力。 我觀察到, 馬立安對於如何從他目前的困境中解放出來最重要的一個字「我」沒有用到。 基於以上的觀察, 我決定和他開始先訂立一個容易達到的目標, 我要讓他自我掌控學習並自我得知是否達到自己所定的目標。一本「學習紀錄本」做出來了, 從日課表上馬立安可以自己決定圈出來幾門他比較有興趣學的科目, 不管進度是否趕得上, 他每科先去上三次課, 重點是, 這個思考是以他的「資質」而不是他的「不足」為出發點。剛開始他訂完學習目標我們兩人就共同簽名表示協議。 每次下課後他必須立刻作學習成果紀錄。 馬立安在進步, 從起先天天紀錄, 慢慢改為每週一次, 以免為了詳盡紀錄耽誤了上課的時間。
從他的紀錄我漸漸了解哪一些地方他沒有困難, 哪些部分他需要協助。很快的, 依照這個方式, 馬立安在英文和德文課上開始能自主管理功課, 數學方面他需要長一點協助, 但是馬立安已經能夠提出問題並清楚指出他無法繼續學習的段落。
為了不要忽略其它副科和口語功課的進度, 我讓馬立安抄下每天所上科目的功課內容, 然後他自己決定在哪個時段、按照哪個先後順序慢慢補足, 他也可以決定是我在場時做所有的功課, 還是他獨立自己做。 慢慢的, 馬立安已經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 他知道他何時需要我的協助。 幾個星期後他突破了! 我看到他把一個英文本子重重摔到桌子上, 同時嘴裡重複喊著 「我不要再繼續看了! 我不要再繼續看了!」哈, 終於 「我」這個字從他的嘴巴說出來了! 在這個時刻我確定, 馬立安從現在開始承接過去自己學習的責任感, 他會為自己設下將來學習的目標。
再幾個星期之後, 更驚人的進步出現了。過去兩年來, 馬立安在英文的學習屢遭挫敗, 然而, 他第一次被英文老師稱讚了, 因為他是班上唯一知道正確答案的學生! 我們慶祝他的進步, 我建議立刻告知他的父母, 但是馬立安寧可等到考試結果出來, 他不想當「一日英雄」, 我了解。而當他一系列英文考試成績出來, 平均被評比為「3 分」時, 我建議他開始嘗試一星期中選一天完全不用我做陪, 自己做功課。他答應了, 選了星期當中他比較輕鬆的那一天開始。馬立安的父母對於他這個決定感到驚訝, 同樣驚訝是, 當他們看到馬立安從書包拿出來的考試成績。 儘管在某些科目馬立安還存有「內在的豬狗」 , 一段時間下來, 對於他學習管理的協助依賴日漸減少, 再過半年多後, 他就不需要我了。 有一次我們在城市相遇, 他告訴我他在班上交了朋友, 他告訴我, 他將來要成為有成就的企業家, 是的, 這就是今日的馬立安- 一個有成就的企業家!
馬立安很幸運, 因為他有有能力的父母支付他的額外學習費用; 我很幸運, 因為我得到馬立安內心的陪伴, 怎麼說呢? 要是少了他對我的信任, 這個原來沒有樂觀前景的個案很可能失敗。 還有一個幸運是, 我們的學校具備這樣一個讓學生得到個別協助的機制, 它提供學生和教師以個案方式解決學習障礙並讓學生快樂得到成果。 這裡我要特別提出的是, 父母親的認知很重要, 很多孩子的家長沒有意識到讓孩子了解到自我的學習興趣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 (Meinhardt, 2008: 28-33) 。
!
肆、課堂擾亂
「課堂擾亂」(Unterrichtsstörungen) 是項特別的挑戰, 而且不只是針對新手老師, 在經驗豐富的老師課堂上也常會出現「課堂擾亂」的脫序現象。如何預防和干預, 是教師「課堂策劃」的重點之一, 因為如果課堂秩序亂, 不管準備什麼上課內容都派不上用場。
一、什麼是「課堂擾亂」?
「課堂擾亂」的定義是教和學的過程中造成阻撓、中斷或是使其無法進行的事件, 而在這事件中教和學的先決條件遭到部分或是全部失效 (Lohmann 2003: 14) 。促成「課堂擾亂」的原因很多, 這裡不包含譬如突然換教室、換教師、學年開始的因為晚分發課本造成的脫序現象、或是某些學習小組因為學校計畫暫時成員缺席等例外情況, 雖然這些例行的事務也造成鮮明的結構性紛亂, 但是他們通常不是持續性的負擔, 而只是需要比較多的教師人力協助。 比較困難的是課堂計畫中或者是在特定某一個學校發生的持續混亂現象, 這就需要特別的教育解答了 (Ritter, 2008: 40-45) 。
二、案例檢討: 上課鐘響
一位同仁描述他早上的課堂進行實況:「如預期, Marco, Vladimir 和Max 在上課鈴響後在座位上顯得特別不安, 譏譏聒聒的根本無視我的存在; Paulina 和Vanessa沒帶上課教材, 彼此紙筆借來借去; Vladi 忙著高聲欺負鄰座同學Enzo; 在我第二次嘗試宣布正式開始上課時發現, Per 和Ali 正展開一場衝突, 他們在剛剛下課時間已經決定要告女孩子的狀.... 」 。
三、 為何學生要擾亂課堂?
學生擾亂課堂不會沒有原因, 教師要深入分析為何學生要製造干擾? 是為了要增加和別人的接觸機會? 為了要紓解侵略性行為所造成的壓力? 只是為了互相認識的遊戲? 為了反映深層的不安? 還是和掌控權利有關, 純然是一種挑釁? 還是因為我的要求過高, 學生才用搗亂來平衡心態或是補償心理鬱悶? 有學生藉著擾亂課堂, 用反抗教師來提升他在班上的地位嗎? 有人想藉此被特別關注嗎? 通常原因也可能重疊或是先後出現, 尤其是青春期學生在同儕之間最常出現。 老師也要注意到學生在家中的行為, 如果學生在家中也有類似的情況讓父母束手無策, 教師應該把原本屬於家庭管教的部分視為義務承接到學校來解決。
很多新手教師第一次帶的班也是新編的班。 新班級, 新老師, 加上分科教師新組合, 所有新規定到完全被接受上軌道通常需要時間, 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 相反的, 有些新班剛開始會經歷一個「試探期」, 在相互探測底限的情況下學生會表現地異常合作, 「乖 」的不得了, 一旦「試探期」一過, 有些學生就開始搗蛋了。
四、 避免和調停
如果課堂擾亂無法預防, 一旦發生時教師的調停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 基本上老師的反應不要是即興式的, 也就是說, 處理擾亂步驟要抓穩, 可能剛開始制止, 重要是要和學生事先立下教室規則, 共同遵守, 以下是幾個老師們嘗試過的推薦結論:
1. 避免負面情緒出現
2. 隨著介入帶來的影響不可以大於教師要調停干擾
3. 列下一個「零忍耐狀況」(Null- Toleranz-Fälle), 列舉課堂絕不容許的行為
4. 老師的介入要穩定持續, 不要有例外, 在干擾出現後不要再討論已經立下要遵守的規則, 不要陳述理由, 快速處理妥當然後快速回到上課狀況
5. 將擾亂分等級逐步列出, 而且列出各層級會帶來結果, 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處境和可以守住的底限
6. 不要警告, 而是清楚描述錯誤行為將造成的結果
7. 不要威脅, 不要說出你不會做的懲處
8. 不要勒索, 寧可給兩個提議讓學生選擇而不要展開權力抗爭
9. 不管是介入, 後果或是處罰都必須先和班上學生協議
10. 用事務性的探究來代替道德說教性的處罰
11. 如果一定要處罰, 處罰要重到讓學生感到痛
12. 處罰後要清楚地重新整合課堂
總而言之, 教師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緒, 對於每次學生在課堂上的干擾反應要一致, 不要抓狂, 不要有出其不意的回應, 在和學生的關係處理上要和傳授知識的目標取得平衡, 這裡再回到上課開始, 這個時刻的課堂秩序就代表一堂課的名片, 一位教師同仁提供他和學生訂下的「與龍抗爭」的紀律 (Kampf mit dem Drachen Prizipien), 提供具體的步驟 - 上課一開始所有學生都要準時出現在教室, 這堂課要用的書本和材料全放在桌子上, 然後教師和學生互相問候, 如果這些禮節規範事先都協議好了, 課堂一開始就井井有條, 大家有了遵循的模式, 全班師生壓力都會減低。
伍、從天災報導下手
哪一位老師不希望學生充滿熱切期待自己的課堂? 其實, 老師自身的興趣可以成為發展學生學習興趣的潤滑劑。 這裡一位老師描述他如何成功利用自己對天災題目「火山爆發」 , 讓學生感染他的求知熱情。
一、 觀察計畫的開始1999年七月4日義大利西西里島: 我們, 六個由漢堡Heidberg文科中學17, 18歲青年組成的六人小組, 在漢堡大學科學研究員Catania 和 帶隊老師我本人的陪同下, 已經觀察了將近上兩個小時岩漿流動現象。 從今年二月開始在Ätna 火山開始活動, 而且不斷有岩漿湧出, 當我還在計畫起初的籌劃階段時真的不敢想像這次的探險觀察之旅會成真, 因為火山活動有可能還會延續數個月。 這個日子後來成了關鍵的一天。 因為這些火山觀察的錄影帶是歷年來學生在地理和地質學科上一代傳過一代的珍貴資料, 我們小組當中還有一個是以前就參與過實際觀察小組的成員, 他特別將當年參加「青年研究」比賽得獎的成果為我們做了10分鐘的簡報, 簡報上的錄影令班上學生都非常著迷,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
二、從敬畏, 害怕到著迷
更讓人訝異的是, 當中的一個女孩子, 回憶在她大約一年前第一次近距離觀察火山的威力景象, 即使她當時是在安全距離下進行觀察, 仍然被根本無法預先估計的巨響「 幾乎嚇死了」。 然而恐懼轉成著迷, 現在她再也忘不了那個小小的火山爆發的一刻, 而且也因為這個體驗讓她和另外一位夥伴在2003年共同出版一本了有關火山的青年系列書籍。
報導火山不僅是知性同時也是感性的。 除了視覺觀察還包含聽覺, 嗅覺, 觸覺 (先決條件要等岩漿冷卻成型才可以摸), 顏色變化, 爆發的聲響, 不斷湧出的氣體, 儼然是大自然原始的演出, 也可以閉眼體會享受。 也有嗅覺的觀察, 像是 充滿強烈味道的氣體伴隨著不同聲響, 即使聽到此起彼落的抱怨聲「好臭啊!」「味道噁死了!」「唉喲, 我快彆死了」都不減大家對火山的著迷, 尤其是伴隨地上氣體或大或小的噴出聲, 然後看著岩漿掉落在腳邊變成黃色的水晶時, 都令人終身難忘!
三、相乘效果
在我1999年帶領的觀察小組中的三位女孩子在計畫結束之後還有更大的成就, 他們三人在同年提出研究題目「在義大利Äolische 島上的佛沙火山從1888到1890爆發過程報導」五月間贏得了德國「國家青年研究」 (Jugend forscht) 地理空間科學類組獎項, 並獲准參加第十一屆歐洲聯盟青年科學家比賽。 這個勝利相當於德國網球名將Boris Becker 在1985年獲的溫布頓網球比賽的資格的榮耀。 隨後的幾年內漢堡市的Heidberg 文科中學每年都有兩到三組學生提出報導火山觀察的計畫參加比賽, 這是課堂外意外的收穫。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觀察計畫中的成員每位都付出了辛勞的代價, 大家都耗費了非常多的時間, 帶領的老師不只是顧問, 也是批評者、 鼓勵者、也是協助者, 我們都清楚自己的角色是「教導學生如何學習」, 絕大部分的工作還是讓學生去做。
我在連續數週的時間內常常自問「你為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累?」但是當我看到學生手裡捧著科學競賽的獎狀、獎杯站在授獎台上時, 我就知道為什麼了! 不只是為了得獎, 得獎固然可喜可賀, 但是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對自我的肯定, 我知道我可以鼓勵學生, 讓他們因著興趣, 靠著自己的力量完成一個研究課題, 而且做到被國家認可的程度 (Fraedrich, 2008: 24-27) 。
參考文獻
Fischer, R. (1999): Polarisation der Aufmerksamkeit und das „Flow-Phanomen“. In: Ludwig, H. (Hrsg.) (1999): Montessori-Pädagogik in der Diskussion. (pp. 65-86). Freiburg: Herder
Fraedrich, W. (2008): Vulkane machen süchtig.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24-27). Weinheim: Beltz
Heymann, H. W. (2008): Lerneninszenieren-Interesse wecken.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6-9). Weinheim: Beltz
Lohmann, G. (2003): Mit Schülern klarkommen. Berlin: Cornelsen
Meinhardt, F. (2008): Lern-Coaching.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28-33). Weinheim: Beltz
Riedl, S. (2008): „Das war doch auch gar kein Unterricht!“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10-13). Weinheim: Beltz
Ritter, I. (2008): Unterrichtsstörungen.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40-45). Weinheim: Beltz
繼續閱讀...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73期2008年九月號, P. 127-135)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意願低落似乎是全球中小學教師共同的體認, 德國教育期刊「PÄDAGOGIK」2008年六月主題為「學習策劃, 喚起興趣」(Lernen Inszenieren-Interese wecken) , 就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診斷和治療。 一看標題用的戲劇字眼「inszinieren」中文翻成「演出」, 「導演」或是「策劃」, 讓人覺得教師好像是個導演在策劃他的戲劇作品, 整個演出叫做「課堂」, 他的劇團團員或是觀眾即「學生」。 整份刊物討論了幾個重點, 例如「課堂的學習能夠預先策劃嗎」? 「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策劃?」, 「課堂擾亂」, 「如何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並有專文介紹德國教師如何利用媒體對於義大利某一小島上火山爆發的報導適時做為上課的探討題材, 不僅課堂擾亂現象消除並促成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以下節錄重點作綜合報導。
壹、學習策劃
學生的學習真的更夠像戲劇演出, 老師充當導演預先策劃嗎? 我們知道,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 學不學最後是落在學生的身上, 身為老師的當然不能掌控學生是否真的學到東西。 這裡要說的精確一點應該是指「課堂的策劃」, 教師如何讓生活化的戲劇情節和課堂的內容結合在一起。 首先, 我們想想, 一齣被我們評斷為不好的劇, 通常就是劇情不能引發共鳴, 觀眾看不下去以致昏昏入睡; 相反的, 一齣好的戲劇就因為內容和情節符合觀賞者的興趣, 編劇者投其所好, 所以引人入勝。
同樣的道理教師要運用在課堂上。 一位老師在課堂準備時就要先想到, 今天的上課題目會讓學生覺得好奇嗎? 它和學生日常生活有相關性嗎? 也許不一定要和生活有相關性, 有時候就因為學生對題目的陌生感和平凡的生活有對照性, 或者一看題目所造成的矛盾印象, 相對的讓學生產生去了解的動機, 所以, 教師不應該預先對上課內容有過分周密的安排, 因為強調上課方式「必要的惡」, 就會淪為照本宣科的呆板教學法, 「像乾麵包」一樣讓人覺得太枯燥, 吃了索然無味。 要記住, 把研究教學法當做上課的工具雖然重要, 但是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達到的先決條件是, 當教師的你覺得教學內容可以說服自己才管用, 如果老師連自己上課說話的內容自己都不信服, 從動機心理學層面 (aus motivationspsychologischer Sicht) 分析, 課堂就發生不了作用。
常聽說「生活取代學習」, 意思就是, 凡上課內容都要學生日常生活上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產生關聯。說來簡單, 但是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就要看教師能不能讓課堂符合滿足三項人性基本要求:
1. 儘量讓學生自己決定課堂進行程序
2. 符合學生自身能力的經驗
3. 使學生藉此經歷群體的關聯
藉著學生參與課堂的策劃, 加上老師對題目追求了解的熱切如果能夠感染到學生身上, 學生的興趣被可能被喚醒。對「有效的課堂策劃」可以從以下幾個特徵得到肯定:
學生方面: 學生在課堂上有參與感, 覺得沒有被拘束, 藉著課堂的工作他們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發揮, 得到增長, 學生在課堂上覺得和同伴「同在一國」, 沒有被冷落的感覺, 學生覺得被老師接納, 他們願意主動參與, 原本課堂上破壞性的行動例如特定份子的騷擾, 搗蛋行為消失了, 學生經歷了「流動」(Flow) 的感覺;
教師方面: 你對於課堂進行流程感到滿意, 不只課程內容達到別的目標, 附加的目標(譬如全班的團體感)加強了, 你感到辛勤耕耘之後豐收的快樂, 你經歷了「流動」(Flow) 的感覺;
師生共同的感覺有: 學習有持續感, 可以客觀測出學習成果, 可以客觀測出學習行為得到進步, 學生在課堂結束後覺得自己比較充實, 而且覺得對將來的學習生涯有助益, 教師課後從學生的反應中證實達到課程和教育雙重目標, 並且也達到充實自我的目的, 同時師生對這個探討過的題目持續保持興趣 (Heymann, 2008: 6-9)。
貳、「剛才又不是在上課!」
老師能夠策劃課堂到「學生察覺不到在上課」的境界嗎?一位新進老師報導她在流行性感冒請假幾堂課後在復課後的分階段性的上課計畫:
新的學年, 新的班級, 我擔任六年級社會科的課任老師, 小小的班, 現成的教科書, 我可以用它做課堂準備, 不用完全自己編教材印一大堆紙張, 一切都那麼新奇, 我已經非常期待課堂的來臨...
一開始學生很親切, 我慶幸遇到了一個活躍的班級, 好像全班都準備好了迎接新課題, 至少全班大部分。然而幾堂課下來, 我們在雙方經歷了「試探期」後, 學生漸漸探測了我的要求和上課方式後, 班上卻開始逐漸形成了一股氣氛 - 課堂擾亂情形出現了, 越來越多, 越來越強, 我已經快招架不住了: Kevin 一直和隔壁孩子說話, 屢屢警告不聽, 照常繼續說; Ozan 已經做了多久的白日夢, 簡直是睜者眼睛睡覺; Norman 領悟力總是超前, 別人都還沒開始真正開始他就完成了他的工作, Robert 一直打斷我的講解, 其他不耐他擾亂的同學批評了他, 他也立刻回嘴; 他就是這個樣子,主動參與課堂, 常舉手要發言, 但是我只要沒有讓他說, 他就覺得被侮辱了, 他也很喜歡在課堂上和別的小孩聊天, 盡說些愚蠢誇張的話引起同學的注意, 類似的廢話回來回去, 直到我出聲制止, 有時候他也不聽我的勸阻, 這時候他就像個局外人, 利用上課時間發洩他的憤滿, 他自己不清楚這時候他的行為是何等沒意義! 基本上, 我覺得他很值得同情, 但是我怎麼在班上幫助他呢? 因為他的舉手發言我給他的稱讚的滿足已經隨著接下來無數的警告抵銷了, 惡性循環! 課本內容不簡單, 功課也繁重, 但是我一小步一小步試著前進。我試著在黑板上逐步紀錄上課成果, 至少大家都得學到一點點嘛! 然而, 我不滿意我所在的處境...
然後, 我又得到流行性感冒, 請假期間我坐在書房, 靜下心來思索我下個星期補課的方式。 突然, 我被社會課本的一個題目吸引住了- 「古希臘人」, 我決定把古希臘歷史分成四個階段,
題目「古希臘人」
第一階段 希臘的歷史之旅
第二階段 雅典的居民
第三階段 雅典民族和斯巴達民族
第四階段 奧林匹克比賽
然後, 我再把哪些是必須探討的內容, 哪些是可以選擇性加入的補充教材做歸納,我用不同顏色的紙張來區分不同階段的作業, 紙張還分為收集資料用的便條紙、 整理後的結果列出紙、 必要內容和補充內容。
果真, 接下來總共的四堂課中, 學生是如此投入忙忙碌碌寫個不停, 我的收集盒已經放滿了學生寫得密密麻麻的紙。 上課了, 我將他們的工作成果, 自己寫的紀錄字條展示在教室前方, 分階段展示, 學生都集中注意仔細聆聽, 間或提出問題。然後是做筆記時間, 學生兩人一組, 可以隨時討論, 原則是不可以一個人工作, 一個人抄寫, 兩個人都要主動參與。
在我導演的戲劇中, 我觀察學生, 自己則隱退在幕後, 有時候我走到學生背後看著他們的互動, 但是不讓他們察覺我的注意, Norman 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 整個課堂我都沒有聽到Robert 的聲音, 他安靜坐在位子上專心讀著參考文章。 下課五分鐘前我把紙片收回來, 稱讚他們工作成果, 大家都露出燦爛的笑容。 現在, 教室四周牆壁貼著大型壁報紙, 四個階段分四區, 上面就會慢慢貼上學生的工作成果。
我留意, 在第一堂課後 Jessica 和Semra 因為剛剛討論時卡在一個議題上, 所以約定好下回兩人要加緊腳步補上進度。 我特別留意讓 「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要有被貼上的機會, 不要塑造明星學生, 因為只要有努力付出 任何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被肯定的喜悅。
成功的課堂策劃讓學生覺得「剛才又不是在上課!」(Riedl, 2008: 10-13) 。
叁、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 (Lern-Coaching)
如果我們觀察大自然中蜻蜓的蛻變, 看它如何從蛹裡掙出, 直到它變成绚爛成蟲, 需要時間和耐性, 因為我們預先知道在這個笨重的冑甲下隱藏了這樣一個光彩非凡的小生物, 所以觀察就顯得有趣也值得期待。身為一個教育者, 在孩子的身上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成長過程, 不同於自然界的生物的是, 人類的孩子需要協助者從中來幫助他的發展。
一、 馬立安的案例
馬立安 (Marian), 中等資質, 成長中曾經歷過一些學習遲慢階段, 幾次悲慘的學習成果加上頻頻換學校的遭遇, 七年級的他接受最後收容他的學校開出一個條件, 就是他必須在此天天接受一個非常嚴厲的額外的作業輔導。我就是那位負責監督他做作業的老師。 學校下了最後通牒: 如果我們這次的努力最後還是失敗的話, 馬立安就要被送到寄宿學校。寄宿學校! 離開父母住校! 對馬立安而言意味的是無法想像的恐怖生活。
身為他課外的作業輔導老師, 我給我自己設下的第一個要達到的目標是協助馬立安「獨立學習」。 我認為讓他「獨立學習」比「成績進步」的輔導工作還需要優先處理。新學校還沒有做評量, 但是他上個學期的成績不是那麼好看: 除了音樂以外, 所有科目他都拿到「5 分」或是「6分」 , 我如何協助他從舊的封鎖中突破, 重新開始發揮他被掩蓋的能力呢?
二、 「發現自我」
首先, 我希望和馬立安共同嘗試去了解他的學習歷程、 他個人的興趣、他所擁有的資源和訂立過的目標。 然而, 馬立安在這項分析方面卻無法勝任, 他既說不清楚他曾經想成為怎樣的人, 也不知道他真正有什麼興趣。 唯一的近程目標就是避免被送進住宿學校, 而以前他的「興趣」就是儘量減少加在他父母身上的壓力。 我觀察到, 馬立安對於如何從他目前的困境中解放出來最重要的一個字「我」沒有用到。 基於以上的觀察, 我決定和他開始先訂立一個容易達到的目標, 我要讓他自我掌控學習並自我得知是否達到自己所定的目標。一本「學習紀錄本」做出來了, 從日課表上馬立安可以自己決定圈出來幾門他比較有興趣學的科目, 不管進度是否趕得上, 他每科先去上三次課, 重點是, 這個思考是以他的「資質」而不是他的「不足」為出發點。剛開始他訂完學習目標我們兩人就共同簽名表示協議。 每次下課後他必須立刻作學習成果紀錄。 馬立安在進步, 從起先天天紀錄, 慢慢改為每週一次, 以免為了詳盡紀錄耽誤了上課的時間。
從他的紀錄我漸漸了解哪一些地方他沒有困難, 哪些部分他需要協助。很快的, 依照這個方式, 馬立安在英文和德文課上開始能自主管理功課, 數學方面他需要長一點協助, 但是馬立安已經能夠提出問題並清楚指出他無法繼續學習的段落。
為了不要忽略其它副科和口語功課的進度, 我讓馬立安抄下每天所上科目的功課內容, 然後他自己決定在哪個時段、按照哪個先後順序慢慢補足, 他也可以決定是我在場時做所有的功課, 還是他獨立自己做。 慢慢的, 馬立安已經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 他知道他何時需要我的協助。 幾個星期後他突破了! 我看到他把一個英文本子重重摔到桌子上, 同時嘴裡重複喊著 「我不要再繼續看了! 我不要再繼續看了!」哈, 終於 「我」這個字從他的嘴巴說出來了! 在這個時刻我確定, 馬立安從現在開始承接過去自己學習的責任感, 他會為自己設下將來學習的目標。
再幾個星期之後, 更驚人的進步出現了。過去兩年來, 馬立安在英文的學習屢遭挫敗, 然而, 他第一次被英文老師稱讚了, 因為他是班上唯一知道正確答案的學生! 我們慶祝他的進步, 我建議立刻告知他的父母, 但是馬立安寧可等到考試結果出來, 他不想當「一日英雄」, 我了解。而當他一系列英文考試成績出來, 平均被評比為「3 分」時, 我建議他開始嘗試一星期中選一天完全不用我做陪, 自己做功課。他答應了, 選了星期當中他比較輕鬆的那一天開始。馬立安的父母對於他這個決定感到驚訝, 同樣驚訝是, 當他們看到馬立安從書包拿出來的考試成績。 儘管在某些科目馬立安還存有「內在的豬狗」 , 一段時間下來, 對於他學習管理的協助依賴日漸減少, 再過半年多後, 他就不需要我了。 有一次我們在城市相遇, 他告訴我他在班上交了朋友, 他告訴我, 他將來要成為有成就的企業家, 是的, 這就是今日的馬立安- 一個有成就的企業家!
馬立安很幸運, 因為他有有能力的父母支付他的額外學習費用; 我很幸運, 因為我得到馬立安內心的陪伴, 怎麼說呢? 要是少了他對我的信任, 這個原來沒有樂觀前景的個案很可能失敗。 還有一個幸運是, 我們的學校具備這樣一個讓學生得到個別協助的機制, 它提供學生和教師以個案方式解決學習障礙並讓學生快樂得到成果。 這裡我要特別提出的是, 父母親的認知很重要, 很多孩子的家長沒有意識到讓孩子了解到自我的學習興趣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 (Meinhardt, 2008: 28-33) 。
!
肆、課堂擾亂
「課堂擾亂」(Unterrichtsstörungen) 是項特別的挑戰, 而且不只是針對新手老師, 在經驗豐富的老師課堂上也常會出現「課堂擾亂」的脫序現象。如何預防和干預, 是教師「課堂策劃」的重點之一, 因為如果課堂秩序亂, 不管準備什麼上課內容都派不上用場。
一、什麼是「課堂擾亂」?
「課堂擾亂」的定義是教和學的過程中造成阻撓、中斷或是使其無法進行的事件, 而在這事件中教和學的先決條件遭到部分或是全部失效 (Lohmann 2003: 14) 。促成「課堂擾亂」的原因很多, 這裡不包含譬如突然換教室、換教師、學年開始的因為晚分發課本造成的脫序現象、或是某些學習小組因為學校計畫暫時成員缺席等例外情況, 雖然這些例行的事務也造成鮮明的結構性紛亂, 但是他們通常不是持續性的負擔, 而只是需要比較多的教師人力協助。 比較困難的是課堂計畫中或者是在特定某一個學校發生的持續混亂現象, 這就需要特別的教育解答了 (Ritter, 2008: 40-45) 。
二、案例檢討: 上課鐘響
一位同仁描述他早上的課堂進行實況:「如預期, Marco, Vladimir 和Max 在上課鈴響後在座位上顯得特別不安, 譏譏聒聒的根本無視我的存在; Paulina 和Vanessa沒帶上課教材, 彼此紙筆借來借去; Vladi 忙著高聲欺負鄰座同學Enzo; 在我第二次嘗試宣布正式開始上課時發現, Per 和Ali 正展開一場衝突, 他們在剛剛下課時間已經決定要告女孩子的狀.... 」 。
三、 為何學生要擾亂課堂?
學生擾亂課堂不會沒有原因, 教師要深入分析為何學生要製造干擾? 是為了要增加和別人的接觸機會? 為了要紓解侵略性行為所造成的壓力? 只是為了互相認識的遊戲? 為了反映深層的不安? 還是和掌控權利有關, 純然是一種挑釁? 還是因為我的要求過高, 學生才用搗亂來平衡心態或是補償心理鬱悶? 有學生藉著擾亂課堂, 用反抗教師來提升他在班上的地位嗎? 有人想藉此被特別關注嗎? 通常原因也可能重疊或是先後出現, 尤其是青春期學生在同儕之間最常出現。 老師也要注意到學生在家中的行為, 如果學生在家中也有類似的情況讓父母束手無策, 教師應該把原本屬於家庭管教的部分視為義務承接到學校來解決。
很多新手教師第一次帶的班也是新編的班。 新班級, 新老師, 加上分科教師新組合, 所有新規定到完全被接受上軌道通常需要時間, 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 相反的, 有些新班剛開始會經歷一個「試探期」, 在相互探測底限的情況下學生會表現地異常合作, 「乖 」的不得了, 一旦「試探期」一過, 有些學生就開始搗蛋了。
四、 避免和調停
如果課堂擾亂無法預防, 一旦發生時教師的調停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 基本上老師的反應不要是即興式的, 也就是說, 處理擾亂步驟要抓穩, 可能剛開始制止, 重要是要和學生事先立下教室規則, 共同遵守, 以下是幾個老師們嘗試過的推薦結論:
1. 避免負面情緒出現
2. 隨著介入帶來的影響不可以大於教師要調停干擾
3. 列下一個「零忍耐狀況」(Null- Toleranz-Fälle), 列舉課堂絕不容許的行為
4. 老師的介入要穩定持續, 不要有例外, 在干擾出現後不要再討論已經立下要遵守的規則, 不要陳述理由, 快速處理妥當然後快速回到上課狀況
5. 將擾亂分等級逐步列出, 而且列出各層級會帶來結果, 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處境和可以守住的底限
6. 不要警告, 而是清楚描述錯誤行為將造成的結果
7. 不要威脅, 不要說出你不會做的懲處
8. 不要勒索, 寧可給兩個提議讓學生選擇而不要展開權力抗爭
9. 不管是介入, 後果或是處罰都必須先和班上學生協議
10. 用事務性的探究來代替道德說教性的處罰
11. 如果一定要處罰, 處罰要重到讓學生感到痛
12. 處罰後要清楚地重新整合課堂
總而言之, 教師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緒, 對於每次學生在課堂上的干擾反應要一致, 不要抓狂, 不要有出其不意的回應, 在和學生的關係處理上要和傳授知識的目標取得平衡, 這裡再回到上課開始, 這個時刻的課堂秩序就代表一堂課的名片, 一位教師同仁提供他和學生訂下的「與龍抗爭」的紀律 (Kampf mit dem Drachen Prizipien), 提供具體的步驟 - 上課一開始所有學生都要準時出現在教室, 這堂課要用的書本和材料全放在桌子上, 然後教師和學生互相問候, 如果這些禮節規範事先都協議好了, 課堂一開始就井井有條, 大家有了遵循的模式, 全班師生壓力都會減低。
伍、從天災報導下手
哪一位老師不希望學生充滿熱切期待自己的課堂? 其實, 老師自身的興趣可以成為發展學生學習興趣的潤滑劑。 這裡一位老師描述他如何成功利用自己對天災題目「火山爆發」 , 讓學生感染他的求知熱情。
一、 觀察計畫的開始1999年七月4日義大利西西里島: 我們, 六個由漢堡Heidberg文科中學17, 18歲青年組成的六人小組, 在漢堡大學科學研究員Catania 和 帶隊老師我本人的陪同下, 已經觀察了將近上兩個小時岩漿流動現象。 從今年二月開始在Ätna 火山開始活動, 而且不斷有岩漿湧出, 當我還在計畫起初的籌劃階段時真的不敢想像這次的探險觀察之旅會成真, 因為火山活動有可能還會延續數個月。 這個日子後來成了關鍵的一天。 因為這些火山觀察的錄影帶是歷年來學生在地理和地質學科上一代傳過一代的珍貴資料, 我們小組當中還有一個是以前就參與過實際觀察小組的成員, 他特別將當年參加「青年研究」比賽得獎的成果為我們做了10分鐘的簡報, 簡報上的錄影令班上學生都非常著迷,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
二、從敬畏, 害怕到著迷
更讓人訝異的是, 當中的一個女孩子, 回憶在她大約一年前第一次近距離觀察火山的威力景象, 即使她當時是在安全距離下進行觀察, 仍然被根本無法預先估計的巨響「 幾乎嚇死了」。 然而恐懼轉成著迷, 現在她再也忘不了那個小小的火山爆發的一刻, 而且也因為這個體驗讓她和另外一位夥伴在2003年共同出版一本了有關火山的青年系列書籍。
報導火山不僅是知性同時也是感性的。 除了視覺觀察還包含聽覺, 嗅覺, 觸覺 (先決條件要等岩漿冷卻成型才可以摸), 顏色變化, 爆發的聲響, 不斷湧出的氣體, 儼然是大自然原始的演出, 也可以閉眼體會享受。 也有嗅覺的觀察, 像是 充滿強烈味道的氣體伴隨著不同聲響, 即使聽到此起彼落的抱怨聲「好臭啊!」「味道噁死了!」「唉喲, 我快彆死了」都不減大家對火山的著迷, 尤其是伴隨地上氣體或大或小的噴出聲, 然後看著岩漿掉落在腳邊變成黃色的水晶時, 都令人終身難忘!
三、相乘效果
在我1999年帶領的觀察小組中的三位女孩子在計畫結束之後還有更大的成就, 他們三人在同年提出研究題目「在義大利Äolische 島上的佛沙火山從1888到1890爆發過程報導」五月間贏得了德國「國家青年研究」 (Jugend forscht) 地理空間科學類組獎項, 並獲准參加第十一屆歐洲聯盟青年科學家比賽。 這個勝利相當於德國網球名將Boris Becker 在1985年獲的溫布頓網球比賽的資格的榮耀。 隨後的幾年內漢堡市的Heidberg 文科中學每年都有兩到三組學生提出報導火山觀察的計畫參加比賽, 這是課堂外意外的收穫。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觀察計畫中的成員每位都付出了辛勞的代價, 大家都耗費了非常多的時間, 帶領的老師不只是顧問, 也是批評者、 鼓勵者、也是協助者, 我們都清楚自己的角色是「教導學生如何學習」, 絕大部分的工作還是讓學生去做。
我在連續數週的時間內常常自問「你為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累?」但是當我看到學生手裡捧著科學競賽的獎狀、獎杯站在授獎台上時, 我就知道為什麼了! 不只是為了得獎, 得獎固然可喜可賀, 但是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對自我的肯定, 我知道我可以鼓勵學生, 讓他們因著興趣, 靠著自己的力量完成一個研究課題, 而且做到被國家認可的程度 (Fraedrich, 2008: 24-27) 。
參考文獻
Fischer, R. (1999): Polarisation der Aufmerksamkeit und das „Flow-Phanomen“. In: Ludwig, H. (Hrsg.) (1999): Montessori-Pädagogik in der Diskussion. (pp. 65-86). Freiburg: Herder
Fraedrich, W. (2008): Vulkane machen süchtig.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24-27). Weinheim: Beltz
Heymann, H. W. (2008): Lerneninszenieren-Interesse wecken.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6-9). Weinheim: Beltz
Lohmann, G. (2003): Mit Schülern klarkommen. Berlin: Cornelsen
Meinhardt, F. (2008): Lern-Coaching.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28-33). Weinheim: Beltz
Riedl, S. (2008): „Das war doch auch gar kein Unterricht!“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10-13). Weinheim: Beltz
Ritter, I. (2008): Unterrichtsstörungen. In. Heymann, H. W. (Moderation) PÄDAGOGIK. Juni 2008 (pp. 40-45). Weinheim: Beltz
繼續閱讀...
23 2月, 2009
淺談德國的森林學校
德國敏斯特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王秋萍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04 期, 2002年十二月號, P. 142-146)
德國在20世紀初也曾經有過兩所森林小學(Waldschule)。他們分別位於柏林的夏洛騰堡(Charlottenburg)和米豪森(Mülhausen)。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壽命並不長, 大概只有10 年左右, 1904 年成立, 第一次大戰就被迫停校。往後還有以其模式成立的森林學校, 譬如1932-1939 位於來比錫(Leipzig)的森林中學, 就是模仿夏洛騰堡森林小學設立的。但很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前後也銷聲匿跡了。 米豪森市在1906年設立森林小學時還是德國的領土, 由於戰爭土地重劃,現今是法國的領地.。講到法國, 法國的里昂 (Lyon)也有森林學校。
顧名思義,森林學校好像應該設置在森林裡了,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事實也不全然, 只要學校四周或附近有空曠的草地, 或是有座有樹的公園,或是是在城市近郊,但是前提是直通城市的交通便利,也就可以稱為廣義的森林學校。 所以在德文的定義裡常用 ”戶外學校”(Freiluftschule) 來涵括這類型的學校。譬如位於米豪森的森林學校(die Mülhauser Wladschule ), 他們的校醫賓史多博士就曾經建議改校名為”米豪森戶外學校”, 因為米豪森學校是設立在城市裡。本文把焦點放在德國的柏林的夏洛騰堡森林學校(die Charlottenburger Waldschule) 。
醫生進駐學校
德國的森林學校簡言之是19世紀教育家和醫學家合作的產物。其受到德國教育學家黑曼.力茲 (Hermann Lietz, 1868-1919) 的農村教育學舍 (Landerziehungsheim)影響很大, 當然此外森林學校還有自己發展的淵源。 其中, 主要是因為19 世紀學校課業壓力繁重, 造成許多學童身體成長遲緩。尤其是在大城市生長的小孩, 缺乏花園,綠地和活動遊戲場地, 學校裡即使有運動設備, 但多是針對健康的小孩設計的,這些為健康者設計的器材身體較弱的小孩和青少年操作起來不僅不能增進健康,反而造成傷害。當時很多德國的醫生們就提醒教育當局重視這個問題。 例如, 1836年學者羅林瑟 (K. J. Lorinser, 1796-1853) 就指出學童過多課業負擔的問題值得研究。維爾蕭 (R. Virchao, 1821-1902) 於1869 年出版 “關於一些學校造成的危害健康的影響” 著作中建議學校內應該設立讓老師和醫生參與的部門。1882 年德國成立”校園保健聯合協會” (Allgemeine Verein fuer Schulgesundheitspflege), 除了教師和醫生, 行政官員也參與合作。1883 年在法蘭克福的一所公立學校內聘請了德國第一位校醫, 1907整個德國已經超過1200 位校醫駐校。 起初有部分教師反對醫生干預校務,然而教育家和醫學家合作已成為當時德國學校教育趨勢。當時社會一般的共識是,學校內應該有醫生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他們也有義務和權力提出建議讓學生得到許可離開學校,或是在假期間到療養處所靜養。
到19 世紀後半期在德國總共成立了三種機構形式來幫助生病或有特別修養需要的學童: 第一種是”日光海水兒童養療所” (Kinderheilstätten der Sol-und Seebäder), 第二種是”假期營”(Ferienkolonie), 第三種是„城市假期營”或”半假期營”(Stadt-oder Halbkolonien) 。”日光海水兒童養療所”主要把需要調養的病童從學校送到海岸或離島的渡假地修養, 學生需要住宿; ”假期營”基本上是送學童到鄉間靜養, 但是只有利用寒暑假或是上課期間, 為期也只有幾週; “城市假期營或半假期營” 則是特別針對城市學童在寒暑假安排到近郊清靜地區,但是每天要返家過夜的假期營。在這三個地方都是由受過特殊教育訓練的專業人員的指導主持,提供學童適當的身體治療。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的建立
上述三種措施的確造福了很多病童。很多病童做了為期幾個星期的修養後, 身體恢復健康。然而,也有一些學童需要更長期的調養,但是為了不使學校課業趕不上, 只好結束治療, 回到學校。因為在療養內提供的主要是身體修養的機會,課業上並沒有得到輔導,所以一些學童或許在療養所健康得到恢復但是學校課業進度卻趕不上了。 也就是說, 學童在養療所內很難同時兼顧身體和學業。 森林學校就是在”增進健康”加上”課業協助”的構想下設立的。其實,在1881年時, 德國醫學博士巴金斯基(Baginsky) 就曾經提出在柏林設立森林學校的構想, 可惜他的計劃沒有獲准。及至1904年,才由柏林市教育委員諾以非特 (H. Neufert) 和醫學委員本地斯 (B. Bendis)合作, 在位於柏林城邊緣的松樹林裡成立德國第一所森林小學。這個學校專門收夏洛騰堡區內公立學校裡身體健康已經受危害的學童。學校採全日制。學校裡特別注意到孩童是否得到適當的營養和衛生寧靜的環境, 主張用遊戲和其它活動方式來促進身體健康,但同時也注意到學業的進度。 學校起初只開放夏季半年, 不久, 因為學童人數增加, 改為全年開放。 學生人數1904 年剛開始時是120人, 1906 年就增為240位。 最後成長到約300 位。 每班大約有20-25個學生,比起當時德國學校差不多約40到50位算是小班了。老師們不管是室內或是戶外課, 都全天陪伴著學童。 超鐘點的部分老師可以領額外津貼。
神遊柏林夏洛騰堡森林小學
從柏林火車站搭電車站到下車後步行林間小路8分鐘的腳程, 沿著路提一邊是一片綠草如茵的山丘,清新的空氣,寧靜的田野, 是一處渾然天成的修養身心聖地。150 公尺長的鐵線牆隔開了約一公頃林地,沿著一條門廊進入校地, 往右就會看到校園棚舍: 包括兩個教室和兩個小房間,一間是校長室, 一間是老師辦公室兼教材室。兩間教室在壞天氣的日子也充當飯廳和遊戲間,裡面放置了可以摺疊的桌子,椅子由普通木頭製的,有不同的高矮, 教室兩旁架設了簡單木製的衣帽架, 一邊是男孩子專用,一邊是女孩子專用。每一個小孩擁有一個掛衣帽及書包的專用掛勾和一個可以放睡覺的毛毯抽屜。毛毯都有編號,不混用。 比較特殊的是, 採醫生的意見,在教室往右特別設計了一個向南方伸展的舖磚地板,屋頂伸出以防風雨, 壞天氣時孩童不能到戶外時就可以把躺椅放在這裡午休。
門廊往左手先看到是廚房,旁邊是放置馬鈴薯和蔬菜的小棚, 再來是一個放置煤炭和木頭的小倉房, 最後是牛奶地窖。由於地窖的四邊牆外和屋頂上都用泥土隔住, 即使在1904 特別炎熱的夏日裡, 保存在裡面的牛奶一次也沒有發酸。棚屋前的大樹下放置了簡單的長桌和凳子。每一個班級用一張桌和兩個長凳子。桌子上舖桌巾。為防止泥土的濕氣和避免孩童感冒, 放凳子的地上用厚木板和鵝軟石舖著。桌子是進餐和工作用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輸送乾淨水源的特殊管子。廚房的污水順著一條漏溝延伸到遠處的一個沙地。再過去有一個簡易的木造屋子, 裡面是洗手間和浴室,男女浴室用木頭牆隔開。洗手間是一排的塘瓷製的洗手檯放置在一長條的桌子上。 浴室包括一個泡澡浴缸,一個蓮棚浴缸和六個更衣間。 往左是的男女廁所,和浴室一樣,男女生分開,用木板牆隔開。廁所採用特殊系統防止氣味擴散。廁所外面的老樹下放置用帆布棚遮住的桌椅, 體操區放置體操器具,上面用樹枝做成的遮棚擋風雨。
學校運作和學生作息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每天8點開始第一堂課, 課堂儘量在戶外舉行。為顧及學生的健康狀況, 每堂課大約30 分鐘就有休息時間。”絕對不可以連續上兩個鐘頭的課” 諾以非特強調。總括說來, 每一天上課時間約為2到3小時,都在上午,中間穿插下課時間。然而, 並不是所有的班級都統一上下課時間。 有時候有空堂, 沒有課的班級的小孩可以自己決定要遊戲, 運動, 做手工或溫習功課。
午飯之後有兩個小時的午休,學童們坐在戶外的躺椅上或睡或休息。 午餐之外學校還供應兩次上午小點心,下午的牛奶時間和晚餐。餐點都是由醫生調配的。傍晚是遊戲和手工藝課時間。晚上6 點左右學生紛紛回家。後期學校也讓學生住宿, 特別是提供家庭環境不是非常健全的孩童, 讓他們可以和老師和同學共度健康愉快的夜晚。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的課程進度大約相當於一般德國公立學校, 但是簡化了一點。 由於課堂小, 和其它公立學校比較起來, 老師有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作個別輔導。此外, 由於老師全天和孩童相處, 比較了解學生的個性和個別的差異。強調盡可能戶外上課則提供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 使所學的和日常實際生活能夠配合, 尤其是自然課地理相關題目的課程更是受益良多。
除此以外,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也避免一些在教育上引起爭議的教育方式。強調 ”讚美,鼓勵” 代替 ”責備, 辱罵” 是森林學校老師在課堂上同時也是課外時間對待學生的座右銘。工作, 遊戲, 休息三者之間適度的調配安排,運動, 手工操作, 閱讀, 朗誦, 劇場演練,音樂晚會, 作品展覽, 重視師生關係的培養和個人興趣的激發, 學生之間守望相助,尤其是社交的興趣。另類教學安排,譬如提供緊急就難訓練都是夏洛騰堡森林小學一般課程。 自主, 自治,也是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的課程重點,除了必要的督導, 老師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空間。學童常自己安排一天的時間, 自己決定什麼時間遊戲, 玩什麼遊戲, 玩多久。 至於器具的輪流交換使用也是由學生之間自己協調。老師不規定, 總之,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是一個專門為孩童設立的生活共同體,學校內小孩享有充分自由並可以隨時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
此外,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和家長間保持密切的聯繫關係。每逢星期三是家長日, 住校學童的父母親和其它家庭成員都可以來探視, 家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認識學校,老師和家長可以面對面討論學童進步和遭遇問題的情形。 一年當中家長和學校有幾次一起舉辦富地方色彩的晚會。 老師也做家庭訪問,藉此機會認識孩童在家裡的情況。
校醫在夏洛騰堡森林小學扮演一個不能或缺的角色。他不是從學童中做抽樣檢查,而是關心每一個孩童的健康和個別發展。他會在特別的紀錄本上詳細記載每個孩童身體情況。每星期一次校醫會根據他的記載和老師或教育專家討論增進學生健康的措施和方法。和一般學校相比, 在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由於有醫學專家的合作, 廚房, 衛浴設備特別講求衛生。 在環境保持,日常生活衛生習慣方面也都受到特別重視。課堂上桌椅是活動式的, 以便空間調整利用。 此外, 經過特殊設計的體操, 遊戲專區和器具,並設置花園和菜圃讓學生親自栽種花草蔬果, 都是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的特色所在。由於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學習成效優良, 1910 年,在原本的夏洛騰堡森林小學附近的古倫森林(Grunewald) 也設立了森林中學。這所古倫森林中學所收的學生擴大到健康狀況不佳的中學青少年男女。起初只有暑期招生, 1923年後就全年招生了。 1913 年, 夏洛騰堡森林中學學生總數為157 人。據統計, 從1906到1911 在德國又成立了10所類似性質的學校。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工作被迫停擺。但是大戰一結束, 據統計,以夏洛騰堡模式的設立的森林學校在德國1920年代中期超過40 所, 1931年約有70 所左右。而且, 不只在德國境內, 在其它國家也有越來越多專家學者依據夏洛騰堡模式設立自己的森林學校,例如1915 年在奧地利也成立了第一所森林學校。
1922 年在 ”兒童保護國際組織” (Internationale Union fuer Kinderschutz) 的倡議下在巴黎舉行第一次 ”戶外學校國際會議” (Internationaler Kongress fuer Freiluftschulen)。當時有八個國家參加。 同年,”戶外教育國際委員會” (Internationale Komitee fuer Freilufterziehung) 在巴黎成立, 該會的副會長就是德國森林小學的校長特利柏德 (K Triebold)。 1931年,第二屆 ”戶外學校國際會議” 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舉行。 會中成員增至21國。1936年,第三屆會議在德國舉行, 參與國增加到26 個。每一次的會議討論重點都在放在傳統學校給與學生的身體過重的負荷影響健康的議題上, 會中並商討如何積極推行戶外教學觀念到每一個學校內。然而, 由於大戰前夕歐洲各國之間的政治情勢日益緊張, 加上國家社會主義猖獗,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森林戶外學校的發展中挫並紛紛遭到停校的命運。從此森林學校在德國教育史上被歸類在 ”被遺忘的另類學校” 名單中。
參考書目
1. Koenig K.(1910): Die Waldschule. In. Rein. W. Enzyklopädisches Handbuch der Pädagogik, 2. Aufl. P.63-111
2. Ludwig, Harald (1993): Die Ganztagsschule im Rahmen der Wald-und Freiluftschulbewegung. In: Entstehung und Entwicklung der modernen Ganztagsschule in Deutschland. P. 211-23
繼續閱讀...
(發表於 台灣 “教育研究月刊“ 第104 期, 2002年十二月號, P. 142-146)
德國在20世紀初也曾經有過兩所森林小學(Waldschule)。他們分別位於柏林的夏洛騰堡(Charlottenburg)和米豪森(Mülhausen)。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壽命並不長, 大概只有10 年左右, 1904 年成立, 第一次大戰就被迫停校。往後還有以其模式成立的森林學校, 譬如1932-1939 位於來比錫(Leipzig)的森林中學, 就是模仿夏洛騰堡森林小學設立的。但很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前後也銷聲匿跡了。 米豪森市在1906年設立森林小學時還是德國的領土, 由於戰爭土地重劃,現今是法國的領地.。講到法國, 法國的里昂 (Lyon)也有森林學校。
顧名思義,森林學校好像應該設置在森林裡了,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事實也不全然, 只要學校四周或附近有空曠的草地, 或是有座有樹的公園,或是是在城市近郊,但是前提是直通城市的交通便利,也就可以稱為廣義的森林學校。 所以在德文的定義裡常用 ”戶外學校”(Freiluftschule) 來涵括這類型的學校。譬如位於米豪森的森林學校(die Mülhauser Wladschule ), 他們的校醫賓史多博士就曾經建議改校名為”米豪森戶外學校”, 因為米豪森學校是設立在城市裡。本文把焦點放在德國的柏林的夏洛騰堡森林學校(die Charlottenburger Waldschule) 。
醫生進駐學校
德國的森林學校簡言之是19世紀教育家和醫學家合作的產物。其受到德國教育學家黑曼.力茲 (Hermann Lietz, 1868-1919) 的農村教育學舍 (Landerziehungsheim)影響很大, 當然此外森林學校還有自己發展的淵源。 其中, 主要是因為19 世紀學校課業壓力繁重, 造成許多學童身體成長遲緩。尤其是在大城市生長的小孩, 缺乏花園,綠地和活動遊戲場地, 學校裡即使有運動設備, 但多是針對健康的小孩設計的,這些為健康者設計的器材身體較弱的小孩和青少年操作起來不僅不能增進健康,反而造成傷害。當時很多德國的醫生們就提醒教育當局重視這個問題。 例如, 1836年學者羅林瑟 (K. J. Lorinser, 1796-1853) 就指出學童過多課業負擔的問題值得研究。維爾蕭 (R. Virchao, 1821-1902) 於1869 年出版 “關於一些學校造成的危害健康的影響” 著作中建議學校內應該設立讓老師和醫生參與的部門。1882 年德國成立”校園保健聯合協會” (Allgemeine Verein fuer Schulgesundheitspflege), 除了教師和醫生, 行政官員也參與合作。1883 年在法蘭克福的一所公立學校內聘請了德國第一位校醫, 1907整個德國已經超過1200 位校醫駐校。 起初有部分教師反對醫生干預校務,然而教育家和醫學家合作已成為當時德國學校教育趨勢。當時社會一般的共識是,學校內應該有醫生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他們也有義務和權力提出建議讓學生得到許可離開學校,或是在假期間到療養處所靜養。
到19 世紀後半期在德國總共成立了三種機構形式來幫助生病或有特別修養需要的學童: 第一種是”日光海水兒童養療所” (Kinderheilstätten der Sol-und Seebäder), 第二種是”假期營”(Ferienkolonie), 第三種是„城市假期營”或”半假期營”(Stadt-oder Halbkolonien) 。”日光海水兒童養療所”主要把需要調養的病童從學校送到海岸或離島的渡假地修養, 學生需要住宿; ”假期營”基本上是送學童到鄉間靜養, 但是只有利用寒暑假或是上課期間, 為期也只有幾週; “城市假期營或半假期營” 則是特別針對城市學童在寒暑假安排到近郊清靜地區,但是每天要返家過夜的假期營。在這三個地方都是由受過特殊教育訓練的專業人員的指導主持,提供學童適當的身體治療。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的建立
上述三種措施的確造福了很多病童。很多病童做了為期幾個星期的修養後, 身體恢復健康。然而,也有一些學童需要更長期的調養,但是為了不使學校課業趕不上, 只好結束治療, 回到學校。因為在療養內提供的主要是身體修養的機會,課業上並沒有得到輔導,所以一些學童或許在療養所健康得到恢復但是學校課業進度卻趕不上了。 也就是說, 學童在養療所內很難同時兼顧身體和學業。 森林學校就是在”增進健康”加上”課業協助”的構想下設立的。其實,在1881年時, 德國醫學博士巴金斯基(Baginsky) 就曾經提出在柏林設立森林學校的構想, 可惜他的計劃沒有獲准。及至1904年,才由柏林市教育委員諾以非特 (H. Neufert) 和醫學委員本地斯 (B. Bendis)合作, 在位於柏林城邊緣的松樹林裡成立德國第一所森林小學。這個學校專門收夏洛騰堡區內公立學校裡身體健康已經受危害的學童。學校採全日制。學校裡特別注意到孩童是否得到適當的營養和衛生寧靜的環境, 主張用遊戲和其它活動方式來促進身體健康,但同時也注意到學業的進度。 學校起初只開放夏季半年, 不久, 因為學童人數增加, 改為全年開放。 學生人數1904 年剛開始時是120人, 1906 年就增為240位。 最後成長到約300 位。 每班大約有20-25個學生,比起當時德國學校差不多約40到50位算是小班了。老師們不管是室內或是戶外課, 都全天陪伴著學童。 超鐘點的部分老師可以領額外津貼。
神遊柏林夏洛騰堡森林小學
從柏林火車站搭電車站到下車後步行林間小路8分鐘的腳程, 沿著路提一邊是一片綠草如茵的山丘,清新的空氣,寧靜的田野, 是一處渾然天成的修養身心聖地。150 公尺長的鐵線牆隔開了約一公頃林地,沿著一條門廊進入校地, 往右就會看到校園棚舍: 包括兩個教室和兩個小房間,一間是校長室, 一間是老師辦公室兼教材室。兩間教室在壞天氣的日子也充當飯廳和遊戲間,裡面放置了可以摺疊的桌子,椅子由普通木頭製的,有不同的高矮, 教室兩旁架設了簡單木製的衣帽架, 一邊是男孩子專用,一邊是女孩子專用。每一個小孩擁有一個掛衣帽及書包的專用掛勾和一個可以放睡覺的毛毯抽屜。毛毯都有編號,不混用。 比較特殊的是, 採醫生的意見,在教室往右特別設計了一個向南方伸展的舖磚地板,屋頂伸出以防風雨, 壞天氣時孩童不能到戶外時就可以把躺椅放在這裡午休。
門廊往左手先看到是廚房,旁邊是放置馬鈴薯和蔬菜的小棚, 再來是一個放置煤炭和木頭的小倉房, 最後是牛奶地窖。由於地窖的四邊牆外和屋頂上都用泥土隔住, 即使在1904 特別炎熱的夏日裡, 保存在裡面的牛奶一次也沒有發酸。棚屋前的大樹下放置了簡單的長桌和凳子。每一個班級用一張桌和兩個長凳子。桌子上舖桌巾。為防止泥土的濕氣和避免孩童感冒, 放凳子的地上用厚木板和鵝軟石舖著。桌子是進餐和工作用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輸送乾淨水源的特殊管子。廚房的污水順著一條漏溝延伸到遠處的一個沙地。再過去有一個簡易的木造屋子, 裡面是洗手間和浴室,男女浴室用木頭牆隔開。洗手間是一排的塘瓷製的洗手檯放置在一長條的桌子上。 浴室包括一個泡澡浴缸,一個蓮棚浴缸和六個更衣間。 往左是的男女廁所,和浴室一樣,男女生分開,用木板牆隔開。廁所採用特殊系統防止氣味擴散。廁所外面的老樹下放置用帆布棚遮住的桌椅, 體操區放置體操器具,上面用樹枝做成的遮棚擋風雨。
學校運作和學生作息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每天8點開始第一堂課, 課堂儘量在戶外舉行。為顧及學生的健康狀況, 每堂課大約30 分鐘就有休息時間。”絕對不可以連續上兩個鐘頭的課” 諾以非特強調。總括說來, 每一天上課時間約為2到3小時,都在上午,中間穿插下課時間。然而, 並不是所有的班級都統一上下課時間。 有時候有空堂, 沒有課的班級的小孩可以自己決定要遊戲, 運動, 做手工或溫習功課。
午飯之後有兩個小時的午休,學童們坐在戶外的躺椅上或睡或休息。 午餐之外學校還供應兩次上午小點心,下午的牛奶時間和晚餐。餐點都是由醫生調配的。傍晚是遊戲和手工藝課時間。晚上6 點左右學生紛紛回家。後期學校也讓學生住宿, 特別是提供家庭環境不是非常健全的孩童, 讓他們可以和老師和同學共度健康愉快的夜晚。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的課程進度大約相當於一般德國公立學校, 但是簡化了一點。 由於課堂小, 和其它公立學校比較起來, 老師有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作個別輔導。此外, 由於老師全天和孩童相處, 比較了解學生的個性和個別的差異。強調盡可能戶外上課則提供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 使所學的和日常實際生活能夠配合, 尤其是自然課地理相關題目的課程更是受益良多。
除此以外,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也避免一些在教育上引起爭議的教育方式。強調 ”讚美,鼓勵” 代替 ”責備, 辱罵” 是森林學校老師在課堂上同時也是課外時間對待學生的座右銘。工作, 遊戲, 休息三者之間適度的調配安排,運動, 手工操作, 閱讀, 朗誦, 劇場演練,音樂晚會, 作品展覽, 重視師生關係的培養和個人興趣的激發, 學生之間守望相助,尤其是社交的興趣。另類教學安排,譬如提供緊急就難訓練都是夏洛騰堡森林小學一般課程。 自主, 自治,也是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的課程重點,除了必要的督導, 老師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空間。學童常自己安排一天的時間, 自己決定什麼時間遊戲, 玩什麼遊戲, 玩多久。 至於器具的輪流交換使用也是由學生之間自己協調。老師不規定, 總之, 夏洛騰堡森林小學是一個專門為孩童設立的生活共同體,學校內小孩享有充分自由並可以隨時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
此外,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和家長間保持密切的聯繫關係。每逢星期三是家長日, 住校學童的父母親和其它家庭成員都可以來探視, 家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認識學校,老師和家長可以面對面討論學童進步和遭遇問題的情形。 一年當中家長和學校有幾次一起舉辦富地方色彩的晚會。 老師也做家庭訪問,藉此機會認識孩童在家裡的情況。
校醫在夏洛騰堡森林小學扮演一個不能或缺的角色。他不是從學童中做抽樣檢查,而是關心每一個孩童的健康和個別發展。他會在特別的紀錄本上詳細記載每個孩童身體情況。每星期一次校醫會根據他的記載和老師或教育專家討論增進學生健康的措施和方法。和一般學校相比, 在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由於有醫學專家的合作, 廚房, 衛浴設備特別講求衛生。 在環境保持,日常生活衛生習慣方面也都受到特別重視。課堂上桌椅是活動式的, 以便空間調整利用。 此外, 經過特殊設計的體操, 遊戲專區和器具,並設置花園和菜圃讓學生親自栽種花草蔬果, 都是夏洛騰堡森林小學的特色所在。由於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學習成效優良, 1910 年,在原本的夏洛騰堡森林小學附近的古倫森林(Grunewald) 也設立了森林中學。這所古倫森林中學所收的學生擴大到健康狀況不佳的中學青少年男女。起初只有暑期招生, 1923年後就全年招生了。 1913 年, 夏洛騰堡森林中學學生總數為157 人。據統計, 從1906到1911 在德國又成立了10所類似性質的學校。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夏洛騰堡森林小學工作被迫停擺。但是大戰一結束, 據統計,以夏洛騰堡模式的設立的森林學校在德國1920年代中期超過40 所, 1931年約有70 所左右。而且, 不只在德國境內, 在其它國家也有越來越多專家學者依據夏洛騰堡模式設立自己的森林學校,例如1915 年在奧地利也成立了第一所森林學校。
1922 年在 ”兒童保護國際組織” (Internationale Union fuer Kinderschutz) 的倡議下在巴黎舉行第一次 ”戶外學校國際會議” (Internationaler Kongress fuer Freiluftschulen)。當時有八個國家參加。 同年,”戶外教育國際委員會” (Internationale Komitee fuer Freilufterziehung) 在巴黎成立, 該會的副會長就是德國森林小學的校長特利柏德 (K Triebold)。 1931年,第二屆 ”戶外學校國際會議” 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舉行。 會中成員增至21國。1936年,第三屆會議在德國舉行, 參與國增加到26 個。每一次的會議討論重點都在放在傳統學校給與學生的身體過重的負荷影響健康的議題上, 會中並商討如何積極推行戶外教學觀念到每一個學校內。然而, 由於大戰前夕歐洲各國之間的政治情勢日益緊張, 加上國家社會主義猖獗,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森林戶外學校的發展中挫並紛紛遭到停校的命運。從此森林學校在德國教育史上被歸類在 ”被遺忘的另類學校” 名單中。
參考書目
1. Koenig K.(1910): Die Waldschule. In. Rein. W. Enzyklopädisches Handbuch der Pädagogik, 2. Aufl. P.63-111
2. Ludwig, Harald (1993): Die Ganztagsschule im Rahmen der Wald-und Freiluftschulbewegung. In: Entstehung und Entwicklung der modernen Ganztagsschule in Deutschland. P. 211-23
繼續閱讀...
20 2月, 2009
書籍出借表
書名 | 出借人 | 借閱日期 | 借閱人 | 借閱日期 | 借閱人 |
三杯茶 | P.H. | 2009/1/17 | C Yao | C Yao | |
燦爛千陽 | P.H. | 2009/1/17 | CT nono媽咪 LP | LP | |
幸福三丁目 DVD | P.H. | 2009/1/17 | HL | HL | |
父親的道歉信 | P.H. | 2009/1/17 | HL | 2009/2/12 | JH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C Yao | C Yao |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P.H. | P.H. |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Alma | Alma |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CP | 2009/2/12 | HL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HM | HM | |
世界是平的 | Laura | 2009/1/17 | Ting | Ting | |
天使與魔鬼 | Laura | 2009/1/17 | C Yao | C Yao | |
Free at last (瑟谷傳奇) | CP | 2009/1/17 | 歸還CP | ||
柏林新世紀 | HC | Laura歸還 | |||
Emma | HC | HL | HL | ||
優秀是從管教出來的 | JH | CT | CT | ||
Das Wochenende | HM | 2009/1/17 | HC | HC | |
我在雨中等你 | nono 媽咪 | 2009/1/17 | Elsa | Elsa | |
來不集 | 006 | 2009/1/17 | HM | HM | |
學德國人過生活 | 006 | 2009/1/17 | HC | HC | |
第12張牌 | Alma | 2009/1/17 | HL | 2009/2/12 | CP |
建築家的私文學 | Ting | 2009/1/17 | Laura | Laura | |
白水湖春夢 | HL | 2009/2/12 | Laura | ||
面對大海的時候 | nono 媽咪 | 2009/2/12 | LP | ||
靈魂擁抱 | LP |
繼續閱讀...
電影《曖昧》Ghosted
資料來源︰
*開眼電影網
*GHOSTED - Die offizielle Homepage
◎影片資料
影片年份:2009
出 品 國:Germany | Taiwan
出 品:李啟源電影有限公司
發 行 商:李啟源電影有限公司
語 言:English | German
色 彩:Color
音 效:Dolby SR (RCA Sound System)
導演:莫妮卡‧楚特
編劇:莫妮卡‧楚特
演員:胡婷婷 柯奐如 陸弈靜 高捷 英嘉布希
◎片長:89分
由台德兩方共同製作的電影,由德國女導Monika Treut執導,胡婷婷、柯奐如、陸弈靜、高捷與Inga Busch,演出一段撲朔迷離的女女情愛作品。
◎ 劇情簡介
一位漢堡的當地藝術家蘇非(Inga Busch飾),因為她來自台灣的年輕愛人-艾菱(柯奐如飾)的離奇死亡,而陷入倉皇失措的情緒中。幾個月後,當蘇非到台北展示她最新的視覺藝術展時,被一位名叫湄黎(胡婷婷飾)的陌生記者窮追不捨。一開始,蘇非對湄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態度,及貿然闖入她的世界感到十分反感;但是同時也發現自己被湄黎的魅力與展現出來的自信所深深吸引。
經過一場在台灣「夜市新奇大體驗」之後,蘇非將艾菱的事對湄黎娓娓道來。原來艾菱違背媽媽(陸弈靜飾)的意思來到漢堡,因為艾菱懷疑住在漢堡的叔叔(高捷飾)就是她的生父。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有機會認識蘇非。她們倆一見鍾情,而艾菱也搬進了蘇非的公寓。但是,很快她們的感情開始出現了裂痕;蘇非覺得被艾菱持續不斷的關心與監視,逼到喘不過氣。而艾菱亦覺得蘇非只是利用她來當作拍攝紀錄片的主題。
湄黎從台北來到蘇非漢堡的公寓,她想要利用深入報導蘇非當藉口而留了下來,兩人的戀情也就此展開。但湄黎背著蘇非,開始著手調查艾菱未解的死亡之謎,以及蘇非在事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當蘇非發現湄黎在調查自己,她開始懷疑,她面對的到底是鬼靈精怪的湄黎,還是艾菱輪迴轉世的亡魂……。
◎ 相關新聞
* 《曖昧》德國首映滿堂喝采
* 《曖昧》娘子軍三路出發 聚集柏林影展
* 跨國合作《曖昧》殺青,鎖定明年柏林影展
◎更多劇照
繼續閱讀...
13 2月,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2009年二月會議紀錄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漢堡台灣讀書會會議紀錄
聚會地點: Laura 家
與會會員 Laura, HC, JH, HL, LP, YF, CP
一、三月份聚會地點時間:3/15 (星期日) 14:30-16: 30 在HL家。
二、新任副會長:尊重006的決定, 解除副會長職務, 請自行選擇其它工作組別, 下回告知。 Nono媽咪 ”歡喜做甘願受” 接替副會長職務。
三、Redewendungen: HL (內容請參閱部落格)。
四、讀書心得分享: Laura ''世界是平的''。
五、台灣大事: JH ''由南京宗教參訪團在台命案, 談中國政教合一制度''。
六、 預告: 三月份負責報告者為
1. 14: 30-14: 50 Redewendungen: (HL)
2. 14:50-15: 10德國歐洲大事: (Nono媽咪)
3. 15: 10-15: 30講述德國之音(Deutsche Welle) 中文編輯組近來的糾紛和問題 (JH)
4. 15:30-15:50台灣大事 (Laura)
5. 15: 50-16: 20 專題報告: 介紹陽明海運以及陽明和漢堡的關係 (P.H.)
16: 20-16: 30會務討論, 臨時動議…
七、Laura將提供最新的書籍交換資訊。
會議記錄: LP
繼續閱讀...
聚會地點: Laura 家
與會會員 Laura, HC, JH, HL, LP, YF, CP
一、三月份聚會地點時間:3/15 (星期日) 14:30-16: 30 在HL家。
二、新任副會長:尊重006的決定, 解除副會長職務, 請自行選擇其它工作組別, 下回告知。 Nono媽咪 ”歡喜做甘願受” 接替副會長職務。
三、Redewendungen: HL (內容請參閱部落格)。
四、讀書心得分享: Laura ''世界是平的''。
五、台灣大事: JH ''由南京宗教參訪團在台命案, 談中國政教合一制度''。
六、 預告: 三月份負責報告者為
1. 14: 30-14: 50 Redewendungen: (HL)
2. 14:50-15: 10德國歐洲大事: (Nono媽咪)
3. 15: 10-15: 30講述德國之音(Deutsche Welle) 中文編輯組近來的糾紛和問題 (JH)
4. 15:30-15:50台灣大事 (Laura)
5. 15: 50-16: 20 專題報告: 介紹陽明海運以及陽明和漢堡的關係 (P.H.)
16: 20-16: 30會務討論, 臨時動議…
七、Laura將提供最新的書籍交換資訊。
會議記錄: LP
繼續閱讀...
12 2月, 2009
8. Dez. 2008 漢堡台灣讀書會 Redewendung
由HL提供
Probieren geht über studieren.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Ohne Fleiß kein Preis.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In der Kürze liegt die Würze.
簡短扼要是文章最佳調味品
Narren sitzen gern oben.
滑稽可笑(小丑)的人總喜歡賣弄自己或玩弄權勢
Schlafende Hunde soll man nicht wecken.
不要打草驚蛇
Morgenstund hat Gold im Mund.
Mund=munt (altdeutsche Sprache) = Hand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Anschauen kostet nichts.
來看看啊, 不買沒關係
Gleich und gleich gesellt sich gern.
物以類聚
繼續閱讀...
Probieren geht über studieren.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Ohne Fleiß kein Preis.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In der Kürze liegt die Würze.
簡短扼要是文章最佳調味品
Narren sitzen gern oben.
滑稽可笑(小丑)的人總喜歡賣弄自己或玩弄權勢
Schlafende Hunde soll man nicht wecken.
不要打草驚蛇
Morgenstund hat Gold im Mund.
Mund=munt (altdeutsche Sprache) = Hand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Anschauen kostet nichts.
來看看啊, 不買沒關係
Gleich und gleich gesellt sich gern.
物以類聚
繼續閱讀...
04 2月, 2009
漢堡台灣讀書會成立大會暨2009年一月會議紀錄
2009年1月17日 漢堡台灣讀書會會議暨成立大會
一、 介紹身邊的人 :
順序 : Laura、P.H.、C Yao、LC、Alma、Elsa、Ting、HL、CP、CT、Nono媽咪、006、HM、HC。JH 隨後也會到。
二、 工作分組 :
1. 財務組 : Laura、HL、C Yao
2. 公關組 : HC、JH、Elsa、Nono媽咪
3. 秘書組 : LC、HF、P.H.、Alma、Ting、HM
本屆會長CP, 副會長 006
三、 討論事項 :
1. 收費規則 : 會員繳交年費十歐,每次聚會再收ㄧ歐開會費用。非會員不需收取年費,但每次收取兩歐費用。會員或是非會員以是否已經繳交年費為準, 每年一月一日到六月30日之前入會者收取十歐年費, 七月一日到12 月31日止繳交5元會費. 如果會員之家人到場而未加入讀書討論則每次收取一歐, 小孩免收費。
2. 聚會原則 : 準時於九點結束,以避免造成主人的困擾。每次聚會決定下個月的時間和地點, 原則上讀書會每個月舉行一次, 假期人數可以少但是儘量不要間斷。
3. 網站將開放,漢堡台灣讀書會網址由此進入會員將匿名或用姓名簡寫上網, 請會員考慮過後通知Laura或是HC。
4. 會員參加原則:2009年一月成立大會前繳交會費者自動成為會員, 之後加入者則需要先參加過兩次讀書會的聚會,有意願成為會員,則於第三次參加聚會時由當次參加的會員表決同意。其餘細節請參照會章。
5. 二月份聚會地點時間:2/12 (周一)18:30-20: 30 在Laura家。
地址:請參考2009年1月29日CP之Email
四、 大事簡介 : 由HM介紹德國報紙上重要的政治與財經議題。
五、 書籍交換目前進度為 (請Laura將最新交換進度放上去, 謝謝!)
六、 預告: 二月份負責報告者為
1. Redewendungen: (HL)
2. 德國歐洲大事: (006)
3. 台灣大事 (JH)
4. 專題報告: 介紹陽明海運以及陽明和漢堡的關係 (P.H.)
紀錄者: P.H.
繼續閱讀...
一、 介紹身邊的人 :
順序 : Laura、P.H.、C Yao、LC、Alma、Elsa、Ting、HL、CP、CT、Nono媽咪、006、HM、HC。JH 隨後也會到。
二、 工作分組 :
1. 財務組 : Laura、HL、C Yao
2. 公關組 : HC、JH、Elsa、Nono媽咪
3. 秘書組 : LC、HF、P.H.、Alma、Ting、HM
本屆會長CP, 副會長 006
三、 討論事項 :
1. 收費規則 : 會員繳交年費十歐,每次聚會再收ㄧ歐開會費用。非會員不需收取年費,但每次收取兩歐費用。會員或是非會員以是否已經繳交年費為準, 每年一月一日到六月30日之前入會者收取十歐年費, 七月一日到12 月31日止繳交5元會費. 如果會員之家人到場而未加入讀書討論則每次收取一歐, 小孩免收費。
2. 聚會原則 : 準時於九點結束,以避免造成主人的困擾。每次聚會決定下個月的時間和地點, 原則上讀書會每個月舉行一次, 假期人數可以少但是儘量不要間斷。
3. 網站將開放,漢堡台灣讀書會網址由此進入會員將匿名或用姓名簡寫上網, 請會員考慮過後通知Laura或是HC。
4. 會員參加原則:2009年一月成立大會前繳交會費者自動成為會員, 之後加入者則需要先參加過兩次讀書會的聚會,有意願成為會員,則於第三次參加聚會時由當次參加的會員表決同意。其餘細節請參照會章。
5. 二月份聚會地點時間:2/12 (周一)18:30-20: 30 在Laura家。
地址:請參考2009年1月29日CP之Email
四、 大事簡介 : 由HM介紹德國報紙上重要的政治與財經議題。
五、 書籍交換目前進度為 (請Laura將最新交換進度放上去, 謝謝!)
六、 預告: 二月份負責報告者為
1. Redewendungen: (HL)
2. 德國歐洲大事: (006)
3. 台灣大事 (JH)
4. 專題報告: 介紹陽明海運以及陽明和漢堡的關係 (P.H.)
紀錄者: P.H.
繼續閱讀...
書籍出借表
書名 | 出借人 | 借閱日期 | 借閱人 | 借閱日期 | 借閱人 |
三杯茶 | P.H. | 2008/12/8 | CP | 2009/1/17 | C Yao |
燦爛千陽 | P.H. | 2008/12/8 | C Yao | 2009/1/17 | CP |
幸福三丁目 | P.H. | DVD | 2009/1/17 | HL | |
父親的道歉信 | P.H. | 2009/1/17 | HL |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C Yao |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P.H. |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Alma |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CP | ||
生命振動 | LC | 2009/1/17 | HM | ||
世界是平的 | Laura | 2008/12/8 | HL | 2009/1/17 | Ting |
天使與魔鬼 | Laura | 2009/1/17 | C Yao | ||
Free at last (瑟谷傳奇) | CP | 2008/12/8 | HN | 2009/1/17 | 歸還CP |
柏林新世紀 | HC | 2008/12/8 | Laura | ||
Emma | HC | 2008/12/8 | HL | ||
優秀是 從管教出來的 | JH | 2008/12/8 | CP | ||
Das Wochenende | HM | 2008/12/8 | 006 | 2009/1/17 | HC |
我在雨中等你 | Nono媽咪 | 2009/1/17 | 2009/1/17 | Elsa | |
來不集 | 006 | 2009/1/17 | HM | ||
學德國人過生活 | 006 | 2009/1/17 | HC | ||
第12張牌 | Alma | 2009/1/17 | HL | ||
建築家的私文學 | Ting | 2009/1/17 | Laura |
繼續閱讀...
訂閱:
文章 (Atom)